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平衡一步畫龍點睛 巧用色溫提升照片感官

2019-07-19     蜂鳥攝影微課堂

白平衡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何為白平衡呢?簡單而言,是對於照片中白色(白場)的正確還原,讓畫面中的白成為白,而不是帶有紅或藍的偏色,因而畫面中的其他顏色也自然而言被準確還原,畫面更為自然真實。而導致不同色彩偏差的因素,是由於不同光源下色溫的變化導致的,因此白平衡調解實際上是對於色溫的控制。回到彩色膠片時代,白平衡的色溫由所使用的膠捲決定,數值固定,通常可以分為「日光(5600K)」或者「燈光(3000K)」兩種款式。



但白平衡又是大家在拍攝照片的時候最容易忽略的一個環節。絕大多數拍攝者會將相機的白平衡數值模式設定在全自動狀態。在這裡並不是說「自動白平衡」有哪裡不好,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自動白平衡的偵測和還原在現代的相機里已經不是什麼難題,反而更準確,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出現「不准」的問題。



相機中的白平衡設置選項,通常具備自定義功能

因此今天所要探討的話題,並非是如何準確還原色彩,或是該將白平衡設置成怎樣的模式,而是該如何巧用白平衡選項,來製造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畫面,並且完全不需要很多複雜的操作。其實話說回來,太過於接近現實的色彩,有的時候也挺無趣的。如果能偶爾把照片進行一些創造性的調整,例如讓照片看起來更冷或者更暖,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photoshop中的色溫滑塊


不同物體色溫的對應參考

在前期拍攝時,可以針對一些特定的場景,在相機內設定白平衡的數值或模式。比如當你面對夕陽落日的場景時,可以選擇冷調與暖調兩種截然不同的視覺呈現。此時,將相機色溫設定在3000K以下,畫面會整體偏向藍色,天空中原本的暖色調融合了藍色後,也會呈現出淡淡的紫色。相反,如果將相機的色溫設定為7000K以上,則會呈現出溫暖的視覺。因此,調整白平衡改變畫面是一項最快捷,最方便的技巧了。



白平衡的變化可以帶來戲劇性的色彩效果

不過如果你沒有在前期拍攝時調整色溫,那麼在後期中也可以得到類似的效果。如果你在拍攝時,選擇了RAW格式進行記錄,那麼在後期軟體中可以對色溫進行無損調解,這一點便和在前期拍攝時進行調整沒有任何理論上的差別。原理也很簡單,由於RAW格式並非圖片格式,而是一種信息文件,其所記錄的是照片的曝光和色彩信息,控制畫面的絕對因素只有三個「硬性指標」——焦距,光圈,感光度。而色溫則是附加在這些信息之外的「附件」,因此可以像調色盤一樣任意修改。因此,諸如機內的創意模式、濾鏡、或是鏡頭校準、暗角消除、HDR等,都在RAW文件中無法提現。如果你只拍攝了JPEG格式的文件,那麼在後期處理時就會有一定損失,不能像RAW格式那樣自由設定。




說完了這些最為基本的原理,那麼我們就通過最為實際的樣片來提現白平衡所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吧。例如這張都市場景的照片,實際上原片保持了夕陽狀態下的金色質感,但在氣勢上總顯得有些不足。因此在後期處理時,我將白平衡數值調整為3500k,畫面頓時出現了藍色調,讓城市的氛圍變得更具陰鬱的戲劇性。





同樣,下雨天也非常適用於使用白平衡對照片的色彩趨勢進行控制,並且冷暖不同的色調都有著非常詩意的畫面效果。只需要簡單的一步調整,就能為畫面帶來一定程度的升華,可以說是最為划算省時的後期修圖方式了,當然調整白平衡同樣是許多攝影師修圖的第一步,利用白平衡來確立好畫面的基調後,或許會有更多的靈感迸發而出。

更多攝影技巧,加入圈子免費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vFYR2wB8g2yegND1U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