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寒難受?祛寒暖宮,調養子宮的六大穴位

2020-03-31     崆峒養生匯

如果宮寒比較嚴重,常會表現為小肚子涼、白帶涼、月經涼等,這時候就要好好地進行調理了,適當揉一揉合適的腧穴,子宮也會一天天地變暖。

調養子宮的六大穴位


作者/蘇全新

1.氣海穴


位置:肚臍正中直下 1.5 寸(以中指食指節橫紋處為準,食指與中指併攏,兩指橫量即為 3 寸)處。

方法:將艾條點燃,然後手持燃著的艾條,對準氣海穴,約距皮膚 2~3 厘米左右,進行燻烤,以感到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每次 10~15 分鐘。

功效:扶正祛邪,去除體內的風邪、濕氣、寒氣,活血化瘀,調理臟腑功能,增加機體免疫力,改善宮寒、體寒等問題。


2.關元穴


位置:肚臍正中直下 3 寸(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四指併攏,四指橫量即為 3 寸)處。

方法:以關元穴為圓心,左或右手掌做逆時針及順時針方向摩動 3~5 分鐘,然後隨呼吸按壓關元穴 3 分鐘。

功效:培腎固本,調氣回陽,調理腎虛、子宮虛寒不孕,輔治痛經、月經不調、性冷淡等。


3.湧泉穴


位置:位於足底前部凹陷處第 2、第 3 趾 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 1/3 處。

方法:泡完腳後端坐,保持軀幹正直,將一足蹺起,可以看見足底有一凹陷,只要搓腳心時將這個凹陷處的靠近腳趾的一側全都搓揉到,就能刺激到湧泉穴。每次按揉 5 分鐘。

功效:經常按摩湧泉穴,對固護陽氣、預防宮寒大有益處,還可預防子宮脫垂。


4.命門穴


位置: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 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指壓時,有強烈的壓痛感。

方法:兩隻手心要先對搓發熱(大約搓 1 分鐘),然後緊貼著後背命門穴部位,用力上下按摩。每做 50 下後,再將兩手心搓熱繼續按摩,共計 200 下。

功效:此法可以治療腰部虛冷疼痛、關節怕冷、尿頻尿急、腹瀉以及女性虛寒性的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手腳冰涼等病症。


5.三陰交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 3 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方法:按摩時一隻手的四根手指握住小腿下端,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陰交穴上,以拇指端有節奏地一緊一松用力按壓,適當配合按揉動作,有陣陣酸脹麻感,且麻感放射至膝蓋和足跟部位。做完一側換另一側,每次按摩 3~5 分鐘。

功效:具有行氣活血、調補脾腎的作用,對婦科疾病疼痛均有緩解作用。


6.子宮穴


位置: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 4 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 3 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 5 分鐘,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功效: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a_3LnEBiuFnsJQV0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