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婆媳關係歷來都是男人們比較頭疼的事,夾在中間時常不知道應該怎麼辦。但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婆媳關係並沒有那麼難處理。而且不是靠男人在中間調節,是靠兩個女人的互相包容。其實有時候婆媳之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別那麼斤斤計較會減少很多麻煩。
前些天,女兒甜甜和陳女士躺在沙發上,邊吃著橙子邊看電視。陳女士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女兒聊著,問起孩子今天中午有沒有聽奶奶的話時,甜甜先是說自己聽奶奶的話了,隨後又當著自己奶奶的面對媽媽說:「媽媽,奶奶說你好吃懶做」。這時候待在一旁的奶奶面如死灰,以為接下來兒媳婦就要質問自己了,可是兒媳婦的回答讓孩子奶奶驚訝了。
原來兒媳婦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並沒有直接與婆婆對質,雖然臉上閃過了一絲不愉快,可轉頭就對孩子說:「正是因為你奶奶為了照顧我們做了很多事,所以媽媽才能這麼好吃懶做呀。媽媽從明天開始就不這麼懶了,和奶奶一起分擔家務怎麼樣?寶寶也要向奶奶學習哦。」
上述故事當中的現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說經常碰到。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互相傳話的情況也是正常的。這個時候婆媳之間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在這裡有兩個誤區,幫媽需要幫助大家明確一下。
1.將問題歸咎於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傳話之後,總是對孩子加以嚴厲的批評,覺得要不是孩子將這些話說出去,就不會讓婆媳關係變得那麼尷尬。其實幫媽覺得,這是典型的為自己的錯誤找理由的做法。若是家長們不說這樣的話,那麼孩子們也無從轉述。
還有很多家長將問題歸咎於孩子,並不是說自己內心覺得孩子是錯的,而是為了長輩們的顏面所採取的折中的辦法。但幫媽覺得,這種方式雖然可以暫時緩和婆媳之間的關係,但卻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好的影響。我們要告誡孩子「不要來回傳話」,但也要注意說法,像這種報復似的引導方式是不可取的。
2.婆媳之間,因為雞毛蒜皮的事斤斤計較
幫媽在平時的工作中,經常會聽說婆媳關係不和的家庭,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鬧得特別厲害。很多事情通過溝通可以解決,但若是碰上故事當中那種尷尬的情節,大家的回應方式和化解方式,決定了日後雙方的關係。若是心中有怨氣,可以邀請對方談一談,但不要採取過激,或者背後說壞話的方式。這樣的做法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激化雙方的矛盾。
幫媽覺得婆媳關係並不難處理,幸福的家庭大都相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可能每個家庭面臨的矛盾不一樣,但若是雙方平時都互相體諒對方,換位思考,那麼問題的解決也就變得簡單了。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