08月12日,貴州茅台(SH.600519)發布公告,關於母公司的關聯交易方案經曆數月最終落地了。由於本次公告確定2019年關聯交易總額不超過56億,大大低於市場預期,投資者的一大心病終於沒了,所以昨日股價大漲,截止收盤股價為1018.63元,上漲5.88%,時隔一月余股價再次突破1000元。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發布研報,將貴州茅台的目標價上調至1200元。
在茅台的帶領下,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等白酒上市公司也紛紛上漲!
一、市場的一大疑問?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國內白酒企業尤其是高端白酒(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紛紛漲價,但是它們的銷量增長很少甚至負增長。
1.根據2018年報的數據,茅台酒(不包括系列酒)銷量同比增加7.48%,銷售收入增加24.99%;五糧液的銷售收入(全部酒類,包括高端和中低端)增加34.39%,但銷量卻下滑6.44%,瀘州老窖(全部酒類,包括高端和中低端)銷售收入增加27.14%,但銷量下降4.99%。
2.根據2019年中報的數據,上半年茅台酒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41%,但沒有披露茅台酒的銷量,雖然不知道銷量數據但根據年初的銷量計劃:2019年計劃銷量為3.2萬噸左右,略低於2018年的銷量,且大機率2019年茅台的銷售收入仍可以實現較快增長,所以,2019年茅台又將是銷量增加很少但銷售收入較快增長的狀態。
同期的在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銷量增速要快於茅台,但同樣也是銷量增速不及銷售收入增速情況。
高端白酒提價從2017年春節開始,已經持續接近2年半了,不排除下半年仍會漲價。
於是乎,在國內經濟增速持續探底疊加貿易摩擦,尤其是連續多年提價的「東阿阿膠」暴雷的情況下(一季報歸母凈利潤下滑35.48%,中報業績預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75-79%),不少投資者擔心:提價策略還能持續下去嗎?高端白酒的增長天花板是否即將到來?
為了回答上述這個疑問,本次專題研究【白酒篇】將有如下寫作計劃:
1)介紹國內高端白酒行業的發展歷程;
2)高端白酒的「牛市」還能持續多久?;
3)未來高端白酒的行業演變及競爭策略。
本篇將是第一篇文章!
後續文章,將在公眾號「時金研究所」的「白酒專題」更新,第二篇(今晚更新),第三篇(明晚更新)
2.歷史證明,高端白酒是一個「牛股」輩出的行業
光大證券<2009-2018 年申萬白酒指數與上證綜指的漲跌幅對比>
以2002 年(茅台上市之後第一個完整年度)為起點, 2002-2018 年這17 年間,白酒(申萬行業指數)行業指數相較於上證綜指,其中僅有02和03 年和2012-14 年未能跑贏上證綜指,相對收益最明顯的是06、07 年及2017 年。
整體來看,2002-2018 年白酒指數上漲超1700%,而同期的上漲綜指僅上漲51.52%,超額收益非常明顯。
具體到個股,不少高端和次高端白酒上市公司股價年均漲幅都超過10%(見下圖),個個都是「牛股」!要知道,長期復合投資收益率不低於10%,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了!
光大證券<主要白酒上市公司上市之後的股價年均復合漲幅情況>
3.高端白酒發展的三大階段
川財證券<高端白酒行業所處階段及量價情況>
高端白酒的發展可以簡單劃分為三個階段:
1)2005-2012 年為量價齊升階段;
2)2013-2015 年為行業調整階段;
3)2016-2019 年上半年,為恢復期和價格推動期,2016年業績開始恢復正增長,但增速多為個位數,2017年及之後高端白酒的業績高速增長主要是「漲價」貢獻的。
2005-2012 年,高端白酒量價齊升,業績高速增長
光大證券<不同收入人群收入增速>
這段時間,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尤其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持續領先中低收入人群,同時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投資」在GDP中占比較大且增速持續超過20%,導致政務和商務宴請頻率持續提升從而帶動對高端白酒的需求。
川財證券<2012年高端白酒消費結構,政務消費占比最大>
期間,雖然發生全球金融危機,但是因為09年大量消費刺激政策出台,高端白酒的景氣周期並沒有中斷!
2013-2015為深度調整期,高端白酒率先恢復
由於酒鬼酒的「塑化劑」風波以及限制三公消費,導致整個行業的增速急速下降,個別公司(酒鬼酒、瀘州老窖等)業績大幅下滑!
到了2015年,品牌強大、渠道優秀以及營銷能力強的茅台、洋河等高端白酒企業則率先走出低谷,重回增長!
2016-2018年,整體消費力整體下降,高端白酒實現擠壓式增長
這一階段,由於經濟不景氣,整體消費能力有所下滑,白酒行業整體的銷量呈下滑之勢,高端白酒也不例外,但是高端白酒憑藉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能力通過持續提價來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即通過擠壓其他白酒企業的生存空間來獲得自身的增長!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