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明明是侵略者,為何部分蘇聯百姓卻將他們當成救星?

2020-06-26     防務評審

原標題:二戰時期,德軍明明是侵略者,為何部分蘇聯百姓卻將他們當成救星?

眾所周知,再堅固的堡壘也會從內部被攻破,二戰時期,德國部分將領一直認為煽動其國內武裝或者軍隊對於蘇聯來說才是最大的危機,但直到1944年之前法西斯領袖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不過在這之前卻已經有部分蘇聯人民早在德軍到來之前就打擊了蘇聯軍隊,這不禁讓人感到奇怪:德軍明明是侵略者,但為何部分蘇聯百姓卻將他們當成救星?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就是蘇聯國家有很多並不是自願加入的,而是因為蘇聯方面強大的擴張慾望。1939年,為了建立東方戰線防禦德國經過,於是先後進入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隨後1939年底,冬季戰爭爆發,蘇聯徑直侵入了芬蘭,又在次年六月進入了波羅的海三國,可以說,當時有非常多的國家和土地都是因為蘇聯的「防線」或擴張需求而被強行納入蘇聯內部的,這其實也給之後的蘇聯解體留下了隱患。

除了被多次瓜分的波蘭外,最為著名的就數當時的烏克蘭,創立蘇聯時的烏克蘭其實就分為了兩派,互相對立的兩派直到今日還依然互相衝突。當時加入蘇聯的是東烏克蘭,而西烏克蘭被波蘭占領。隨著二次大戰爆發,本就不和的東西烏克蘭又被蘇聯強行拼在了一起,這就導致了其中的反俄勢力相當之多。並且由於為了鞏固防線而吞下了許多國家,但這些國家卻沒有能夠消化成為蘇聯的一部分,甚至由於蘇聯的入侵反而惡化了對蘇聯的印象,尤其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代表。

所以在戰爭的頭兩年里,有非常多的人期盼法西斯的軍隊能夠過來將他們「解放出來」,尤其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西部的一批人,一開始就將德國軍隊看做自己的救星。不僅如此,有非常多從中亞等地區遷過來的人民也不是很願意為史達林和蘇維埃政權二戰,這直接導致了當時的蘇聯紅軍一大片一片的投降,充分說明了沒有充足的思想動員就指望依靠群眾的汪洋大海來打擊敵人是相當不靠譜的。除此以外,這些得到了「解放」的戰俘有部分還在戰爭後期被用來試圖打擊蘇聯政府,這就是俄羅斯解放軍。

原則上來說,俄羅斯解放軍相當於是蘇聯偽軍,是當時的原蘇聯將領和白俄羅斯流亡者組成的偽軍。不過由於納粹德國的敗退已顯,所以這群偽軍更多的是寄希望於西方國家的幫助。據不完全統計,當時這支軍隊的規模高達55萬,並且由於撤退就會被殺,所有幾乎所有的人作戰都非常頑強。而正當這支軍隊打算大顯身手的時候,不到一年的時間,納粹德國就全線崩潰,而幾個月後他們就向心心念念的「幫手」美軍投降了。不過等待他們的是被美軍遣送回蘇聯,不久後其指揮官和助手被絞刑處死。

總的來說,當時的蘇聯其實寄希望於用國家和框架試圖強行將人民和國家綁在一起,卻忽略了人民對於國家的認同也非常重要。當時的史達林領導的「大清洗」運動使得非常多的反對派領導人甚至普通群眾都受到了壓迫被迫流亡,而二戰前發生的烏克蘭大饑荒也被歸咎於史達林的農業集體化運動,再加上史達林喜歡搞個人崇拜,這直接導致了狂熱者會狂熱崇拜,而不喜歡史達林和蘇維埃政權的人也不會喜歡蘇聯,兩方對峙之下就出現了雖然是蘇聯人但卻希望德國侵略者來解放的荒唐局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WML73IBd4Bm1__Y4Hn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