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位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又比較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有時候因為自己的好奇而做錯了事情,怕被家長責怪,於是就會選擇隱瞞,最終事態擴大,及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鵬鵬今年10歲了,他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子漢」平時調皮的他總是喜歡探索未知的東西,他也特別的喜歡交朋宇,每逢周末他都會」召集」小夥伴聚在一起,一起做遊戲。
昨天又是周末,他和小夥伴玩耍後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了村裡的一個糞池,他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是感覺很好奇,於是就一腳踩了進去,這時被鄰居看見了,鄰居趕緊制止鵬鵬。
鵬鵬看見自己的腳髒了,心想回到家一定會被奶奶罵,於是就自己偷偷的去河邊洗腳,可是他剛洗一下,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河裡。
鵬鵬不會游泳,即便他大喊「救命」,可是沒有人聽見,最後儘管鵬鵬垂死掙扎,依然沒有獲得生存的就會,最終不幸溺水身亡。孩子的家人知道後,後悔不已,悔恨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教孩子更多的安全防範意識。
孩子辨別危險的能級比較弱,有時好奇心又比較強,總會一不小心就陷入危險,幸運一點的可能會被救,可是我們不能保證每次孩子遇見危險時家長都會在身邊保護他,所以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懂得如何辨別危險。
怎樣教孩子辨別自然危險
01.讓孩子樹立獨立自主的安全防範意識
孩子總會逐漸的長大,所以就不會像小時候一樣,每天都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那麼家長就應該教會孩子如何獨立自主的辨別自然的危險。而不是當遇到苦難時,只是被動的等待他人的救援。
比如家長可以帶領孩子多參加一些課外的自救課,讓孩子掌握自救的知識,多參加一些公益的模擬課堂,讓孩子在模擬實驗中切身體會身邊的危險以及如何應對,逐漸增加安全防範意識。
02.家長應該帶孩子觀察代替說教
無論家長平時對孩子說了多少,天真好奇、年紀幼小的他們在遇到危險是依然是「蒙」的狀態,所有家長應該減少說教,比如帶孩子去觀察,帶孩子去小河邊,遠遠的觀察,給孩子講在河邊玩時存在的潛在危險有哪些。
可以往河裡扔一個小石子,讓孩子明白小石子會沉入水底,這就是溺水的危險。也可以在家陪伴孩子看一些視頻或者新聞,讓孩子看看這些自然危險最終導致的後果。
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看見從未見過、從未嘗試過的事情,總想要躍躍欲試的區嘗試一下,孩子的年齡比較小不知道如何判斷哪些事情是危險的,在面對危險時,大人有時都不能安全的自救,更別提孩子了。
但是家長可以讓孩子掌握一些主動的自救常識,如果真不小心面對了危險,也要主動自救將危險降到最低。
今日互動:你有對孩子進行野外生存教育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關注【C位媽媽】,棘手的育兒難題和倍感幸福得育兒瞬間都能得到幫助和回應,經歷和經驗可能不同,但我們愛孩子的心始終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