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唐山如此緊鄰,而城市風格迥異

2019-05-01     剎那流轉

其實我以往去一座城,也會對看一個城市很感興趣,但並不是必須的,直到17年去了唐山後,一種城市文化的迥異,以及在新民沙龍16年的線下聚會所講的中國歷史的因素,這些衝撞讓我開始對閱讀一座城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回到16年的4月,那時去了天津,就明顯感受到了那種與北京的風格迥異,而兩地相聚不過半小時的車程。天津給我的印象關鍵詞:歐式風格,天津話,道路繞,節奏慢。

走在天津,隨意的在海河漫步,這個時候陽光撒向對面,寬敞的河道,歐式風格的樓宇,零零落落的人群,疏疏落落的車輛,能夠明顯感受到慢節奏。

海河兩邊是寬敞的步行道,沿著河邊走,這邊三個歌手唱著伍佰突然的自我,七八個台階上坐滿了人,聽著歌,玩著手機,看著海河, 對岸二十幾個人倆倆成排快步走。

天色漸暗,河道兩邊燈光一束束打向天空,四周清晰可見,給人一種安全感。海河兩邊是一種悠閒的美,也許有水的城市都是很美的,尤其水旁還能步行。

走累了,在河旁坐下,也是累了,找百度訂了間青旅,打車過去,一路走來,發現天津的道路老是打圈轉,相當的繞。路上,能看到很多歐式風格的樓,問司機,說是早年的租借,是啊,最妙之處就是你曾記住的而又將要忘記的那一段歷史和你看到的有了印證。

濃濃的天津話,是啊,一座城,一個口音,一些物,一些歷史,總會加深對這個城市的認知。



回到17年4月,那時去了唐山,唐山毗鄰天津,當時坐的動車到的唐山,結果是在郊區下的車。唐山給我的印象關鍵詞是:唐山話,更慢的節奏,新城與舊城混搭。

當時下車後就近住下,第二天早上坐公交去南湖, 一路綠色,豐潤區更如同郊區,寬敞道路,綠植蔥蔥。樓宇間疏疏落落,間中綠色縈繞。

南湖下車後,休息片刻,騎著摩拜,去了唐山大地震紀念館,這裡不僅僅只是記錄地震,更是唐山滿滿的回憶,書寫下唐山過往歷史以及發展。

一路騎車,停下看唐山人玩紙牌,常常能看到兩個人就玩起了紙牌,而且是不同玩法。聽唐山話,唐山話是讓我記憶頗深的就是語言,我本以為天津話就已經很溜的感覺,沒想到唐山話更有一種唱歌的感受。



北京呢,北京就是一個特大號城市,地鐵總是滿滿擠擠的,去一個地方一個多小時到達都是很正常的。常常能看到許多人,也常常能看到穿梭不息的車輛,處處可見的鋼筋混凝土,這裡就是快節奏,快節奏,快節奏。而我後來發現,我早已經習慣了這快節奏。

.............................................................................................................

北京天津唐山三地給我最大的衝擊,就是語言,明明很近的三個城市,居然是三種語言,而且風格迥異。

而且三地的節奏,明顯北京很快,到了天津後就慢了許多,到了唐山後就更慢了許多。

就城市而言,北京這裡現代的高樓許多,天津是歐式風格,而唐山如許多城市一樣,新舊分離。

此後,包括因為16年在新民的許多次歷史交流,讓我開始對閱讀城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後,我開始刻意的看這一座城,這座城的歷史,文化,語言,城市風貌,道路交通,人口,飲食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5XRmwB8g2yegNDVn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