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甘當一次又一次的「冤大頭」,被美國予取予求

2020-04-28     中國台灣網

資料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大公網28日發表評論文章說,「冤大頭(花冤枉錢)」當一次已嫌多,但竟然有人當「冤大頭」當上了癮。過去40年來,台灣方面在向美國購買武器的交易中已當了多次「冤大頭」,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民進黨當局與美方簽署「防疫夥伴聯合聲明」,還是當了「冤大頭」,所謂「口罩交換防護衣原料」原來是假的。但民進黨當局這一個月來刻意隱瞞、欺騙大眾,直至謊言被國民黨戳穿,才交代事件真相。

上月中旬台灣方面與美國政府簽署防疫合作聲明。在物資交換部分,該「聲明」指出,台灣每周供應美國10萬個口罩,而美國同時也會為台灣保留30萬件防護衣原料。當時消息一出,引發不少爭議。因為台灣自己的口罩供應也相當緊張,自2月起已實施口罩限購令,初期每個成年人一周只能買2個口罩,後來放寬到一周可買3個口罩,現在兩周可買9個,但都無法保證每人每天一個口罩。

在這樣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還要向外捐贈大量口罩,台灣民眾當然強烈不滿了。為了平息民怨,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當時還說「10萬個口罩相較30萬件防護衣原料的價格相差甚遠」,意即「台灣占了便宜」。這番話也讓外界以為「台灣送10萬個口罩給美國」,而「美國送30萬件防護衣原料給台灣」,是「交換」的性質。民進黨當局對此也不置可否,一直把焦點放在「台美關係升溫」上。

然而,紙包不住火。如今一個月過去了,國民黨爆料質疑「口罩換防護衣是假的」之後,民進黨當局「外交部長」吳釗燮才承認是「交易」而不是「交換」,即台灣是「捐」口罩給美國,但美國則是「賣」防護衣原料給台灣。但這又引發新的疑問。美國自3月以來疫情越來越嚴重,如今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高達90萬人。美國聯邦政府到處搶購醫療物資,各州政府採購的醫療物資也被聯邦政府強行「扣留」。急需醫療物資的特朗普政府怎會賣給台灣30萬件防護衣原料呢?

民進黨當局還是說實話吧:不是交換,但也不是交易,只是台灣每周送10萬個口罩給美國,僅此而已。其實,「美國送給台灣防護衣原料」也好,「美國賣給台灣防護衣原料」也罷,都不過是做做樣子,以此顯示台美在防疫方面「有共同合作」,並非「台灣單方面送口罩」。

所以,台灣送美國口罩,在字面上美國也得有所「表示」,這樣才能顯示「合作」,民進黨當局才能炒作「台美共同抗疫」,才能吹噓「台美關係升溫」。

至於「台美防疫夥伴聯合聲明」的內容還包括研發快篩檢驗試劑、疫苗和藥物的研究與生產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民進黨當局的「解讀」是:美國如果成功研發疫苗,台灣會優先獲得。這恐怕是台灣一廂情願的想法。成功研發疫苗,是何等龐大的商機?美國豈會輕易與別人分享?

說穿了,「台美防疫夥伴聯合聲明」就是一篇措辭華麗的文稿,其實質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句話:台灣每周送美國10萬個口罩。民進黨當局此舉無非是為了討好華府。多年來,台灣為了討得美國歡心,在軍購交易中甘願被美國當成「搖錢樹」,但得到了什麼?台灣當了這麼多年的「冤大頭」,竟還對美國抱有希望,真是既可憐又可悲。(編輯:李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Rluv3EBiuFnsJQVh-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