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在養生,實際上在養病。
老年人,是中國龐大養生隊伍中的主力,也是養生謠言瞄準的重點對象。於是有人抱著一個信念,只要對自己夠「狠」,衰老就追不上他們:猛灌水、狂走路,口服液吃空一瓶又一瓶……殊不知在醫生眼裡,某些養生可能是在「養病」。選取了7項當代老年人沉迷的養生活動,揭示「假養生」背後的心酸。
有這樣一群中老年人:每天雷打不動地晨練,不分季節不分天氣,說走就走。凌晨四五點雄踞在廣場、公園、一展十八般武藝。
醫生說:趕遲不趕早,熱身不可少
養生要點:晨練應在太陽初升後,並注意保暖。霧霾天應取消晨練。夏季不妨將鍛鍊時間改到晚飯後。
01 晨練前少量飲水
晨練前少量飲水,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
02 避免空腹晨練
空腹運動會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建議晨練前,先吃點香蕉、餅乾等易消化的食品。
03 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
晨練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為最佳,注意進行一些協調性和柔韌性的運動,如慢走、做操、打太極等。
平時省吃儉用的老年人,買起保健品卻一擲千金。
變相推銷保健品的花招頻出:打著專家講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贈送禮品……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後仍深信不疑。
醫生說:補充營養的最好方式——好好吃飯
宣稱有以下5種功效的保健食品,毫無疑問是騙人的:抗癌;徹底治癒某種慢性病;調節身體酸鹼度;凈化血液;增高。
養生要點:「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人每天應吃夠:
250克~400克穀物;300克~500克蔬菜;200克~400克水果;125克~225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以及300克鮮牛奶或者相當於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其製品。
01 葷素搭配
更好地保證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這種混合膳食也有助於餐後血糖的控制。
02 粗細搭配
粗細搭配著吃可以增加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營養,還有利於降低餐後血糖。
03 色彩搭配
建議每天的蔬菜里至少有一半是深顏色蔬菜。五顏六色的食物不僅能增加食慾,也能提供多樣的營養。
「我得更新一下今天的步數」「你今天步數過沒過萬啊」……
朋友圈曬步數是很多人日常鍛鍊的目標,甚至還有人日行幾萬步,就為了拼運動排名。
醫生說:走路別貪多,過度反傷身
養生要點:可以下午四五點或晚飯後半小時走路,選擇鬆軟平曠的場地,穿著軟底、有彈性的運動鞋。
01 每天走6000步
對普通成人來說,每天6000步並達到一定速度,就能起到運動效果。
02 步速因人而異
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人:可採取中速(90~120步/分鐘)或快走(120~140步/分鐘),每次30~40分鐘,可進一步強化心肺功能。
患冠心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每分鐘60~90步為宜,每次進行20~30分鐘。
03 掌握正確的走姿
睡前倒上一盆冒著蒸汽的熱水,把腳緩緩伸進水裡,屏氣凝神按住雙膝,欣賞著自己被燙得通紅的雙腳……殊不知盲目追求「燙」很可能傷身。
醫生說:4類人泡腳多個心眼
養生要點:晚上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腿腳酸脹不適等疲勞症狀,還能改善睡眠。
01 水溫:40攝氏度左右
水溫太高,不僅刺激心腦血管,還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水溫一般以40攝氏度為宜,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以適當高一點。
02 時間:20~25分鐘
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一般泡20~25分鐘比較合適。如果出現胸悶、頭暈應立即停止泡腳。
03 將水完全淹沒腳背
最好選較深的木桶,更易保溫。泡腳的同時,可以按摩足底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疏通經絡的作用。
讀書看報的間隙,端起杯子呷幾口茶,是很多老年人的一大「癮」。但愛喝茶不等於會喝茶,方法不對只能給養生幫倒忙。
醫生說:喝茶先辨溫熱寒涼
養生要點:堅持喝茶不僅有助於降壓降脂,還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01 根據季節選擇茶葉
02 4類人不適合飲茶
失眠人群;心律失常者;胃潰瘍患者;孕婦。
03 用淡茶取代濃茶
長期喝茶的人最好還是以淡茶為主;建議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
吃多了精米白面、大魚大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歸吃粗糧。
但一些人以為吃粗糧「多多益善」,一日三餐只吃粗糧。結果經常腹脹反酸,甚至營養不良……
醫生說: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養生要點:增加粗糧的攝入,對預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具有潛在的益處。
01 首選燕麥和薯類
燕麥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降血脂的效果最好。薯類具有降低大便干硬、排便困難發生率的作用。
02 推薦食用量:150克左右
推薦老年人群每天吃150克左右的粗糧。考慮到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建議將全穀物磨成粉食用。
03 粗糧占主食總量的1/3
可以在做主食時混入粗糧。如蒸米飯時加點小米、糙米、綠豆或紅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麥,磨豆漿時加一把紫米等。
養花,是很多中老人陶冶情操的養生之道。殊不知,有些花草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卻在背地裡偷偷傷害你。
醫生說:養錯花草,日漸傷身
養生要點:園藝作為一種身體力行的簡單勞動,增加了老年人的鍛鍊時間,還能降低心臟病、中風、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風險。
01 每種花草都要科學放置
玄關:放「發財樹」保持濕度;
客廳:養「常春藤」吸塵吸煙霧;
臥室:養「仙人掌」提供氧氣;
廚房:放「綠蘿」凈化空氣;
洗手間:放「虎尾蘭」吸濕;
陽台:種「爬山虎」減少陽光輻射;
書桌:放「薄荷」提神。
02 選擇合適的花盆
看完以上7個場景,有沒有找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比起吐槽,不如教會他們正確的生活方式。畢竟比起跟風式養生,這才是真正的「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