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分享三個真實的理財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90後小張
重點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工資就比同齡人高出不少。
小張一直信奉要在最美好的年紀過最精緻的生活。
高檔化妝品、名牌包,咖啡必須喝星巴克,隨時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每月工資到手,全部用來還花唄和信用卡了,工作兩年,手頭沒攢下一分錢。
眼見著周圍的朋友買房、結婚,小張感到壓力巨大。
如果小張能在一開始就學會做財務規劃,定期儲蓄,合理消費,也不至於過得這樣狼狽。
第二個故事,是80後白領劉女士
劉女士聽周圍朋友建議,趁著手裡有閒錢,全部投資房產了。90%以上的錢都投資於房地產,這兩年房價大漲,房產增值不少。
但好景不長,父親得了癌症,需要巨大治療費用。
當時家庭沒有流動資金,也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剛好碰到市場低迷,房子一直無法出手,家人到處湊錢幫他治病。
明明很有錢的劉女士,卻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搞得狼狽不堪。
說到底,是因為她將把所有錢投資於流動性差,高回報的房產,而沒有留出應急的錢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
第三個故事,是70後朱先生
朱先生正處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時期,家庭負擔非常大。一直期望著在股票市場上一夜暴富。
在股市走好時,朱先生通過房產抵押,融資借貸等各種加槓桿進行賭博式股票投機,結果市場崩盤,被強行清盤離場,家中房產與錢全部輸光,無法承受壓力,跳樓自殺了,留下家中的可憐老小。
假若李先生一開始只是將30%的資金配置高風險投資,40%的資金配置穩健的投資,用於孩子的教育金和夫妻雙方的養老金,虧錢或許不可避免,但至少不會家破人亡。
類似的故事或者案例,相信各位朋友多少也曾遇到過,甚至親身經歷過。
這些故事,都在警示我們,如果沒有科學的資產配置作為引導,很容易因為自己盲目地投資理財,而使生活陷入困境。
科學的家庭財務規劃,對於我們實現家庭財富自由和生活自由,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進行科學的家庭財務規劃?
家庭財務規劃就是指根據家庭風險偏好、財務狀況和短期、中期、長期的理財目標,將家庭財產進行合理的配置,管理好整個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流動性,以實現家庭財產的有效利用,滿足人生各階段的消費需求。
比如,你未來的收入如何使用,是否考慮孩子出國留學?養老金準備充足了嗎?假若家庭成員患重病,是否有充足風險保障?家庭短期消費支出是否充足?
家庭財務規划過程中,家庭所處生命周期是重要考慮因素,因為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會關係到家庭收支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家庭責任及投資期限等其他因素的變化,進而影響到該階段的家庭理財需求與特徵。
一般來說,家庭生命周期將分為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及退休期這幾個階段。
在明確家庭理財需求和特徵之後,我們就需要選擇適合的資產類型及投資品種,將家庭財產進行合理的配置。
首先,在家庭資產配置中,要兼顧短、中、長期不同的理財目標,不同期限的理財目標需要匹配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資產類別,才不至於面臨短期流動性緊張或者長期收益性損失的狀況。
短、中、長期理財目標
短期理財目標的實現可以選擇安全性和流動性較高的資產類別,其收益穩定,且可以滿足家庭短期流動性需求;中期和長期理財目標的實現可以利用其時間優勢,選擇收益性和風險性較高的資產類型,用時間來平滑投資風險及獲得資產的價值提升。
所以在選擇資產類型時,應充分考慮其資本增長水平、現金收入情況、風險狀況及流動性,同時還需關注其稅收支出情況、易管理性及購買成本。
不同類型資產配置
其次,在資產配置中要實現資產的多元化,在各類資產之間進行風險分散,主要可以考慮現金類資產、債券、銀行理財、偏股型基金、股票、房產、私募基金、保障類資產、海外資產等資產類型。
//////////
家庭財務規劃不是單純地將資金投資於某款理財產品,獲取多高的投資收益,而是既要考慮宏觀經濟趨勢,又要考慮具體金融產品風險;既要考慮眼前,又要考慮未來;既要管理好資產,又要管理好負債。
所以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對自身資產負債狀況、現金流持續性等有深刻認識,需要對宏觀經濟形勢有前瞻分析,需要對金融產品的風險收益有準確把握。否則,很可能一不小心會讓家庭財務陷入泥潭。建議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以減少理財中不斷試錯的成本,讓家庭財富更好地實現穩健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eKrNG8BMH2_cNUgXD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