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類常見癌症這麼查才準確,別再做那些沒用的檢查了

2019-12-12   健康之路官方

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2017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達429萬,占全球新發病例的20%,死亡281萬例。


40歲之後,癌症發病率有快速提升的趨勢,癌症的年輕化趨勢,也不容忽視。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健康體檢的意識,希望能夠做到癌症早預防、早發現。


但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有的人在健康體檢中指標正常,過不久卻被查出罹患癌症;有的人指標異常,查了一大圈,卻身體健康沒有癌症。


怎麼才能準確的查出癌症?


癌症篩查需要更有針對性


癌細胞是由我們的正常細胞變異而來,因此它藏的更深,更難被發現。癌症篩查需要更專業、針對性更強的體檢方式。


例如很多常規體檢都有胸部X光檢查,但X光解析度較低,肺部查出異常時,往往癌症已經發展到晚期。



另外,常用的B超檢查,其實很難發現早期肝臟病變,肝癌篩查檢出率較低。


還有比較火熱的腫瘤標誌物檢測,因為腫瘤生長位置、體質差異、其他疾病干擾等因素,易出現假陽性、假陰性等情況,只能作為參考,並不能準確篩查癌症


因此,想要準確查出早期癌症,需要更有針對性的檢查方式才行!


5類常見癌症應該這麼查!


【肺癌準確篩查】


靠譜檢查方式:低劑量螺旋CT


低劑量螺旋CT輻射量僅比X光高一點,但成像卻比X光好的多,它可以發現肺裡面的細小病灶和隱匿病灶,檢出率可以到90%以上。


40歲以上人群,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長期吸煙或暴露於粉塵、化學物質、油煙條件下的人群,可以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


【消化道癌症準確篩查】


靠譜檢查方式:消化道內鏡+活檢


消化道內鏡最常見的就是胃鏡和腸鏡,胃鏡可以直觀的查看食道、胃部、十二指腸等消化道的情況,腸鏡可以直接發現結直腸息肉、癌前病變等。它們還可直接切取可疑病灶進行病理學檢查,確診病灶性質。


建議普通人3-5年做一次胃鏡、腸鏡檢查,40歲以上中年人群,1-2年做一次即可,有癌症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議一年檢查一次。


【肝癌準確篩查】


靠譜檢查方式:甲胎蛋白+B超


很多人體檢時都會選擇做腹部B超,但是B超對於癌症的檢出率並不理想,需要結合甲胎蛋白檢測來篩查肝臟癌症。甲胎蛋白是一種胎兒時期產生的蛋白,出生後兩周就基本消失了,但肝細胞癌變,這種蛋白又會重新產生,所以它被視為肝癌的一種標誌物。


建議B肝、C肝病毒感染、長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每半年到一年篩查一次。


【乳腺癌準確篩查】


靠譜檢查方式:乳腺彩超+乳腺鉬靶


許多人檢查乳腺的首選是乳腺彩超,但相比來說乳腺鉬靶的精確度更高,可以作為乳腺彩超的補充。乳腺鉬靶檢查系統是一種低劑量乳腺X光技術,可以清晰的顯示各層乳腺組織,能夠觀察到小於0.1毫米的微小鈣化點及鈣化簇。


建議40以上的女性,月經初潮年齡小於12歲或絕經年齡大於55歲者、第一胎生育年齡大於35歲或未生育、產後沒有哺乳者、家族有乳腺癌病人者,可每年做一次乳腺彩超,如有必要,每1-2年可定期做一次乳腺鉬靶檢查。


【宮頸癌準確篩查】


靠譜檢查方式:TCT


一說到宮頸癌,很多人想到的是HPV篩查,但有HPV未必就會得宮頸癌,想要揪出宮頸癌還得靠TCT。TCT的真名是液基薄層細胞檢測,它能準確查出宮頸癌細胞或癌前病變,黴菌、滴蟲、衣原體等微生物感染也能查出來。


建議已經查出HPV的女性,每年查一次TCT,連續三年檢查沒問題,可以每兩年一次。




該怎麼準確查出這些常見癌症

你是不是已經明白了呢?

記得給小薇點贊喲~


版權聲明: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