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天逆轉的約旦王室「宮斗劇」,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

2021-04-15   世界華人周刊

原標題:驚天逆轉的約旦王室「宮斗劇」,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故事?

1、驚天逆轉的約旦王室「宮斗戲」

幾天前,中東的約旦王室上演了一出驚心動魄的驚天逆轉「大戲」。

4月3日,約旦當局表示自己挫敗了一起「政治陰謀」,逮捕了20多名高官。

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官方直指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同父異母的弟弟哈姆扎親王是此次事件的「幕後黑手」,以「勾結外國勢力破壞約旦安全與穩定」為由進行點名警告。

沸沸揚揚的傳聞還將幾任王后都卷了進來,好不熱鬧。

新聞報道截圖/BBC

沒等大家反應過來,哈姆扎隨即通過BBC的視頻喊冤,不僅否認了所有指控,還言辭激烈抨擊了約旦政府無能和王室腐敗。

僅僅兩天後,約旦王室又發表了哈姆扎的署名聲明,表示哈姆扎親王還是「好同志」,只是受到蒙蔽,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簽署了忠於國王和現政府的承諾書,一切只是「誤會」。

約旦王室這幕驚天逆轉大戲真是宛如「六月天的孩兒臉,說變就變」。

明眼人都看出,哪裡有什麼「勾結外國勢力的政治陰謀」,其中緣由還是約旦由來已久的現任國王和王儲之間的紛爭而已。

畢竟這齣「兄弟鬩牆」唱的也不是一天兩天,約旦內部人人都知道,可都不敢明說。

對看慣「宮斗戲」的中國人民來說,不稀奇,無非就是現代版的「太子嫡庶之爭」罷了。

不過,此事也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被認為作風親民,甚至長相都酷似老國王的哈姆扎親王也確實一直沒閒著。

雖然約旦政局相對穩定,但是國內存在著一個名為 「赫拉克」的反對派組織,對現任阿卜杜拉二世國王在政府改組、經濟改革等政策一直抱有敵意。

疫情下,約旦經濟受到了衝擊,國內失業率激增,貧富分化加劇,這就使得「赫拉克」不斷跳出來指責政府,也組織了不少遊行示威活動。

與老國王海珊神似的哈姆扎親王

表面上,哈姆扎親王自然不敢與這些反對派組織明目張胆合作,可也會借著造訪部落首領,發表政治講話等形式表明自己的存在,遙相呼應。

正是這些有意無意的政治表現,使得約旦政府,特別是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已經感受到了這個弟弟玩得有些「過火」,十分警惕。

可對於哈姆扎親王來說,這一切都是哥哥國王阿卜杜拉二世言而無信造成的。

2、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說起整件事背景,還得從約旦已故國王海珊說起。

約旦王室在中東不算顯眼,但是血統很厲害,他們屬於先知穆罕默德嫡系後裔哈希姆家族。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整個阿拉伯半島還屬於鄂圖曼帝國。

1914年鄂圖曼帝國行政地圖

為了自己的利益,當時的英國就偷偷向其中最有號召力的哈希姆家族和沙特家族分別許諾,要幫助他們建國。

兩大家族暗自竊喜,彼此也打起了小算盤。

誰知在當時任英國殖民大臣的邱吉爾主導下,英國最終在1921年將原屬於巴勒斯坦地區的外約旦和伊拉克劃了出來,交給了哈希姆家族管轄,導致沙特家族很不爽直接與之對立。

約旦建國後的第一任國王是阿卜杜拉一世,1951年被刺後本由兒子塔拉勒繼承了王位,可這哥們精神狀態有問題,就把王位讓給了自己的兒子海珊。

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

阿卜杜拉一世在約旦執政達46年,「超強待機模式」的他是中東在位最久的君主。

海珊一生有四次婚姻,現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是其第二任妻子安托瓦內特·加德納所生,她是英國人,和海珊在拍攝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時認識,自由戀愛後結婚。

哈姆扎親王則是海珊與第四個妻子努爾王后所生,他和阿卜杜拉二世年齡相差了18歲。

海珊在位時候曾兩次改變繼承人人選,選的是自己兩個弟弟,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廢黜,最後決定還是選了自己兒子繼位。

本來幾個兒子裡,海珊最欣賞的還是哈姆扎,甚至說看到他「眼中就充滿笑意」。

可惜等他去世時,哈姆扎不到20歲,勢單力薄,王位最終還是交給了現在的阿卜杜拉,稱為阿卜杜拉二世,是約旦第四任國王。

但是海珊生前也和阿卜杜拉提出必須善待哈姆扎,立他為王儲,阿卜杜拉二世剛開始也很領情,一一遵囑,和弟弟哈姆扎感情也不是一般的好。

阿卜杜拉二世(右)和弟弟哈姆扎

短短五年後,阿卜杜拉二世忽然反悔了,給正在軍隊服役的弟弟哈姆扎致信,說 「發現這個職位限制了他的自由」「反正也是名譽職位」之類片湯話,直接廢了弟弟的王儲身份。

哈姆扎雖然很懵逼,可一個是現任國王,一個是絲毫權力都沒有的普通人,你說啥就是啥吧,只能接受被剝奪王儲封號的事實,心裡十分不痛快同時還幻想大哥有天能回心轉意。

可就在哈姆扎被廢掉後的第四年,阿卜杜拉二世的大兒子海珊剛過15歲生日,父親就送了份「大禮」給他,將他立為王儲,徹底斷了叔叔哈姆扎再次成為王儲的念想。

哈姆扎見慣了約旦王室「兄終弟及」「父終子及」各種伎倆,也沒啥好抱怨的,打落牙齒往肚裡咽,當著看似瀟洒的親王,裝作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

