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萬研究生畢業送外賣,馬云:混日子,就是混自己

2020-08-21     港港有趣事

原標題:七萬研究生畢業送外賣,馬云:混日子,就是混自己

01最近,朋友圈在瘋傳這樣一組數據:

中國有 700 萬外賣小哥,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 15%,碩士及以上學歷占 1%。

也就是說,現在有 7 萬名碩士研究生,畢業之後在送外賣。

竟有這麼多高學歷人才,在做這麼一份普通的工作?數字之大,有些讓人震驚。

但在考察了數據的真實性之後,發現情況確實如此。

2019 年 1 月 17 日,美團研究院發布《2018 外賣騎手就業報告》,其中顯示:

外賣騎手大學生(含大專)比例為 15%,本科占 3%,碩士占 1%。

而根據《中國新聞周刊》調查,早在 2019 年,我國外賣員總數就已經突破 700 萬人。

畢業後選擇送外賣的研究生,或許比 7 萬這個數字還要多。

看到這裡,我不由想起另一組數據。某房源 app 上,光是北京區域,認證為雙一流大學畢業的房產中介就占比 4.4%。

相當於每 23 個銷售當中,就有一個是名牌大學的高材生。

還有某養殖企業,聘請復旦大學的本科、碩士生來幫他們養豬。開出的高薪,吸引了復旦及周邊高校的學生,現場諮詢和面試報名絡繹不絕。

不得不承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很多看似 " 低門檻 " 的工作,已經被高學歷占領,變成愈發專業化的職業。換句話說,再不好好讀書,也許連送外賣、養豬都沒資格了。

可在 "7 萬研究生送外賣 " 的新聞下面,依然有大批嘲諷的聲音:

" 碩士畢業去跑腿,這也太大材小用了吧?"

" 你爸媽辛辛苦苦供你讀書那麼多年,是為了讓你送外賣的嗎?"

一不偷二不搶,靠雙手掙錢,怎麼就丟人了了?就連馬雲也看不下去,前幾天,在央視《部長共話》節目中他直言:

" 我毫不覺得,年輕人送外賣、送快遞有什麼問題,反而非常欣賞。"

太多人嘴上說著職業無貴賤,其實心裡都裝著鄙視鏈。

在他們眼裡,金融、網際網路,國企、公務員才是最好的職業,要麼有錢,要麼有面。

其實許多人的問題就在於:

月薪 1 萬的外賣員看不上,月薪 2 萬的體面工作又輪不到他。

02

《任正非正傳》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年輕人,北大畢業,初到華為,就給任正非遞了一封信。

內容呢,是針對公司經營戰略等宏觀問題,洋洋洒洒寫了一萬字。

本以為自己文字激昂、見解獨到,一定能打動領導,直接從基層被提拔上去。

可任正非的批覆,狠狠打臉:

"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議送醫院治療;如果沒有,建議辭退。"

任正非為何如此不客氣?

因為這個年輕人,就是典型的才華配不上野心,能力撐不起慾望。

名校高材生,從小受寵,學校里取得過成績,自己看自己便帶上了十倍粉絲濾鏡。

可公司錄取你,成績只是做篩選,能力才是第一。

沒有企業管理經驗,也不對商業模式做深入研究,就直接空談戰略,一紙諫言便想引起老闆重視。

這不叫有想法,這叫紙上談兵。

真等到要干硬仗的時候,他們翻車得比誰都快。

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人。

幾年前,我還在雜誌社的時候,需要招一個助理。

人事面試了幾個人,興沖沖拿來一份簡歷,向我強烈推薦一個小伙子:

"211 畢業的,能說會道知識面廣,而且很上進。"

我心想,能不能說倒是次要的,關鍵看做事靠不靠譜。但還是答應他來試試。

正式開展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有些崩潰。

他的專業知識確實淵博,對媒體行業格局如數家珍,說起模式創新也滔滔不絕。

但他幾乎無法處理好我安排的任何一件小事。

寫篇短文,辭藻堆砌得夠多,卻總是詞不達意;

領導開總結會,他總是找機會高談闊論,卻忘了好好做他的會議紀要;

搜集素材,一開始的方向就錯了,叫他重新找,卻反問我這些不也可以湊合用麼。

職場上這樣的人實在很要命,我有意將他調崗。

沒想到他卻先不爽了,向我辭職,理由是:

" 現在的工作都是些雜七雜八的小事,看不到發展機會,工資也不滿意 ......"

好吧,我也沒什麼可挽留的。

後來他也和我聯繫過,說是換了好幾家公司,但總不被賞識,一直在不斷跳槽。

想回來繼續做助理,我當然是婉拒。

其實他的問題,是很多人的通病:

以為自己是塊璞玉,卻經不起時間的打磨,再怎麼自命不凡也免不了淪為一塊石頭的命運。

人生最可悲的事莫過於此。

滿腦子鴻鵠之志,手中卻無縛雞之力。

總以為平凡的工作會 " 毀了 " 自己,實際上除了滿嘴牢騷,沒踏實幹好一件正事。

這樣的人,哪怕起點再高都沒用。

03

大家應該還記得快遞小哥李慶恆。

他只有高中學歷,卻作為高層次人才,直接落戶杭州,並獲得 100 萬購房補貼,3 萬塊車牌補貼。

還能在醫療保健、子女上學等方面享受照顧。

全國有 300 多萬快遞從業人員(據中國郵政快遞報社 2019 統計),憑什麼是 95 後的李慶恆?就憑送快遞這麼一件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他做到了極致。

