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克制孩子任性,家長在孩子6歲前,要懂得合理說「不」!

2019-05-05     曦曦媽說教育

昨晚,我在小區門口的店面取快遞,遇到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孩兒在地上打滾。原來是孩子想買方便麵吃,可家長覺得剛吃了飯,再說方便麵這種食品吃多了也不好,所以就一直跟孩子僵持著。孩子越是哭,家長越是氣,最後家長找來棍子在孩子身上一頓狂抽,孩子咬牙切齒,捏著拳頭,看樣子若是打得過家長,一定要跟家長干一架的陣勢。

其實,以上場景,並不少見。經常逛超市,逛商場,總能看到一些孩子,因為家長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哭鬧不止。

克制孩子的任性,家長就應該懂得合理的說「不」,那麼在哪個階段開始克制孩子的任性,最為合適呢?曦曦媽告訴大家,一定要在孩子六歲前懂得合理拒絕。

01

我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比如兒子三四歲時跟你鬧,無論你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說:「這事兒不行就是不行!」這個時候孩子會鬧,可他的鬧最多就是哭泣著在地上地滾。

但如果等到兒子十四歲了,你說:「你今天不能再上網吧去打遊戲了,你都這麼大的人了,應該要聽話、懂事,要懂得把心思放到學習上。不管你怎麼著,我今天反正不給你錢去網吧了。」這個時候,孩子依然會跟你鬧,但他鬧的方式,已經升級了。第一,他離家出走;第二,他跳樓自殺;第三他服毒自殺。

所以才有了現在很多的孩子,十二三歲,被家長批評教育幾句,就尋死覓活的。

這個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我覺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就說得很對!她說她曾在《今日說法》中做過一個案例:

一個男孩12歲,就因為他的媽媽罵了他一句,他就服毒自殺了。當時有記者問她:「這麼大點歲數的孩子,怎麼就會知道自殺呢?」李玫瑾教授的回答是——「因為家長的愛,在孩子眼中是沒有限制的。孩子知道家長愛他,所以他用家長的愛來威脅家長,只不過是因為孩子不知道死的含義罷了。」

所以,在生活中,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能給孩子傳達一個錯誤的信息,那就是你的愛沒有限制。一旦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是無窮無盡,沒有限制的,那孩子很有可能就會一次又一次的用家長對孩子愛,來威脅家長,逼著家長妥協就範。

02

我們都知道,在孩子三歲之前,孩子的哭聲一般都代表著他的一些痛苦。比如孩子餓了,拉便便感覺不舒服了,在口齒表達能力還未成熟的時期,孩子都是用哭來進行表達的。但是當孩子滿了三歲開始,他的哭聲就帶有一定的目的性了。比如這個零食,我想要吃,可是家長不給我買,那我就哭。

想要克制孩子的任性,在孩子六歲之前,家長就應該對孩子做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

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逛超市或者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見了一個玩具就非得要買,可這個玩具又恰巧跟家裡的一些玩具高度相似,有的可能就只是顏色和個別性能上的差異。這個時候,家長大多都會跟孩子說:「家裡的某個玩具跟這個差不多,我們就不買了吧。」可孩子呢?坐在地上哭鬧著:「不行,我就要買,你不給我買,我就不走了。」

面對這種情況,很多家長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解決,而有的家長又會通過一頓暴打來制止孩子的任性行為。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可以這樣做:

(1)把孩子抱回家,不打他,也不罵他。隨便他怎麼哭,你就是不要管他。

(2)抱回家之後,把孩子放到臥室這種沒有什麼危險的地方,然後把門關上,一個人教育孩子就足夠了。

(3)在孩子哭鬧期間,家長要做到四個不要。第一,在這個時候不要罵他;第二,不要打他,家長那麼大,孩子那么小,打他不公平;第三,不要說教,因為孩子這時正在鬧,你說什麼在他耳邊都是噪音,你越說,他越跟你鬧,所以呢,你要安靜下來;第四,你不要走開,他鬧給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著他鬧。

(4)等孩子哭得精疲力盡了,給孩子一點愛。用熱毛巾給他擦擦臉。這個時候孩子一定想——家長是不是回心轉意,答應自己的要求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跟上一句話:「還哭嗎?要哭接著哭。」

短短四個步驟,就讓孩子知道了,跟家長無理取鬧沒有用,因為家長不心疼也不讓步,與其枉費精力鬧騰,還不如玩玩其他的玩具,找找樂趣。

03

孩子越小管,越好管。就像一顆小樹苗,在小的時候,家長注重小樹苗的樹形,多餘的枝丫進行適當的修剪,小樹苗也能長成標誌的大樹;而如果在樹苗小的時候,家長就不注重枝丫的修剪,那等到小樹苗樹形彎曲的時候,家長在想糾正可就難上加難了!

在克制孩子任性的同時,家長還要注意一個事兒,就是不能讓孩子變得太過壓抑。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你想要什麼東西,跟我胡攪蠻纏我是絕對不會退讓的。但是如果你能用語言說服我,沒準兒我還能考慮你的提議和要求。」

懂得給孩子留一條後路,鼓勵孩子跟自己進行交流和溝通。比如,孩子想要那個洋娃娃,家長可以問孩子:「這個洋娃娃跟家裡的有什麼區別?你先給我講講。」

當然,在鼓勵孩子跟自己交流的同時,家長還需要把握一個比例——三比一。即孩子給你提三次要求,你就滿足孩子一次,這樣能夠讓孩子知道交流有用。如果這個交流的習慣能夠延續下去,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根本就不用去猜孩子的心理活動了,孩子自己都會開誠布公的告訴家長。

————————

孩子任性,絕非十惡不赦,只要家長找對方法,一切教育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r9RGwB8g2yegNDyY6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