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她是一個傳奇(上)

2019-06-22     百荷書房

她是一個傳奇

文/蹤影

題記:她是一個平凡女子,也是一個奇女子。

一.


春秋古越國,苧蘿村浣紗溪畔有一對夫婦,妻子溪畔浣紗,丈夫打柴賣柴,以賣柴浣紗為生,小日子過得其樂融融。那是一個日薄西山的傍晚,樵夫背著高高的一大捆柴薪,從山上回家,當他路過浣沙溪邊,看見懷孕的妻子拖著笨拙的身體在溪畔浣紗,她前後、左右地忙碌著,一會兒在溪水裡漂洗,一會兒把洗乾淨的衣物放進身邊的木盆里。樵夫在大遠就盯著妻子看,看得眼睛一時湧上一股酸酸的潮迷濛了眼睛,那是心痛憐惜的淚水。樵夫背上的柴薪的好像越走越沉,樵夫禁不住想找個合適的地方歇歇腳。他朝著妻子喊了一聲:「喂——」隨即把肩上的柴捆放在溪畔。溪畔不遠處有幾個小小孩童在戲水玩耍。樵夫笑眯眯沉醉、凝視,目光追隨著幾個孩童的身影,用心用情地望著,眼眸放出羨慕之光。那光束隨著孩童們的嬉戲、跑動,熱烈、親切、嚮往……


樵夫十幾歲就跟隨父親上山打柴,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向山神討生活。

前兩年,終於取來一位鄰村的小家碧玉為妻。妻子的勤奮,讓樵夫心生憐惜,更是十分的歡喜與滿足。山村人家,能夠取到勤奮能幹的媳婦,當然是一份福氣。樵夫把目光從那幾個小孩子身上收回來,死死盯著妻子,嘴唇努了一下,想再「喂」一聲,可是終究沒有喊出來。但還是被浣紗的妻子看見了。

愛人之間是心有靈犀的,妻子站了起來,在那長長的衣襟上沾乾了手上的水,滿面的笑紋,像春風吹皺了的湖水,水波瀲灩滿含春意,妻子笑吟吟地走過來,深情地望望丈夫,再盯著樵夫背後柴薪,說:「惜點力氣喏,這麼重啊?」她嬌俏的杏眼看著丈夫,面頰上飄來兩朵雲霞。樵夫看著妻子,笑著拉了妻子的手,目光望向了妻子的肚子。妻子明白丈夫的意思,有些羞澀,也有點驕傲,更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了兩個字:「你呀!我這還有許多沒洗完呢,……」妻子只是在丈夫面前稍作停留,便回到溪畔,繼續在清清的水流里洗滌衣物。

樵夫三十好幾了,只從前年娶了妻,盼的就是妻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為他生個兒子,便是終生依靠了。只從知道妻子懷孕那天起,他打柴的時候老是走神兒,總是想像著有一個兒子,圍繞著他叫爹的模樣。每當此時,他就偷偷地笑,不言不語,但那笑的餘韻總是悠長而明媚,蕩漾往復在他的周遭,就是那山里上的鳥兒鳴也增添了幾分悅耳。

樵夫嚮往初為人父的神聖與自豪,想到妻子將要分娩,他背起砍柴的斧頭,步履輕盈如飛地進山。心中似有一股清風吹拂,眼前的青山秀水似乎格外清新舒爽,夏日火辣辣的太陽,似乎也不再熱辣辣炙烤他的身體。一切都是那樣的舒爽順意,好像有神的點撥,砍柴時,大腦里飛過許多撩撥心旌聲音和畫面。他忽然想起在哪兒聽過的小調:「蒹葭蒼蒼……有位佳人,在水一方……」他想不起下面的詞了。樵夫哼著下面的調調,想起了那美好的一幕:那一日他進城給大戶人家送柴,隱約從樓上傳來女聲歌唱。他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靜靜地聽那似遠似近的歌聲,若不是管家招呼他,他似乎忘記了柴房的位置。

