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地壇醫院護理部主任張志雲介紹了北京市新冠肺炎患者護理情況。張志雲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句話是對醫療實踐的科學總結,也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環節。疫情發生以來,為發揮好醫療與護理的協同作用,特別是做好重症患者的密切監測和整體護理,北京市建立了由五家醫院多名重症護理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每日通過視頻會診的形式對危重症患者的護理進行指導,統一流程標準,開展評估,標準化、規範化、同質化開展危重症患者護理工作。進一步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
北京市在新冠肺炎護理方面,統籌進行護理力量調配。根據收治患者的數量以及病情動態調整護理力量。1月,北京派出上千名優秀護士支援武漢,此時市內的危重症病例救護也需要優秀護理專業技術人員支持。為此,北京市10餘家醫院先後派出了26名技術能力強、危重症護理經驗豐富的專科護士支援定點醫院重症醫學科,床護比由1:2.5提升到1:5;確保對危重患者實行一人一策專人護理,並均衡各班人力配置,保證護理同質化、連續化,提升危重患者救治率。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收集護士在嚴密防護下不同工作時長的氧飽和度、血壓以及體力變化的數據,在做好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同時,合理安排護理崗位,避免護理人員過度勞累。
北京每名危重患者都有定製護理計劃
張志雲說,疫情初期,北京市制定了涵蓋不同區域,如住院區域、門診區域、急診區域的疫情防控規範,收治疑似、確診病例區域護理規範,轉運病例流程路線,建立住院患者、陪護人員、工勤人員體溫及呼吸道症狀每日監測機制和護士調配預案等,開展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定期評估,確保全員制度落實到位、知識技能掌握到位。針對每一名危重患者制定了護理計劃,計劃中涵蓋患者的各項治療、主要護理措施要點、康復訓練和作息等,嚴格計劃落實和交接班,定期評估效果,及時調整計劃,確保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護理,最大限度促進患者康復。
醫護團隊密切配合,對患者的病情狀態進行及時溝通,護士長每天參與患者病情討論,及時調整護理方案,指導護士落實到位,各班護理組長接班前與當日主診醫生溝通患者情況,並逐一在交接班環節中與當班護士進行溝通與護理指導。此外,北京市還注重改進和優化危重症患者護理措施,在此次危重症患者中改進俯臥位通氣中體位管理,重點加強額面部、胸部等皮膚的減壓保護,有效地增加了俯臥位通氣時長,提高患者氧合指數,降低患者皮膚損傷的風險;在危重患者中將常規胃管替換為空腸喂養管,在有效保障患者營養支持的同時減少誤吸發生。
張志雲說,在醫療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絕大多數危重患者病情好轉,或轉入普通病房,或康復出院。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賈曉宏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