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0的地毯洋導演直接就潑上墨後又作廢,國內話劇界為什麼還覺得值?

2019-12-23     北青文娛

2019年,是國外導演大舉進軍國內商業戲劇的元年,立陶宛、以色列、英國、法國等地的導演相繼嘗鮮。

話劇舞台洋導演多了?

以前偶爾請,如今占據半壁江山

此前多年,國話、人藝、中戲、北電等院團或學校都有邀請國外導演來華執導的先例,但並不集中,也非商業目的,也沒有延伸到更多的民營戲劇機構中。

如今一年過去了,雖然迄今尚未有範本式的作品出現,但在年度商業大戲中,洋導演已經分走了半壁江山:中文版《龐氏騙局》請來法國當紅導演大衛·萊斯高,中文版《安魂曲》由以色列的雅伊尓·舍曼任導演,《你還彈吉他嗎》為來自立陶宛的女導演拉姆妮·庫茲馬奈特執導,怪誕科幻劇《弗蘭肯斯坦》的導演是來自英國的丹尼爾·高德曼,《浮士德》也邀請到立陶宛頂級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

而且這些話劇的共性是皆有明星擔綱,從蔣雯麗、倪大紅,到廖凡、張亮、翟天臨、吳昊宸,國外導演也成為鎖定明星的不二法門。


《浮士德》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

為什麼要請洋導演?

洋導演會一直盯排練

《浮士德》的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此前執導的《葉甫蓋尼·奧涅金》冠絕舞台,至今無人超越,兩次登陸國內均收穫零差評。製作人雷婷說,「拋開商業屬性,引進好導演,大家都沒有惡意,而且請國外導演來排戲的意義要大過僅僅是國外好戲的引進,那更像好看的衣服僅僅是給你看看,但不給你穿。因此引進劇目承擔更多的是提高審美的功能。而請國外導演來做戲就不同了,它能讓你真切感受到尊重劇場藝術該有的態度。」

雷婷還透露,《浮士德》排練期間,「外方團隊從頭至尾一直都在,因為導演幾乎每天都有顛覆性的改變,而中國團隊常常是方案出來後,再見就是裝台了。」

《浮士德》

此外,洋導演對道具等的追求,也給雷婷留下深刻印象。雷婷介紹,導演里馬斯·圖米納斯從進組開始就一直在說需要「白披」。我們一直領會不了「白披」是什麼。那時演員還沒有確定,也不知道究竟給誰穿什麼尺寸,包括件數和布料都沒定,就一直沒有做。但每一次見面或溝通,導演都會提起。甚至有時他還會說,讓你們做「白披」,從5月到現在,一直沒有做。此外,就是排練中導演要求給演員買一件ZARA的大衣,需要800多。我們都覺得排練場穿成本太高了,但導演一直在強調為什麼一件幾十歐元的衣服都不肯買?後來實在沒辦法,我們跟導演說,做多少、怎麼做都沒有定,跟服裝廠沒法簽合同,沒簽合同就做不了,中國的慣例,服裝都是上台才會有,排練都是代用的。而他們的工作方式是排練時穿的用的都和最後上台是一樣的。

包括導演在排練中要的小木馬、首飾盒和項鍊,我們開始都是找代用品,比如小木馬換成小鴨子,用書替代首飾盒,還從家裡找來了銀色項鍊,導演都不滿意,包括項鍊的長度。後來我們才明白,導演要根據演員拎起來的時長決定音樂的長度。

《安魂曲》

請洋導演貴不貴?

不比國內團隊高

雷婷介紹說,無論是眼界、格局抑或敬業,即便國外導演萬般好,但也不能忽視「落地」後的費用以及溝通成本的大幅增加。

「《浮士德》在排練最緊張的階段,同時有6個翻譯在和立陶宛的主創團隊溝通,因為導演、舞美、音響、燈光、形體等都需要各自的翻譯。不過,除去這些,國外主創團隊的費用其實是不比國內團隊高的。以燈光為例,《浮士德》的舞台上沒有用一個電腦燈,給我們的燈光型號都很便宜的,但營造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舞台上的書架裝置也沒有用電動設備,而是用最原始的人力來推移。」

此外,中外文化和觀念的差異,也是請洋導演需面臨的問題。雷婷說,以《浮士德》為例,在立陶宛,三個小時開車已出國境線了,導演想像不到在中國從排練場到懷來的舞美工廠要兩個多小時是個什麼概念,不可能需要什麼道具就馬上做好送過來。排練的過程中,有兩件西服已經做好,導演覺得效果不好就不要了,以至於服裝廠都抗議了。買了塊地毯當桌布,放在門口踩了很多天,又潑上黑油漆,最後不好看也不要了,要知道這塊地毯5800元呢。


《猶太城》

對此,有人對雷婷說:「你不管嗎?」,雷婷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他在創作,我怎麼管!我還會盡力去說服投資方,在合理的範圍內給導演創作的空間。」

據了解,明年,以央華時代為代表的中國戲劇機構將引進更多的國外導演,題材也不拘泥於國外經典,有的甚至是中國經典或者當代原創,洋導演的中國成績單也遠未到出爐時。雷婷說,她給《浮士德》定下的預期是4年60場收回成本,而4年後,國外導演給中國戲劇生態帶來的改變也或許將現端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d9mM28BMH2_cNUgqF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