樵夫歇了一會肩,又「喂」了一聲妻子,說:走了啊。

樵夫背著柴薪,再次送往有女子歌唱的那個東家。心就不由自主想起那聲音,走路腳步也不由自主地飄忽起來;眼也忍不住四處逡巡,尋找那日飄來女子歌聲的方向。但那聲音好像已經消失了幾個世紀,竟然不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這是一個難忘的夜晚,樵夫妻子忙碌了一天,晚上被臨產的疼痛折磨得死去活來,樵夫叫來了產婆,之後心急如焚地被擋在門外,等待屋內的消息——那一聲驚天動地的嬰兒的啼哭聲。樵夫終於聽到了一聲震顫心靈的哭聲,哭聲一下攥住了樵夫的心,他激動得兩眼閃著淚花,連聲說:生了、生了,生了……樵夫原本盼望妻子能夠生個男嬰,卻不期而至,生了個女嬰。女嬰出生後,產婆歡天喜地給樵夫說:「恭喜樵大,母子平安,孩子和母親一樣,生得好漂亮。」樵夫並沒有領會產婆的話,打躬作揖說:「謝謝婆婆,謝謝婆婆!」說著一邊急忙忙給婆婆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賞禮。

樵夫興奮地進到屋裡,傻呵呵地笑著,說:「樵大有兒子了,俺有兒子了,呵呵……」妻子不忍心否了樵夫喜翔,便默默地虛弱地說,小小人兒,沒啥好看的,讓孩子睡吧。」樵夫揶揄片刻,說:「他是我兒子,我……我要看……」樵夫得知妻子生了一位千金,而不是男丁,憋了好幾天沒說話。孩子滿月的時候,妻子要求樵夫為女嬰取個名字,樵夫淡淡地說:「我們住在西村,就叫她西施吧,……」

西施出生之前一晚,樵夫妻子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坐在床沿上,手裡捧著一支長長的細莖、小小的花瓣,美麗的花朵飄著淡淡幽香。她想知道那開著的花兒,是什麼花。?她想問問天天上山打柴的丈夫……可是,就在她問出聲的時候,感覺是被丈夫推了一把,忽然驚醒了。

原來是肚子痛,把夢給驚醒了。是要生了,她叫樵夫趕快起來,去叫產婆。

據後來的考據家研究,當初樵夫的妻子手裡捧著的是「格桑花」。象徵了女兒西施。格桑花不僅美麗,更因為她生長在海拔五千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她看上去弱不禁風的模樣。然而,風愈狂,她愈挺;雨愈打,她愈翠;太陽愈曝曬,她開得愈燦爛。有人也叫她「格桑梅朵」,她是藏族期盼幸福吉祥,寄託美好情感的吉祥花。

吉祥花。越國古都。不知道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神靈的喻示?也許西施就是西藏高原佛祖的聖靈之地,給越國送來的吉祥,送來的福音!

西施借這位手捧著「格桑花」的女人的子宮裡,誕生到了諸侯紛爭時期的越國古都,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的苧蘿村。這裡氣候溫暖濕潤,適宜於各種植物生長,更適宜於人類居住。宏闊美麗的錢塘江,奔騰不息的江水,在這裡稍微歇息,惠及此地世代子孫,再次啟程開始了漫長的征途。

西施生的美麗,且聰明過人,樵夫越來越喜歡這個女兒,他為西施取名夷光。夷光長到十多歲,便常常陪伴母親到江邊浣紗,她模樣靚麗,又聰明體貼,受到街坊鄰里的盛讚,更使樵夫和妻子感到無限欣慰。樵夫每天打柴賣柴,妻子照常浣紗操持家務。夫婦兩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出落得纖腰如柳,面若桃花,婷婷玉立,走路如清風擺動楊柳。是那種「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美麗。

更奇的是,西施每每隨母親到溪畔浣紗,溪水便散發出淡淡幽香,水裡正在戲水的魚兒,便屏住呼吸,停止了擺動浮戲,失去了浮力的魚兒,紛紛沉入水底。

西施,成為苧蘿村一帶遠近聞名的奇女子。

一時間,鄰村的姑娘小伙,都好奇地來看西施浣紗,這期中有一位綽約少年,他是楚國的范蠡。范蠡出生於讀書世家,自小熟讀兵書,且善於謀略,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他聽說了西施的故事後,為一睹西施芳容,不惜拔山涉水,遠道而來,久於江邊佇立,等待浣紗女西施到來,以解思謀已久的渴望。

