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喜歡打美容針啊,但是誰都想皮膚能維持最佳的狀態,但是大家又都是普通人,哪有什麼不老誰顏!
比如蔡少芬,年輕時膠原充足,眉眼嬌俏純真,完全一副柔弱無骨美人模樣。
但不久之後,面部的充盈感明顯降低,骨相嶙峋,年輕時的紅利立馬縮減,貌美花期肉眼可見的短暫。
年輕時驚為天人,時間稍微流失美貌就大打折扣,其實對於大部分人來說美都是很短暫的,真正燦爛的花期也就那麼兩三年。我們真的能做到與時間對抗的逆襲式的美?美與時間真的是悖論?
大家都比較喜歡調侃女明星縫縫補補又三年或者好端端非要去整容,但是如果能在生活或者事業上起到大的幫助,也不是未嘗不可!
楊冪的臉也總被調侃又「回春」。
近電視劇翻紅的陶虹老師。少年狀態下陶虹老師的美學結構是靈氣飽滿的,整體的美感都是明媚又水靈。
再看現在,眼窩內陷但卻風情;輪廓與氣質語言也是更艷麗沉穩。同樣的人不同年齡階段的美學結構完全不同,而五官輪廓,骨相語言,氣質語言就是自我美學結構的變量。
比如袁詠儀與蔡少芬,比較可惜的是她們也許只在失去後才會意識到自己已經花光了最美的美學結構階段。
比如鄭爽,前半生自顧自去掉自己的靈氣與少年強行增加嫵媚感,最後也重新找回了自己最適合的酷少女結構。
在外界醫美的保養下是可以與時間賽跑,但大家需要注意的點是美學結構是有三個變量,當變量不斷增大之後,你還依然堅持那個曾經的目標也許會非常吃力。比如很多人愛嘲一些女明星的少女人設。
在這裡想說的是,我們不著急去磨平青春褶皺,要勇於接納自己,我們不需要硬凹少女感,簡單來講就是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美法兒,不必刻意追求年輕時的膨膨的蘋果肌,成熟女人的知性、優雅、睿智也是一種美。(明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