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給我打來電話,這個大學生被騙了4萬元

2020-03-30     珠海網警巡查執法

因為一通電話,讀研一的熊瀟被騙了4萬元。

「其實我本來沒接這個電話,但對方打了好幾次。接通後對方說出了我的姓名、學校、身份證號等等信息,我就感覺自己一點一點被對方『洗腦』了。」回想起2月14日那天被騙的經歷,熊瀟很是懊惱。電話那頭,自稱是某知名電商平台金融服務工作人員的「客服」以「根據國家規定,現需註銷你的學生貸款帳戶,不然會影響徵信」為由,誘導他添加了「客服」的QQ,從借貸平台借出了最高可借貸額度的貸款,再轉至詐騙分子的「註銷專用帳戶」。

「錢剛轉過去,對方就『失聯』了。」熊瀟馬上報了警。4萬元不是小數目,「比我的學費和住宿費加在一起還多1萬。」為了不讓家人難受,他決定在日後打零工填補用度。

熊瀟的遭遇並非個案。成都市公安局錦江分局蓮新派出所警官崔璐瑤介紹,每學期開學前或開學初,是騙子針對大學生行騙的高發期,尤其近期人們往往線上辦公、上課,接觸網絡的時間增加,騙子在網上行動、得手的可能性也會變大。

冒充借貸平台客服,尤其是冒充學生們熟悉的知名企業,以註銷貸款帳戶為由,誘導大學生綁卡、轉帳,已成為當下最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之一。利用學生急於擺脫不良徵信記錄的心理,詐騙分子編造出各種理由,並在「輸入密碼」「授予權限」等關鍵節點施加壓力。

今年2月到3月間,被同樣的「套路」欺騙的還有肖然和李莉。回想起自己與騙子通話時的詳情,肖然感嘆「真有些防不勝防」。「一開始我是不相信的,因為我沒有註冊過這些借貸平台。」但面對肖然的猶豫,對方很快給出了答覆:「您應該是上學的時候,無意中掃碼領禮品的時候註冊的。」

學生害怕自己還沒步入社會就背上「老賴」之名,騙子卻一再用「違反國家規定」「高額賠償金」等字眼迫使學生迅速做出決定。在騙子的「軟硬兼施」下,被攻破心理防線的肖然將1萬元轉到了騙子的帳戶上。而本就對網絡平台貸款了解不多的李莉,也在聽信了「可能是別人盜用了號碼註冊」的藉口後,把學費「折」了進去。

「對方越急,你越是要冷靜。」在網絡詐騙中「倖免」的董成楠分享了自己的「防騙心得」。他曾接到一個電話,顯示號碼所在地是北京。今年畢業的他剛投了不少簡歷,因此電話響起3聲之內,他便清了清嗓子接了起來。「您好,這裡是某某借條,請問您是遼寧大學的董同學嗎……」對方告知董成楠,每年畢業季都需要註銷一部分畢業生的學費貸款帳戶。但一聽說要花錢才能註銷,將信將疑的董成楠便提出了暫緩註銷的要求。從這時開始,「客服」顯得有點著急。幾輪「拉鋸」後,對方表示可以與上級溝通,適當降低充值額度。

「交多少錢竟然還有商量?」董成楠頓時意識到事情不對勁,立馬把通話內容轉述給了老師。在查詢了學校發布的防詐騙通知,核查了「客服」偽造的資質文件後,董成楠確信自己接到了詐騙電話。

再次接到電話後,董成楠一語道破了對方的行騙步驟,並提出報警。只是沒等他說完,電話已經掛斷,再次回撥則一直都是「正在通話」狀態。「希望是把我拉黑了,而不是在與下一位受害者通話。」董成楠說。

「凡是需要我轉帳的電話,我都會再三核實。」同樣對網絡詐騙頗為謹慎的管羽也曾接到自稱是某知名電商平台金融服務工作人員的電話。「雖然她準確報出了我的各種信息,還用『個人信用破產』要挾我,但我還是決定先確認她的身份。」在某知名電商平台官網核實後,官方客服回復她「此人並不是我司人員」,並提醒她多加小心,謹防詐騙。管羽舉報了騙子的號碼,並把號碼拉入了黑名單。