作為分揀員,李慶恆每天晚上都要把收來的快遞趕在清晨之前分好,保證第二天以最快的速度發出去。

久而久之,他開始練起一項提高效率的 " 絕活 ":一秒快速分揀。

只要看到快遞單上的地址,就能馬上背出對應的城市、區號、郵編以及航空代碼。

為了將這些信息爛熟於心,他沒少下功夫,以至於有些 " 走火入魔 "。在大街上看到汽車車牌,就會在心裡默念:" 浙 A,杭州,郵編 310000,區號 0571,機場代碼 HGH。"

他還能從數百件物品中,一眼就把固體膠、U 盤、打火機、人民幣、桌球等航空禁寄物品 " 掃描 " 出來。能在 12 分鐘內,作出 19 件快遞的派送路線設計,用最少的時間、最短的路線,確保快遞準時準確送達。

在他出名之前,誰會想到一個人竟然能靠送快遞被評為 " 高層次人才 "?

不禁感嘆,當你踏踏實實把小事做好,在某個領域成為高手,其他的,慢慢都會有的。

電影《無雙》里周潤發說了這樣一句話:

" 這個世界上,100 萬人里才有一個主角,而這個主角必定是把事情做到了極致的人。"

我想起 17 年前,那個北大畢業去賣豬肉被群嘲的陸步軒。

24 歲畢業的他,走了 10 年的彎路毫無建樹,在 34 歲那年聽聞豬肉漲價、殺豬門檻又低,決定去賣豬肉。

他也曾自卑、丟臉,懷疑過人生。但十幾年過去了,陸步軒的豬肉事業越做越大,年銷售額達十多億,從當初的笑話一步一步成為今天的神話。

怎麼做到的?

沒有什麼捷徑,只靠鑽研和死磕。

他曾編撰過一本名叫《陸步軒教你選購放心肉》的小冊子,教人怎麼挑好肉。

還曾花 4 個月時間,編寫了一本《豬肉營銷學》講義,又和師兄陳生合開了一間 " 屠夫學校 "。

養豬,他不僅選育優質豬種,還拒絕採用現代常用的定位欄,取而代之半開放式的大空間,讓豬可以自由活動。

豬場裡還設有音響,是專門給豬聽音樂的,保持心情愉悅,才能又肥又壯。

一年生豬出欄幾十萬頭,1000 多個自營檔口,年銷售額十多億,陸步軒將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哪怕是養豬,也要養出北大的水準。

像你我這樣的普通人,都遠沒有到拼天賦的境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無非是來自朝夕不倦的拚命。與其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好高騖遠,恨不得一步登天,不如踏踏實實先走好腳下的泥巴路,揮好手中的小鋤頭。

馬雲說過:" 什麼是偉大的事?偉大的事就是無數次平凡、重複、單調、枯燥地做同一件事情,就會成為偉大。"

努力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才是普通人最快的通天之路。

04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25 歲做什麼,可以在 5 年後受益匪淺?

架構師 @李苦李的回答,獲得了 3 萬點贊。

他畢業於石家莊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學的不是計算機專業,靠著自學編程,當了程式設計師,又努力了很久才入職了心心念念的百度。

但非科班出生的他,在公司只是個菜鳥。

" 各種浮躁,如果就這麼下去,我也就是在百度熬資歷,領工資,混吃等死了。"

但前輩久哥的一番話,徹底改變了他的職業生涯。

久哥問:" 如果用 5 年的時間學習資料庫,你能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李苦李說:" 應該可以吧。"

久哥說:" 你現在 25,5 年後也才 30,30 歲就能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為什麼不去做呢?你看看周圍有多少 30 歲的人還一事無成,而那個時候的你已經是資料庫專家了。"

李苦李驚醒,果斷開干。

從一本《高性能 MySQL》開始,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攻克。

每天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之外,就是各種 mock 數據,性能調優,閱讀源碼,擼官方文檔。

白天有時間在公司學,晚上回家接著搞,每天學到凌晨兩三點是常態。

結果,只花了 3 年,李苦李就從一個菜鳥成長為別人眼中的技術大拿。

升職,加薪,從 T4 連升三級到 T7,然後又毫不費力拿到了華為的 offer。

" 因為技術的快速成長,讓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成功在大城市立足了,有了自己的房子,開著不錯的車子;

另一個就是讓我更加自信了,作為一個普通二本院校畢業的程式設計師,剛畢業的時候,我是不自信的,幹什麼、說什麼都是畏畏縮縮的。

現在不一樣了,不管是做什麼,不管是我會還是不會,我都能從容應對了。"

這就是朝著一個目標,不斷挑戰極限、做到極致所帶來的奇蹟。

這個時代,能賺到錢的人,絕不僅僅是有過人的技能。

看似踩著風口飛翔的運氣,背後藏著的都是絕大多數人沒有的遠見與格局。

看似輕鬆躺贏的人生,背後藏著的是敢於在刀尖上舞蹈的勇氣,和凡事做到極致的能力。

也許你現在剛剛畢業,正迷茫不想做一份太普通的工作。

也許你已經工作好幾年,總是對自己手頭上不那麼 " 有意思 " 的工作感到不滿意。

該怎麼破局?

這世上沒有那麼多高人一等的 " 好工作 ",也不是所有平凡的崗位都會 " 埋沒人才 "。

關鍵要看,你是不是那個人才。

真正的高手,無論在哪個行業里,都會努力成為那 1% 的人。

你的生活是什麼樣,取決於你對待它的態度。

聰明人不會被任何工作 " 毀掉 ",他們會做工作中的 " 有心人 "。

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熟能生巧,疊代精進,積跬步而至千里。

與你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8SgEHQBURTf-Dn5oY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