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的體內,都有一個「時鐘」,別急著催

2019-11-14     名校家長

文丨魚爸

1

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鍾,真的別急著催!

還記得前段時間,陪小小魚練習跳繩的情形。

我反覆示範、技巧講解、各種示範。

有時累得氣喘吁吁,急的是滿頭大汗,可他就是不會。

你說他沒力氣?

每一下蹦的老高,落地時把地板震得轟轟響。

跳幾下就說肚子疼,這麼猛地跳,真會把人累壞的。

每周二,他們放學早,但是老師會組織他們在外邊練習。

我在圍牆外看著,他大部分的同學都跳的非常好。

可他還是笨手笨腳的。

跑步跳遠哪樣都在行,踢球拍球也沒點問題。

可就是跳繩不行,怎麼解?

起初我們也急。

制定計劃帶著他練習,恨不得幾天就能看到成果。

可越催越沒效果。

乾脆放一放,不提這事。

前幾天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說回家練習跳繩。

我帶他去樓下,抱著隨便練練的想法。

可這次真的是讓我吃驚了。

動作和節奏已經基本掌握了。

就是發力還需要多鍛鍊鍛鍊。

相比之前來說,好太多了。

回家跟他媽媽分享這個消息。

能看到媽媽比我們還高興。

之前她可沒少急。

如今,又堅信了這個想法: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時間,都有自己的規律。

只要我們沒有放任不管或停止不前,那收穫肯定會有的。

比如跳繩這件事,他一直在積累、學習。

小小魚說那天自己明白了,其實連續跳就是把單個跳加快速度,重複跳起來。

在之前我們說過很多遍道理,催促他很多次。

但那都是徒勞,不如放寬心,給孩子一點時間。


2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鍾,急了沒用,到了那個點就會響。

就好像花到了時節就會開放那樣自然。

記得小小魚還是嬰兒寶寶的時候。

到了1歲多已經能走能跑了。

但就是不長牙。

他同齡的幾個孩子都出了很多牙。

那時他媽媽也急的不行。

說是不是缺鈣,要不要去醫院。

看著這個活潑健康的小傢伙,我覺得放心。

但跟其他的孩子一比,又會擔心。

過了半年後,小牙齒就開始接二連三地冒了出來。

而且長出來的牙齒堅硬結實。

如今啃雞腿那真的是可以連骨頭都不放過。

如今到了換牙的時節。

我們沒有著急了。

雖然他在幼兒園就有同學換牙了。

有了一些這樣的經歷,就不會那麼著急了。

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時,還是會著急。

因為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敏感期。

比如很多孩子到了兩歲多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拿東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拿,否則,哭!

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固定的腳,否則,鬧!

出門時必須要自己去打開門,其他人打開就要重新關上再讓他來,否則鬧!

有的父母剛開始會覺得這是孩子無理取鬧,怕慣壞毛病。

所以堅決不同意,哪怕孩子哭得不行。

其實只要理解這個階段是孩子的執拗敏感期,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那就會放寬心,接納孩子的行為。

兒童發展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執拗的敏感期,可能來源於秩序感。在建構秩序感這一特殊品質時,兒童的過分需求常常被認為是「任性」和「胡鬧」,兒童在這一時期常常難以變通,有時會到難以理喻的地步。

目前還不知道它的真正原因,但兒童的心理活動一定是有秩序的,當他沒有超越這種秩序時,就會嚴格地執行它。這個是每個父母都應該認識到的。

建議:孩子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對於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只要物品離開了它們應該在的位置,他就會很快發現,並且要求把物品回歸原位。因此,耐心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關鍵要理解和變通。幫助孩子秩序感的發展。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成長的秘密等待我們去發現。

只有真的去了解孩子的人,才能做到真的愛孩子,而不是用誤解傷害孩子。

3

每一個好習慣,都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而需要時間的點滴積累。

因為我一直在做親子閱讀推廣,所以了解很多媽媽對親子閱讀的感受。

相比其他習慣的養成,比如自己堅持刷牙,很多孩子會跟著爸媽一起做,堅持一段時間就能形成,這些生活習慣只要堅持做,很容易養成。

但是閱讀習慣的培養,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因為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要趁早,我建議在孩子半歲左右就開始接觸繪本圖畫書。

但是這個階段,孩子們對書本的興趣等同於對身邊一切事物。

比如嬰兒車上的小部件,跟媽媽在自己眼前晃動的書吸引力一樣。

當你看到孩子把書丟到一邊,我們就要放棄了嗎?

千萬別!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行為就是這樣的。

他們閱讀的時鐘剛剛開始走,別停下。

到了1歲多,兩歲多,似乎對媽媽講的故事沒有興趣,反而喜歡撕書,或者偶爾看看圖。

那是不是給孩子玩玩具更有趣味,就不讀繪本了呢?

千萬別!

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只有幾分鐘,慢慢到十多分鐘。

而且他們的理解能力有限,對鮮艷的、會動的東西更有興趣。

那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找合適的繪本。

真正到了3歲,大部分孩子才會真正開始認真聽故事,關注故事內容帶來的美好感受了,而不是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視覺圖畫上。

而接下來的幾年,將是一個很長的親子閱讀階段,不要想著過早地把孩子推開,讓他們自己讀。

父母需要堅持共讀3-5年,到了孩子5歲後,獨立閱讀才有可能實現。

有一位媽媽跟我分享了自己陪孩子的閱讀感受。

她從孩子1歲開始讀紙板書,耐撕咬的紙板書,嬰兒寶寶喜歡的圖畫,鮮艷的顏色,貼近生活的遊戲設計,讓孩子覺得好玩有趣。

後來堅持了4年,中間也給孩子添置了不少的互動書、布書、玩具書、繪本、科普書。

一路上讓孩子覺得閱讀是充滿安全感的,有儀式感的事。

因為每個晚上睡覺前,媽媽都會陪在自己身邊,一起讀著。

到了5歲,孩子就能自己讀簡單的繪本故事了。

到了6歲,已經能獨立閱讀長篇的童話故事。

孩子到了五年級的時候,已經可以通讀世界名著了,有很多書還是自己沒有讀過,兒子介紹給自己讀的。

她說剛開始自己也急,但是一路走過來才發現,只要堅持去做。

在某一個階段,孩子就好像突然一下子長大了。

4

不要怪孩子磨蹭了,因為很多時候是我們大人太心急。

我發現很多的爸媽,自己的生活時鐘是紊亂的。

一旦著急,一分鐘都不能等。

而不著急的時候,一個小時都不急。

所以有時候會讓孩子變得手足無措。

因為你不停地干擾孩子,下著一些莫名其妙的指令。

當每天晚上因為孩子磨蹭不睡覺或者早上磨蹭上學遲到而煩躁時。

別急著發火,而是要把時間好好規划下。

每天早晨比平時早30分鐘起床,給孩子足夠的刷牙洗臉時間,而不要卡著時間走。

晚上的睡覺時間規定好,9點半之前上床睡覺,那在9點前就把所有的事都完成。

當這些時間形成規律後,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當你覺得孩子磨蹭的時候,就好好觀察一下,為什麼會慢?

一旦父母放下自己的自以為是的成見時,反而會發現原來是這樣,是自己誤會了孩子。

每個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而生的,他們有自己的意志、思想,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我們去尊重他們。

在繪本《安的種子》里有一段話: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

每個孩子的體內,都有一個「時鐘」,請別急著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6KfaW4BMH2_cNUgyty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