他終於看到西施與母親結伴,翩然而至。范蠡眼前一亮,如一道輝光閃爍,剎那間照亮了心靈。他驚詫地站著,不知所措,木訥揶揄痴痴地看著玉容生香,秀色可餐的西施。此時此刻,他若是迎上去,吟誦那首現成的詩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許會讓西施驚愕,或者不屑一顧。然而,這位翩翩少年郎,也許是礙於西施母親在場,也許是驚詫於西施美貌。范蠡這位飽讀詩書侃侃而談瀟洒不羈的少年,竟然一時木訥,啞了聲息。他斂聲屏息地愣在那兒,好一會兒才緩過神來,他走到江邊,掬起江水,洗了一把臉,嗅了嗅手上西施浣紗的水味道,確實似有花香,他陶醉二迷離地嗅著那淡淡的幽香,似乎心醉神迷……最終,他什麼也沒做,只是再次深情地望著在河邊浣紗的西施,有許多話語哽在咽喉,在心裡翻來覆去地轉著,使他本來智慧的大腦一時笨拙到了停止思維。他試圖迎上去,拉著西施的手,說出自己的心愿。可是,他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從何說起……最終只能是戀戀不捨地原路返回。



自從見了西施之後,范蠡便萌生了一個最大的理想,到越國去謀一個差事,豈不是美滿幸福。於是,范蠡到了越國。然而,到了越國後的結果,卻是出乎他當初所料。

春秋末期,諸侯爭霸。軍事人才,政治人才,深受各諸侯國青睞,范蠡一心要到弱小的越國謀事。公元前496年,范蠡終於實現理想,進入越國,專為越國的強盛出謀劃策。他原本打算找機會追尋自己心中的女神——西施。不料,在國家危難,遭受外敵欺凌,欲振國威之時。文種心生一計,打碎了范蠡的青春少男之夢。

在越國即將被吳國吞併的生死存亡之際,謀略家文種向勾踐陳奏治國之道:「愛民。」「利之無害,成之無敗,生之無殺,與之無奪,樂之無苦,喜之無怒。」勸諫越王把維護百姓利益當作治國之道。

文種還總結商周以來的征伐經驗,提出伐吳九術:「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財帛,以遺其君;三曰貴糴粟縞,以空其邦;四曰遺之美好,以為勞其志;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台,盡其財,疲其力;六曰遺其諛臣,使之易伐;七曰強其諫臣,使之自殺;八曰邦家富而備器;九曰堅厲甲兵,以承其弊。」

勾踐採納了文種諫言,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派使臣遍訪美麗女子。得「浣紗女西施、好劍女鄭旦」兩位美女,準備送於吳王,在夫差臥榻之側,安插臥底。以美色亂其心智,泯其鬥志,耗其金帛,以達到裡應外合滅吳之目的。

西施和鄭旦進宮面見越王。

越王寵愛的一個宮女,見了過西施、鄭旦之後,認為她們兩個先天素質非凡,具備美人的先決條件,但並不等於符合了美人的標準。她向勾踐獻言說:「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具備美貌,二是善長歌舞,三是體態禮儀。」

於是,越王下旨開教坊,請樂師,教歌舞、訓禮儀。經過三年教導,三年封閉式艱苦卓絕的訓練,昔日浣紗女西施、舞劍女鄭旦,舉手投足如訓練有素的宮中佳麗。翩躚起舞宛若一對翩然翻飛的蝶兒;明目顧盼,繾綣多姿,朱唇微啟,羞雲漫頰;雲衣花容的西施更加婀娜迷人,好劍的鄭旦更顯颯爽英姿。這兩個天生麗質,又經過嚴格訓練的美女,正如兩把隱形的匕首,即將刺向吳國的心臟。

對於夫差,她們無疑是兩支美麗的罌粟花,兩個性情不同的美人,無論夫差喜歡上哪一個,都將是一條不歸的路途。而對於西施和鄭旦,則是越王滅吳整個棋盤上的兩顆棋子,與棋子不同的是這兩顆棋子自從離開越國故土,便進入了一個未知的狼窩險灘,她們的居心一旦被識破半分,必將是粉身碎骨,死無葬身之地。那麼,這兩顆離開了棋手的棋子,無論如何,其命運都將是一步險棋。



