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別來學校接我了」......你有被孩子嫌棄過嗎?父母心聲

2019-11-29   果老師開繪

你有被孩子嫌棄過嗎?

相信有一些父母或許經歷過,孩子嫌棄自己沒有能給他們好的環境學習生活,或是嫌棄自己不夠光鮮漂亮,或是嫌棄自己的職業不夠體面。然而卻是很少孩子能夠體諒父母的不易。

1

近日,田田的媽媽就遭遇到了這種窘境。
田田的爸媽一直以賣菜為生,職業都為老實本分的務農。這幾年田田無論是上小學初中還是生活中的支出都是靠著爸媽賣菜收入,加上省吃儉用剩出來的。
這一天,田田媽看著天有些想要下雨,當時她想著孩子忘記帶傘,害怕淋雨。

於是讓隔壁攤幫忙看著自己的攤子,自己便立刻騎著小電驢趕往學校接孩子放學,因為平時田田媽都是用這一輛小電驢進貨的,所以上面裝了兩個大大的架子,上面還沾了些菜葉。

但讓田田媽始終沒想到的是,在門口等待了這麼久,好不容易見到了孩子,聽到的卻是孩子嫌棄自己的話:「媽,求你別來接我了!」

田田媽當場沒忍住,轉身背對孩子就哭了起來。而田田沒有發現,還是很不高興,說完便一個人淋著雨走了。不過田田沒走多遠,媽媽就上去把雨衣給了她,自己默默回去賣菜。或許是雨太大的緣故,田田並不知道媽媽哭了。

其實現實中像田田這樣的孩子並不少,雖然表面上並不會嫌棄父母,但是本能地還是不願意讓身邊的朋友看到,這種自卑已經深入骨髓,刺痛了父母。

2

這不僅讓小編想起了電視劇《少年派》裡面的一個場景。

女兒林妙妙在無意中得知,自己的爸爸在做著殯儀師的工作,感覺顏面掃地。

一回到家,就指著爸爸的鼻子罵,要他換一個職業。

林妙妙的媽媽看不下去,和她吵了起來。還是爸爸一直護著妙妙,才沒有讓爭吵繼續升級。

即使被女兒嫌棄,不理解,但是爸爸內心還是愛著女兒。

當時也在網絡上引起了不小心的爭論

網友憤怒的原因很簡單:

指著父親的鼻子罵,甚至直呼其大名,附帶稍上疼她愛她的母親。身為人子,怎能如此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呢?

3

可有多少憤怒,就有多少唏噓。林妙妙的樣子,只是多少孩子在現實生活中的影射而已。

有多少孩子,像極了林妙妙,他們在虛榮心的作祟下,在乎自己的出身、父母的職業,害怕父母讓他們在人前難堪,抬不起頭來。他們在人前極力維護形象,在父母面前,怪這怪那,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

導演北野武說:

「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當你面對父母,覺得他們『好可憐』、『真不容易』時,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一把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是個膽小鬼。」

每一份工作都是平等的,無論父母選擇怎樣的工作,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為了孩子能夠過的更好!

所以,當你的孩子對你發脾氣,朝你吼的時候,請告訴孩子:

愛自己的父母,懂得尊重、體諒父母,理解父母的選擇,包容父母的職業,是每個孩子最好的修行。

4

在韓國經典電視劇《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說過這樣一段話:

「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爸爸不是從出生開始就是爸爸啊,所以,我的女兒請多理解我吧!」

如果父母做的有些事做的不好,讓你不滿意了,也請你原諒。

在這部電視劇中,它還有另外一段旁白:

「偶爾覺得媽媽很丟人,為什麼連最起碼的臉面和自尊心都沒有呢?」其實這很好理解,因為父母還有更值得眷顧的——那就是孩子。

泰國有一個公益廣告,戳中了很多父母的痛點。在短片中,採訪了三位來自底層的父母,他們辛苦工作,但為了孩子從未放棄。

一位父親是靠開摩的為生的司機,當問他最怕孩子說什麼?他回答:

一位母親是艱難維持生計的製衣女工,因為工資很低,拿不出孩子上學的學費,所以只能拚命工作。她哭著說:如果女兒生在別人家,她的生活應該會比較好過。

另一位母親是雙腳殘疾的收銀員,她從小就害怕別人的譏笑,現在怕別人譏笑自己的孩子,說他有一個殘疾媽媽…

在她眼中,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兒子,都是自己害他過得這麼辛苦。

無論生活怎樣,無論自己職業如何普通平凡,作為父母,都在負重前行,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生活,努力拚搏著。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

唐代羅隱的這首《蜂》詮釋了父母是如何無私地為孩子做嫁衣的。

他們這麼努力,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未來不要像自己一樣辛苦。

他們知道,不管自己職業多麼普通,不管自己怎麼被孩子嫌棄,自己始終是家的支柱,是孩子的支柱,為了孩子,不能垮。

5

關於被孩子嫌棄應該怎麼回應?喜歡這位爸爸寫的回答,發出來與各位家長共勉。
相信讀完這篇,每位家長都會有不同的思考。如果下次遇到被孩子嫌棄的情況,一定會做出正確的引導。

孩子,首先,你跟爸爸交流你自己的感受,這很棒,父子之間應該鼓勵講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然後,恭喜你,你長大了,擁有了自我,當我看到你寧願走回來也不坐爸爸的破電動車時,我看到了多年前為擺脫貧窮家庭影響的而努力讀書的自己,爸爸是這樣努力的。

第三,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超越父母,從今天起,你開啟了超越父母的任務,而其他孩子可能晚幾年才會開始。

最後,爸爸欣賞你的努力,尊重你的決定,爸爸以後不再去接你,你需要爸爸幫你做什麼嗎?要不去辦張公交卡,或是給你去買一輛自行車?另外提醒你,13歲可以騎共享單車了,如覺的有必要,爸爸可以給你辦一張共享單車的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