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壽命之謎從鍶元素被發現開始破解?我們剛剛打開了宇宙的大門

2019-10-31     宇宙印象

這次探測到鍶元素的存在,只能在極端中子通量下合成,這說明了中子星確實由中子組成。有大量中子存在的中子星,滿足極端中子通量下迅速合成的環境,證明中子星含有豐富的中子物質這個研究至關重要,填補了我們對元素起源認識上的兩處空缺。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041期 近日,天文學家在兩顆中子星碰撞後的殘骸中檢測到了鍶元素,這是令人激動的一幕,因為我們探測到了所謂的宇宙元素進化機制。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天文學家首次在爆炸產生的千新星內發現重元素,說明宇宙元素的進化是不斷層層遞進的,早期宇宙中只有氫、氦元素,因此宇宙剛剛誕生的時候,恆星中只有氫和氦,但隨著恆星核聚變過程的進行,會形成更多、更重的元素,豐富了宇宙中元素的體系。

中子星碰撞後的殘骸中檢測到了鍶元素填補了我們對重元素來源理解上的空缺,天文學家這幾十年對元素來源的探索研究,隨著這個發現基本上獲得了確認。來自哥本哈根大學的科學家達拉沃特森博等人指出,兩顆中子星碰撞之後,就有科學家猜測碰撞事件發生不久我們就能夠發現鍶元素,果不其然,理論付諸於實踐觀測之後,也發現了鍶元素的存在,我們對元素周期表中較重元素的存在也有了新的認識。

這次探測到鍶元素的存在,只能在極端中子通量下合成,這說明了中子星確實由中子組成。有大量中子存在的中子星,滿足極端中子通量下迅速合成的環境,證明中子星含有豐富的中子物質這個研究至關重要,填補了我們對元素起源認識上的兩處空缺,從實際觀測過程中證實了科學家在理論上推斷中子星會形成重元素的過程。

在此之前,天文界仍對俘獲快中子爭論不休,沒有實質的觀測證據,兩顆中子星碰撞讓我們對核合成的認識漏洞做了有效的彌補,幫助天文學家確認了中子星的性質。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中子星合併來自2017年的引力波事件,形成了一顆千新星。在過去的兩年時間內,天文學家還不能十分肯定他們在千新星中觀測到了鍶元素,那是我們對千新星和中子星碰撞的認知還不夠,關於千新星光譜方面仍有一些複雜的問題懸而未決,尤其是在較重元素的光譜識別上。從一起引力波事件還可以有如此多的後續發現,顯然引力波為我們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之後天文學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可驗證更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頭條獨家的宇宙印象認為,鍶元素的發現是一個契機,我們可以通過這個機制對宇宙元素的出現時間進行一次時空排序,比如在宇宙誕生之後多少億年之後出現某些元素,這些元素出現的位置大概在哪兒,這樣就可以清楚看出宇宙元素進化的路線,甚至可以窺視出宇宙進化的方向,如果可能的話,還可以評估出未來可能會出現哪些元素。不過後者的可能性很小,宇宙的目前已知的天體物理事件都有壽命,比如恆星有壽命,在死亡爆發後形成中子星的過程可創造新的元素,那麼中子星是否會死亡呢?黑洞是否會死亡呢?這兩類天體的死亡過程是否還會誕生新的元素,這也是科學家所關注的。 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Cw1IW4BMH2_cNUgRD6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