西施與鄭旦前往吳國擔當越王尋機滅吳的最前沿工作使命,臨行之時,越王勾踐親自接見了西施、鄭旦兩位負有特殊使命的女子,並進行了關鍵的一次培訓和安撫工作。越王曉之以義,明之以理。勾踐把越國連年來的征戰之苦,國家危亡,或者強盛的利弊一一陳述予兩位女子。

肩負重任的西施、鄭旦,向勾踐施以臣子之禮,以表明她們這一去,是作為越國的忠臣,前往復命的,並非平常的女兒身。兩位女子大有壯士一去不復還的悲壯和豪邁,更有小女子眷戀家鄉的柔情與不舍。值得一提的是,范蠡也特別前往為西施、鄭旦餞行,范蠡的前往,也許更多的是為西施。西施並非薄情女,也並非不解風情,然而,自從被越王選中奉獻給吳王夫差那天起,她就開始學著忘卻紅塵情愫,三年的受訓結束,她就被越王的滅吳策略徹底洗了腦。范蠡前來餞行,西施雖然心生欣喜,儘管她已經訓練有素,但她還在心理上一次掩飾著少女的羞澀和矜持。

范蠡為了調節氣氛,特地在越都一家內部餐廳,為她們擺宴。為了使自己更加名正言順地請客,范蠡還專門請了文種。文種在,范蠡總會有所顧忌,有些想法也許會在萌芽中消滅。他這是專門為自己請來了一位紀檢監察局的代理書記,監督自己,約束自己的言行,總不至於做出月初常理的事來。這時候的范蠡決心將兒女私情拋卻在了九霄雲外,他一心一意地想著怎樣能夠使西施順利完成任務,能夠平安無恙地活著回到越國。

然而,真能像范蠡想像的那樣嗎?

席間,西施、鄭旦同樣以君臣之禮答謝文種、范蠡,她們舉止得體,落落大方。

然而,范蠡看到如此一位仙姿玉容,千嬌百媚,款款深情的心上人,就要遠赴異國,侍奉於吳王之側,以身侍王。真是「怒髮衝冠」無由發怨言,「壯懷激烈」無緣賦肝膽。那種欲罷不能的窩囊火,燃燒著范蠡大將軍的激憤之情。

就在西施向他施禮的剎那,范蠡幾乎是隨著西施的「萬福」站了起來。本來是要用雙手去阻止西施的禮儀,想扶住她那婀娜的身姿,說一句客氣的、親切的、讓西施記住一輩子的話語。然而,他還是知趣地客套了一句場面上的話,他說:「免禮、免禮。

兩位姑娘此一去,別離故土親人,捨身為國,范蠡無比崇敬,你們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是范蠡今生今世學習的榜樣。深望兩位姑娘身在異邦他鄉多多保重!」范蠡說完這段話之後,一時間,竟然不知所以。滿腹經綸,出口成章的范蠡,早已是面紅耳赤,站在那裡,內心翻捲起的情感浪花幾乎吞噬了他的七尺之軀。

此一去,何日還?范蠡不知,西施不知;前路茫茫,驛路蒼蒼;吳越何時化干戈,玉帛可為我輩設?今日餞行話滄桑,何時重逢飲瓊漿?細思量,實難忘。今日一別兩茫茫。冰雪聰明的西施,早已看穿了范蠡的心事。

她何嘗不是對范蠡一見鍾情?如若不是國難當頭,她肯定會和范蠡琴瑟合鳴,作比翼的鳥兒,雙飛的蝶兒,或林間,或湖畔,或碧野……她和范蠡應該是嬉戲於湖面的鴛鴦,是雙棲雙飛的燕兒……西施心跳失律,竟然有些失態。她勉強地收拾起自己的胡思亂想,端起酒杯道:「謝謝范將軍關懷,西施敬您一杯!」西施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那是一杯告別酒,也是一杯壯行酒,更是一杯愛情酒。這一飲而盡的甘醇也許是西施這一輩子的思念與牽掛!

【待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_DqGWwBmyVoG_1Z8P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