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螢幕和攝像頭很出色,為什麼做不出暢銷的手機?

2019-07-07     小胖辣評

在十年之前的功能機時代,日本手機品牌在國內還很暢銷,索尼、索愛、東芝、富士通等都算是高端品牌,但是最近幾年日本手機品牌逐漸淡出了國內手機市場,甚至連大名鼎鼎的索尼都快被消費者遺忘了。

但與此同時,日本卻掌握著手機核心元器件的供應,比如JDI和螢幕以及索尼的攝像頭傳感器,而日本的技術也不容小覷,夏普就是最早推出全面屏手機的品牌,後來才在國產手機品牌中流行。那麼為什麼日本有這麼好的資源,卻做不出暢銷的手機呢?

運營商模式

首先要從日本本土市場說起,日本手機市場跟國內大不相同,日本手機市場幾乎已經被運營商所壟斷了,因此不管你買高端機還是低端機,基本上都是運營商定製機,而且是有鎖手機,需要跟運營商簽訂幾年的協議。也就是說手機廠商不需要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跟隨運營商的需求,運營商需要什麼樣的手機,就做什麼樣的手機。

當廠商不需要討好消費者的時候,那就做不出消費者喜歡的手機。這樣的思維方式一旦進入中國這樣競爭激烈、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市場,就會摸不著頭腦,做出的產品總是感覺不接地氣。

強於硬體 弱於軟體

日本品牌的工業設計能力以及實體產品的打造能力還是很強的,比如索尼、優衣庫、MUJI,但是日本手機品牌對於軟體系統設計與交互理解不到位,導致日本手機系統使用起來並不好用,更別提針對本地服務的優化了。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在大眾場合我們幾乎已經看不到日本手機品牌的廣告了,而日本手機品牌的討論目前僅僅局限在數碼發燒友這樣的小圈子中。而定價過高導致銷量也很難上漲,在58同城二手版塊中,日本手機的價格通常跳水很厲害。

以上種種原因綜合之後,給人的感覺就是日本手機產品科技樹點歪了,第一個做出了全面屏手機,卻留了一個大下巴;擁有4K螢幕、960幀攝像的黑科技硬體,卻連繫統優化都做不到位;研發方向的跑偏再加上定價過高、市場營銷不到位等因素,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國內手機市場,顯然難以立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dXFMmwB8g2yegNDnM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