可以說,正是約旦王室長期沒有穩定的繼位制度,加上歷史多次反覆的繼位故事,使得約旦王室內部紛爭一直暗流涌動。

3、關鍵時刻,站隊最重要

但是,無論哈姆扎親王心裡多不爽,被多次指責和某些部落過於親密,想搞點「小動作」,遺憾的是,國際社會在約旦出現動盪時,還是不約而同站隊到現任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一邊。

這其中固然有現任阿卜杜拉二世已統治約旦22年,根系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撼動。

更主要的原因在於約旦自身的歷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約旦在阿拉伯半島的地理位置

誰都知道,中東局勢的穩定很大程度是要看美國的態度,美國人支持誰,誰的位子就坐得穩。

在局勢一直混亂的中東,緊挨著以色列、沙特、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約旦局勢穩定是符合美國根本戰略的。

現在的敘利亞、伊朗的局勢已經夠亂了,美國可不想中東再多個不穩定因素,這將直接影響他在中東的戰略布局。

畢竟只有1000萬人口的小國約旦已經接納了100多萬的敘利亞難民,是世界上第二大難民收容國。

哪怕約旦因以色列在約旦河設置了數千個定居點,彼此針鋒相對罵了半天,美國還是做從中調停勸說彼此「和為貴」。

再怎麼說,阿卜杜拉二世是親美的「自己人」,繼承了一貫與美國友好的老國王海珊的衣缽。

在幾次中東局勢緊張期間,約旦堅定不移的站在美國這邊,要人給人,要錢給錢,是美國在中東外交、軍事、反恐等方面的親密夥伴,給美國在中東樹立了良好合作榜樣。

美國人也不含糊,事情剛發生就表示 「阿卜杜拉二世國王是美國的關鍵夥伴,他有著我們的全力支持」 。美國政府對此事的態度顯而易見。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堅決支持國王阿卜杜拉二世

就連一向和約旦王室素有嫌隙的沙特王室都主動發表聲明,聲稱全力支持阿卜杜拉二世國王和海珊王儲為維護安全與穩定作出的決定和採取的措施。

周圍的埃及、科威特、阿盟更是積極回應此事,統一選擇站隊在阿卜杜拉二世國王這邊,順便趕緊撇開「外國勢力」的嫌疑。

大家一致的態度都是「趕緊散了吧,這是人家約旦的家務事」。

眼下又是疫情,又是戰亂,號稱「中東火藥桶」的阿拉伯半島實在經不起折騰,誰都希望自己的「鄰居」妥善處理好自己的「家務事」,千萬可別再惹出什麼麻煩事。

4、趕緊散了吧,都是家務事

除了上述因素,雖然約旦也是世俗的伊斯蘭國家,作為聖裔傳人,他們在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更傾向什葉派,也就是有隱聖訓之說的教派,對經典註解有改革的權利,因此思想上相對開放。

約旦近年來的改變也讓世界為之讚許,政治上有向君主立憲的轉變跡象,教育方面也不像沙特等國那麼封閉保守,老百姓能接受到較多的西方文化,個個都安居樂業。

特別是前些年,當「伊斯蘭國」大肆橫行時,身為國王的阿卜杜拉二世居然親自駕駛「黑鷹」直升機前去轟炸,贏得了一片讚譽。

阿卜杜拉二世國王接見演習中的約旦士兵

連堪稱約旦王室「顏值擔當」的拉尼婭王后也頗給王室爭面子,不僅雍容華貴,而且經常站出來幫助女性維護權益,積極推動約旦的金融、IT領域發展,可謂是中東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拉尼婭王后接受媒體採訪

要知道,約旦在阿拉伯半島的「好人緣」是出了名的,接收敘利亞的眾多難民就不說了,和伊拉克無論是薩達姆時代,還是現政府都是「好哥們」;

和沙特雖然歷史上有紛爭,可那算「老黃曆」,現在彼此相安無事;

就連一直不對付的以色列,約旦也是繼埃及之後第二個與之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

況且,約旦並不像沙特、阿聯等國有著那麼豐富的石油資源,資源有限,本身只有可憐的一些旅遊和僑匯收入情況下,還願意接納敘利亞、巴勒斯坦等國眾多難民,這份道義之心無人可比。

約旦已經接收了超過100萬的敘利亞難民

誰都明白,一旦約旦真亂了,那數百萬的難民就會跑到周邊國家,那對本來就一屁股煩心事的國家算是「雪上加霜」了。

哪怕是看似不和諧的王室內部,這次居中調停兩兄弟的,就是當年被老國王海珊罷黜的弟弟哈桑親王。

雖然哈桑親王被罷黜了王儲身份,但是他在約旦王室依舊德高望重,對王室有著深厚的影響力。

哈桑親王在約旦王室可謂德高望重

無論怎麼說,約旦王室矛盾再多,可在國內的威信不是一般的高。

任何時候,政府出現什麼信任危機,王室只要出面講話,老百姓立馬服服帖帖。

畢竟相比那些三妻四妾的中東王室,約旦王室恪守一夫一妻制,也沒什麼窮奢極欲的故事,低調到幾乎沒有什麼負面新聞。

因此,總的來說,約旦王室此次上演的這齣「權力的遊戲」,很大程度是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有意敲打下弟弟哈姆扎,要他「懂事」點,清楚大權依舊在自己手裡,別總想那些有的沒的。

面對此事,所有國家的態度出奇一致:「趕緊散了吧,這是人家約旦的家務事。」

中東安定團結的局面離不開約旦的穩定,誰都不想約旦出現動盪的局面。

最終都將悄無聲息變成一樁約旦自己的「家務事」,哈姆扎親王或許從約旦的政壇完全消失,國王阿卜杜拉二世的寶座也將更加鞏固。文/摩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