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城區北邊人民忠愛的早餐店!牛肉包子值得回味!

2019-05-09   淮北視窗

第一次吃二機廠的牛肉包子,是在我剛從工作的城市回到故鄉淮北考取駕照的時候。那段時間,總是騎著自行車,由立交橋爬坡而上,到二機廠T字路口下去,到這裡吃早餐。

一碗雞蛋湯,幾個牛肉包子,就是灌注了充沛能量一天的開始。

當年吃的感覺很棒,不僅是我這麼認為,就從排隊的場面也可以看出來,大家的選擇是對口味的認可。

後來駕照考完,被留在淮北工作,一直生活在城區南部,也就很少有機會再來體驗這裡的早餐。

今天因為去外地,準備從蕭縣南上高速,自駕路過這裡時,停車,藉機回味一下。

現在有門頭了,當年沒門頭的時候,大家都心照不宣的叫它二機廠的牛肉包子,現在叫一品牛肉包了。

還是一間門麵包包子,蒸包子,賣包子。在門口擺一桌子,包子蒸好,搬到桌上。熱乎乎的剛出蒸籠的包子就被食客一搶而空。稍後片刻,新蒸好的包子又上桌了。另一間門面出湯和稀飯,先拿了包子,付了錢,給一張湯牌,去這裡換湯和稀飯。還有一間門面加外面空地擺幾張簡易桌椅當餐桌。

先來碗湯,早上不喝湯,總感覺少了點啥。對了,淮北湯界以雞蛋湯,撒湯為主,還有很少一部分會售賣油茶和鱔魚湯。撒湯作為蘇魯豫皖交界地區都有的湯品出現。在各地都有各種寫法,飠它湯是它在徐州人民中的叫法,豫東稱撒湯,糝湯是在魯南大地人民的寫法,而潵湯就是淮北人民的寫法了。

字解:

撒(sā)潵 (sǎ) 飠它(shā) 糝(sǎn) ??(sā)還有啥(shā)。

淮北的潵湯和 飠它湯還是有區別的,區別在雞湯湯底和鱔魚湯湯底。跑題了,改天重開一篇專寫淮北的湯。今天只說這家的雞蛋湯。

這家湯沒什麼說的,大眾風味。雞架熬湯,碗打雞蛋,沸湯沖攪,撒上香菜,淋些胡椒,很快一碗雞蛋湯就做好了。沖湯師傅面前擺上一溜碗,拿著湯牌來,師傅就從湯桶中舀湯沖蛋,然後自己端走找位。

餐具沿襲著傳統的消毒方式,滾燙的熱水,洗凈的餐具放在裡面接受炙熱的考驗。對於食客來說,從這裡拿出餐具,需要練就鐵砂掌之類的硬功夫才管,我就被燙的不行。有的人就直接下水撈取,拿走,面帶春風。

小料就兩種,一是濕式的辣椒油,一個榨菜。

辣椒油很有特點。

淮北有很多辣椒油,燙麵麵皮店的,快餐店的,都有很自己的風格。這個糊辣型的,辣椒磨碎,帶些許油,辣味很足。在配上榨菜的特有酸味,咸鮮,脆爽,後味帶點點的甜。兩個搭配,做為吃牛肉包子的蘸料,很棒!

以前去吃的時候,五毛錢一個,現在漲價了。六個包子一碗湯,花了六塊錢。包子貌似比以前的稍微大點。然後包子皮也厚實了點,牛肉更少了吧!

果不其然,咬開後,一丟丟的牛肉,肉餡原來是純肉的,現在加了點粉絲。

味道感覺也沒以前的香。現在吃口感有點說不上來,後味有點苦。好像那種味道叫哈喇味。

現在這家一品牛肉包,皮厚,肉少,價高,地遠。不值得為吃它專門跑一趟。皮厚,意味著味道進不去。肉少,意味著香氣少。

發現淮北本多家老店都這樣,名氣大了,就忘記了當年開店的初衷是什麼了。這家店以前給我的味道記憶,在也找不回來了。

來源:頭條@相吃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