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橋是紹興紡織最重要的聚集地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
這裡便出現了專業的輕紡交易市場
30年,從「河邊布街」到「布滿全球」
這背後,是一個個創業者
篳路襤褸激起的絢爛時代浪花
現在讓我們坐上時光列車
一起探訪中國輕紡城
回顧紡都的「前世今生」
-01-
店面 | 15㎡
從事紡織生意數十年的朱華為有一個15平米店面,但是每年他能做成5000萬元的生意,前來採訪的記者紛紛點贊。店面位於浙江紹興柯橋的中國輕紡城,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種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
華為紡織
-02-
成交額 | 超1800億元
中國輕紡城現在有3萬經營戶,品種5萬餘種,銷往192個國家和地區,日客流量超10萬人次,年成交額1800多億元。據介紹,全球每年有四分之一 紡織面料在這裡成交,全國近一半的紡織企業建立了產銷關係,在這裡拿貨。
紡織面料交易市場
-03-
80年代 | 狹長水街
然而很難想像,這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全國首家冠名「中國」的專業市場,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經營品類最多的紡織品集散中心,最初只不過是一條臨河長不到四五百米的狹長水街。
當時的紹興縣大力發展以紡織、印染為主體的鄉鎮輕紡工業,還在輕紡企業較為密集、交通相對便利的柯橋,擺攤設點,就地銷售。當時,一大批兜售布匹的「小船戶」操著滿口濃重的「紹普」,在一條狹長的「水街」上開始了和外來商賈的原始交易。
當時紡織品集散中心
-04-
雛形 | 應運而生
1985年7月,紹興縣在柯橋西側投資建造一個占地3500平方米的棚屋式「柯橋輕紡產品市場」,場內設門市部77個、攤位89個。第一代輕紡市場應運而生,這也是中國輕紡城的雛形。
柯橋輕紡產品市場
-05-
1988年 | 建成開業
1986年紹興縣決策建一個輕紡城輕紡市場,選址柯橋。1988年,占地1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3200平方米、總投資660萬元,擁有600間營業用房的多功能、封閉式的「紹興輕紡市場」建成開業,成為當時浙江省最大的室內專業市場。
紹興輕紡市場
-06-
30年 | 不斷壯大
從「河邊布街」到「絲路柯橋」,從「步滿全球」到「布滿全球」。三十年來,中國輕紡城以鳳凰涅槃般崛起、壯大,不斷譜寫彎道超車的傳奇。
布衣工坊
-07-
攤位 | 暴漲300倍
當地流傳的傳奇故事,讓外來人非常羨慕,說的是原來幾萬元的攤位買下來,現在攤位上漲了幾百倍,讓很多當地老太太成為千萬資產。傳說故事歸傳說故事,但是位於東交易區一樓七十九號的長運老闆娘說,她現在這個攤位,確實是她2015年花了1500多萬買下來的。
她告訴記者,最早的時候這樣的幾十平方的攤位,只需要五萬塊錢就可以買下來。因她開始沒買攤位,只是租來的,但每年要續租,有時需換攤位位置,擔心老客戶找不到了他們,提心弔膽。所以後來下了決心,花1500萬把攤位固定下來了。從5萬到1500萬,漲了300倍。
1500萬攤位
-08-
標杆 | 柯橋紡織指數
隨著中國輕紡城市場知名度的提升,現在全國首個紡織品指數,就採用柯橋紡織指數。紡織指數體系由紡織價格指數、紡織景氣指數、紡織品出口指數和紡織品訂單指數四個部分構成,柯橋紡織指數已成為紡織市場的「晴雨表」和行業「風向標」。
紡織店面
-09-
安全 | 禁止吸煙
在市場門口醒目的牌子上寫著:市場內吸煙者處五日以下拘留。這塊牌子引起路人爭議,但更多的人認為這樣的禁煙標識非常必要,因為這樣一個國際水平的輕紡城,安全是最主要的。
吸煙者拘留
躍上新中國成立70 周年的新起點,中國輕紡城這張「金名片」正鉚勁轉型升級,圍繞「開放、時尚、智慧、高端」的發展定位,堅持改革開放,深化國際交流,搶抓「一帶一路」契機,全力締造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