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百年前的別墅莊園,在鼓浪嶼本土年輕人的精心修葺下,被重煥了新生。整整跨越一個世紀,這是屬於三代人的新浪潮。
鼓浪嶼有許多中西式建築,而這種紅磚式的東南亞風格建築,還真不常見。在島上縱橫交錯的花園小路閒逛,來到一個小斜坡。
頭頂是掛著水珠的曼陀羅,周圍還有三角梅、炮仗花等豐富多彩的植物。你就知道,李家莊到了!
坐落在這裡的這兩棟別墅,原主人是大名鼎鼎的「木材大王」李清泉。
他從小赴菲律賓謀生,18歲時接手父親的鋸木廠,後來專營錢莊,成了菲律賓著名的華僑巨商。
20世紀初,祖國危難重重,李清泉主動回到福建參與救鄉運動,在廈門投資興建海堤、開發地產。
他在鼓浪嶼漳州路購置地皮,建成這兩幢紅磚別墅,專供父親、叔叔頤養天年。
而長在鼓浪嶼漳州路的一個小男孩,林聰海,卻對這伴著他長大的別墅念念不忘。
李清泉後人移居國外後,李家莊長期空置。出於對這棟建築的喜愛,林聰海租下其中一棟別墅,並把它做成了一家酒店。
酒店的主樓通體採用清水紅磚,前後兩個立面是新文藝復興風格的連拱券柱式外廊,廊間使用玉白花崗岩做壓條,壓條下是閩南琉璃瓶件裝飾……
主理人在改造莊園時,維護著它一直以來未曾改變的古樸和典雅。主樓共兩層,中軸對稱符合中國建築傳統,中間一條長廊貫穿前後,兩側房間被悉數分布。
中國傳統四坡屋頂,使得在炎熱多雨的海島上,既能排水還能隔熱,不得不驚嘆百年前建造的智慧。
酒店內部,主理人交給了設計師方令加操刀。設計師以鼓浪嶼民國時代為靈感,並尊重原主人的生活背景,試圖還原一個當代李清泉夢想的家。
方形紅磚來自泰國,耐用、清涼;石灰牆面從砂漿開始就是石灰包裹,可以抵抗島嶼的潮濕氣候。
窗銷、門鎖樣式一如百年前
東南亞的柚木家具和木質地板兼具設計感與舒適性,每一寸都維繫著屬於那個時代的記憶。
除了保持恰如其分的古樸和優雅,房內的設施配置也是高水準。
全套的Appelles洗護套裝、BOSE音箱、金可兒床墊和羽毛枕,維持著極高的度假舒適度。
走道內,清末民國時代的帳鉤和鞋拔懸掛在牆上,就像踱步在時光走廊。名人的故居為伴,使得李家莊酒店多了份鍾靈毓秀的氣質。
在酒店的東北角,是1889年建立的「尋源中學」,著名的作家林語堂便在這裡度過他的少年生活。
奇妙的是,李家莊和林語堂的淵源還不止於此。
1919年,林語堂與廖翠鳳在鼓浪嶼協和禮拜堂舉行婚禮,新娘房就設在了酒店的西北角,與李家莊僅一牆之隔。
作為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主理人林聰海對鼓浪嶼有著特別的情懷。客人登島時,酒店會派人到碼頭接送,體現滿滿的儀式感。
除此之外,他很想用另外一種形式,把鼓浪嶼的生活方式傳遞下去,讓過去的舊文化和新思維產生在百年老建築中碰撞出化學反應。
所以,酒店做了一個「言之有李」的訪談音頻欄目。每期會邀請各個領域的老朋友和年輕一代的新朋友來吃茶聊天,談談鼓浪嶼的故事。
有一期,他們請來了鼓浪嶼三代個性音樂人,有40後、80後、90後。小編覺得真的潮爆了。
其中的這對40後,是鼓浪嶼原住民樂隊雷厝樂隊創始人,曾參與中央電視台、浙江衛視、湖南衛視、鳳凰衛視、澳洲國家電視台、日本NHK、朝日電視台、廈門衛視等等眾多國內外媒體採訪和節目錄製。
這家沉澱得剛剛好的別墅,正用一種全新的面貌迎接遠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