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縣委對東坡區3名援藏幹部進行了表彰,並授予「羌山最美援藏幹部」榮譽稱號,彭志禮便是其中一員。這標誌著東坡區對口援茂駐村工作隊所做的工作得到了茂縣縣委、縣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和充分肯定。
彭志禮榮獲2019最美羌山援藏幹部表彰
對口援藏,就像一場接力賽。自2016年以來,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一批接一批優秀幹部、技術人員直面高寒缺氧的自然環境和艱苦的工作生活條件,在雪域高原揮灑青春和熱血,留下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援藏故事。
其中,一對援藏夫妻,彭志禮和劉旭梅格外引人注目。夫妻先後進藏已快一年,雖然各處一方,但他倆始終牢記援藏的使命與擔當,全身心為茂縣的發展、穩定和團結貢獻了力量。
為大家虧小家,主動奉獻藏區
2018年6月,思蒙鎮政府要選派一名幹部到藏區工作。「到藏區去,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去。」得知這一消息後,彭志禮內心升起了赴藏工作的強烈願望,在徵得愛人的理解和支持後,他主動報名申請參加援藏並被組織批准。但想到9歲的女兒即將到華西醫院做手術,他心裡還是感到不安,怕愛人一個人肩負不起家庭的重擔。
7月4日是進藏的日子,這一天,他9歲的女兒在華西醫院進行脊椎手術,他卻只能通過微信關注著女兒的情況。6個小時後,女兒被推出手術室,此時身在藏區的他只能在心裡為女兒祝福。遠赴藏區工作,對於女兒,對於家庭,他感覺虧欠太多,唯有苦幹實幹,方能不負家人和組織囑託與希望。
三易工作地,勇挑扶貧重擔
到阿壩茂縣後,他先後擔任雅都鎮雅都村駐村工作隊隊員、雅都鎮中村第一書記和南新鎮攀川村第一書記。「說茂縣話、干茂縣事、做茂縣人。」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剛到藏區時,由於海拔高,導致嚴重失眠,飲食也不習慣,和群眾交流也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情,他迅速調整,主動適應,克服種種困難,推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彭志禮與所駐村黨員群眾一起搶抓時間進行施工,爭取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小金河產業道路堡坎作業
無論是在茂縣最偏遠、最高海拔4500多米的中村,還是在項目多、任務重的攀川村,他都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勇挑重擔,克服種種困難,履職盡責,白天翻山越嶺,深入老寨子,晚上走進群眾家中,與群眾拉家常,成為了所駐村的一分子。
走訪聯繫戶,宣傳黨的政策
撲下身子重奉獻,辦好實事解民憂
彭志禮深深地感到,作為第一書記,必須永遠與群眾站在一起。無論遇到多大困難,只要第一書記在,群眾心中就有了主心骨。
彭志禮同群眾一起勞動,共同美化攀川村濱河休閒長廊
牛羊終於下山了。
「彭書記,我家養的牛下不了山,你要給我想想辦法啊?」剛到攀川村的第一天,群眾就找到彭志禮反映情況。為了弄清原委,他第二天就帶著隊員翻大山、進叢嶺,徒步10多公里,深入大彎嶺老寨子,實地查看情況。原來唯一一條通往山間草場的牧道因水利工程施工被截斷了,草場長大的牛下不了山,山下新生的小牛進不了牧場。事關群眾生活,了解到具體情況後,經過多方溝通,問題最終得以解決。困在山上三個多月的牛終於下山了,看著群眾臉上綻放的笑容,他覺得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養殖戶蔣大爺向彭志禮反映山間牧道通行困難問題
失蹤女孩被找回。
再小的事,只要事關群眾利益就是大事。4月9日晚上11:38分,彭志禮接到村上群眾打來的電話,告之村上一名小女孩楊雪花失蹤了。群眾失蹤,十萬火急,便立即組織幹部群眾分頭尋找。幾經波折,大家終於在村頭國道旁找到了失蹤的楊雪花。原來,楊雪花是被陌生人開車接走了,不知何故又被送回到村頭,正好被大家合力找到。回想起群眾信任的眼光,他感到和大家的距離又拉近了。
解決用水「最後一公里」難題。
攀川村屬於高半山區,產業以青紅脆李為主,用水難困擾了群眾一輩子。多年以來,群眾因為搶水,不知發生過多少矛盾。為了解決用水難問題,彭志禮同村幹部一道積極爭取,終於使攀川搭上鳳南土灌溉工程項目便車,從過境輸水管道上引出支流管道。在將不同口徑水管鋪設到群眾田間地頭過程中,他時刻關注著工作進展,常常擼起袖子,直接參與到管網鋪設工作中,力爭把好事早日辦好。「從沒想到水管會鋪到我果園地邊,現在擰開水龍頭就可以澆灌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感謝黨,感謝政府。」當看到清澈的山泉水流出時,群眾心中發出了由衷的感謝。
彭志禮同阿壩茂縣南新鎮攀川村黨員幹部一起鋪設水管
嘔心瀝血謀發展,建好項目為群眾
調任攀川村後,彭志禮爭取到了部分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資金。為了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讓群眾今後生活在花園一樣的村子裡,他帶領村幹部廣泛徵求意見,五易設計方案。施工中過程中,還時時關注細節,及時提出修正意見。在他的帶領下,全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各種項目進展順利。
4月底,橫跨小金河的連心橋建成並通過驗收
5月底文鎮大峽谷2.2千米產業道路完成硬化並進入保養期
6月初,完成180米黨建文化牆建設
安裝的太陽能路燈為群眾帶來光明
精心設計打造的濱河休閒長廊美景初現,群眾人居環境大幅提升
扶貧先扶智,深入開展文化扶貧
為了能實實在在為群眾多辦事,辦實事,彭志禮積極尋找資源為所駐村辦實事。6月初,通過艱苦的溝通協調,他聯動四川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的老師一起「走進」了攀川村,為全村孩子帶來了「七彩攀川,快樂童年」主題活動。線上線下課堂,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的課程,手把手教孩子們進行青銅面具繪製,讓藏區兒童足不出戶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了解外面不一樣的世界,培養了孩子們從小愛學習的好習慣。
別樣文化進攀川 民族團結花更艷
「不負攀川,不負群眾」這是彭志禮向攀川黨員群眾作出的承諾,他也是這樣做的。由於工作出色,2019年他被茂縣縣委、縣政府評為「羌山最美援藏幹部」「茂縣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所駐村被茂縣縣委、縣政府評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所在村黨支部被評為阿壩州先進基層黨組織;被眉山市委表彰為「眉山市優秀共產黨員」「和「新時代先鋒」;被眉山市東坡區表彰為「東坡區優秀共產黨員「。
「於我而言,無論是遠離家鄉的孤獨,還是工作中遇到的種種考驗,都是對我人生的歷練;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依然選擇堅守,無怨無悔,我想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初心和擔當。」 對於未來的援藏日子,彭志禮充滿信心。
自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確定東坡區對口幫扶茂縣以來,東坡區始終把對口幫扶工作作為崇高政治使命,雙方真誠協作、互助共贏。先後投入4039萬元幫扶資金,啟動實施項目48個,實現了「幫扶資源效益最大化」。146名東坡區幹部人才積極響應號召,帶著組織的重託,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先後來到茂縣開展對口幫扶工作,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苦、一起干,茂縣與東坡合作成果豐碩。
來源: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