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這個地方讓垃圾「重生」,帶你體驗「花花世界」

2019-08-21   賀蘭廣播電視台

為改善賀蘭縣人居生活環境,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處理目標,賀蘭縣建立了銀川市賀蘭縣再生資源回收集散中心及垃圾分類科普教育示範基地。8月20號上午,銀川市賀蘭縣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正式落成開館!

銀川市賀蘭縣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是集生產、管理、參觀、互動、服務五大功能為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集散中心及垃圾分類科普教育示範基地,旨在完善垃圾分類陣地建設、發揮基地教育警示作用,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

賀蘭縣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位於賀蘭縣創業路興業巷14號二泉環境,占地總面積2萬平方米,由科普區、宣教區、互動體驗區三個功能區構成,包含四分類垃圾展示、垃圾處理流程、垃圾處理方法、創意教室、互動區、創意產品的展示等豐富內容。

除主館外,還建設有可將剩餘瓜果菜皮製作成環保酵素的廚餘肥種植示範基地,打造了「家庭式菜園子」,建設了占地約1000平米的集分揀、集散、交易、打包、存儲、物流為一體的可回收資源集散處理中心。

接下來,小編就先帶大家走進賀蘭縣生活垃圾分類宣教基地,看看咱們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如何「重生」?

科普區:垃圾分類,從無做起

走進宣教基地,映入眼帘的是用一排排塑料瓶組合而成的房頂裝飾物,一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直點主題。

在科普區,從垃圾分類的提出,到賀蘭縣積極響應垃圾分類號召,開展垃圾分類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宣教區:分類回收不可少,垃圾也能變成寶

宣教區利用淺顯易懂的展板圖片和數據、循環播放的環保視頻,讓市民更加清晰地了解垃圾「從哪裡來」、「到哪兒去」,讓居民近距離感受垃圾回收帶來的便利。

從天然到被污染,也許只是平時一個扔塑料瓶的小動作,可就是在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中,讓綠水變成污水,讓青山變得不再繁茂。

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在實例中得到印證。在觸目驚心的視頻中,「垃圾堆積的力量」讓人「不寒而慄」。通過模擬污染後的畫面,讓群眾認識到垃圾污染的嚴重性,垃圾分類勢在必行。

互動體驗區:每天分一分,明天美十分

走進互動體驗區,新奇有趣的互動活動吸引著參觀者的目光,更有垃圾DIY創意教室,等著參觀者去發掘。

其實,垃圾也可以很美!

在互動體驗區,很好地說明了垃圾只是放錯地方的資源,等待著你的發掘與利用。

每一次資源的再回收利用不再只是簡單的垃圾分類,而是思維與現實的碰撞,是又一次美的開始。

自今天起,賀蘭縣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基地正式開館,並將長期對外免費開放

聯繫電話:153-7891-6801

開館時間:周一至周五

上午:09:00-11:30

下午:15:00-17:30

接待場次:4場/天

接待時間:1小時/場

上午:09:00-10:00 10:30-11:30

下午:15:00-16:00 16:30-17:30

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參與垃圾分類工作,努力打造乾淨整潔人居環境,共建和諧宜居美麗賀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