肖然報警後,警察第一時間止付了嫌疑人收款帳戶。不過,電信詐騙、網絡詐騙多為團伙作業,一個團伙的人可能在線下互不認識,他們的IP位址多變,有的甚至在國外,在網絡虛擬世界,想要立即抓到狡兔三窟的騙子,難度非常大。


近年來,無論是全國各地警方、高校,還是各類社會組織,都在以各種方式傳播預防網絡詐騙的知識,警方對網絡詐騙分子的偵察和追繳也從未間斷。

去年年底,生活在北京市朝陽區的李林接到一通詐騙電話,意識到對方可能是騙子後,他很快掛斷了電話。沒過幾分鐘,他又接到一通所屬地是北京市朝陽區的電話。「這裡是北京公安局朝陽分局,提醒你剛剛接到了詐騙電話,千萬不要相信。」李林感到難以置信。「警察怎麼這麼快就發現騙子給我打過電話?這不會是連環騙局吧?」通過北京市公安局官網查詢後,李林發現,來電號碼果然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的。「警察應該早就盯上這個犯罪團伙了,可能正在一邊摸清團伙的情況,一邊提醒潛在的受害者不要上當。」李林推斷。

據中國公安部統計,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0萬起,搗毀境內詐騙窩點5126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6.3萬名,先後21次赴境外開展警務執法合作,協調當地警方搗毀境外詐騙窩點70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276名,並先後20次從境外將嫌疑人押解回中國。「96110」反詐專線共向各地推送預警線索170萬條,勸阻受害人101.6萬人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6.1億元。

崔璐瑤警官介紹,公安機關近期正在進行反詐騙改革,將使用智能機器人監測詐騙行為,機器人會在發現此類行為後第一時間把信息提供給警方,及時聯繫提醒百姓。這套系統將在測試完善後推向基層,每個公安單位也將設置反詐預警人員專門負責對接,從根源降低事件發生的可能。


大學生是騙子緊盯的受害人群體之一,一些大學生在親身經歷過詐騙後勇敢地站出來,做起防詐騙知識普及。

曾有過被騙經歷的網友小熊和小龍人都製作過防騙視頻,他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觀眾騙子善於抓住受害者的哪些「軟肋」。「自己有過被騙的經歷後,看到又有大學生被騙,真的特別著急,希望製作視頻能幫助大家保持警惕,清醒地識破騙子的花言巧語。」網友小龍人在防詐騙視頻中說。

小熊還建立了「註銷學生貸騙術受害者」群組,群里已有128人,總受騙金額430萬,單筆最高達59萬元。小熊希望受害者的慘痛教訓能給大眾以警醒,也希望為一些案件的偵破提供更多線索。

學法律的管羽在認清詐騙套路後,對假「客服」進行了警告,並在年級群內講述了詐騙事件的經過,總結了騙子的慣用伎倆。董成楠在經歷詐騙風波後也覺得需要做點什麼:「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寫了一篇播音稿,花了兩天兩夜做了一期節目出來。」這期節目發在了學校官微上,給全校同學敲響警鐘。

除了提醒大家了增強網絡安全相關知識,提高對陌生電話、可疑信息的警惕性和分辨能力,小龍人還在視頻中提到,希望網絡監管部門加強監管力度,減少信息泄露的可能;需實名認證註冊的平台,也必須提供信息不被泄露的保障。

接到詐騙電話的林茜沒有第一時間結束通話,思索了幾秒後,她對著電話的那頭說:「別騙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了……」話還沒說完,電話就被掛斷了。林茜不知道這句話有沒有用,但她慶幸自己說過了。

各地學校正在陸續籌備開學,這也是詐騙高發期,在此提醒廣大學生保持警惕,謹防詐騙。


(來源:中國青年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nFSKnEBrZ4kL1ViP-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