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爺廟,又稱萬佛閣,據說在五爺廟許下的願,三年必靈。人說清晨敬香最有靈氣,所以五爺廟從清晨四點到九點,廟裡廟外人流涌動,數以千計,從五湖四海前來叩拜五爺祈財祈福的人流場面很是壯觀。
五爺廟坐北向南,古色的大殿外側上方有「龍參」二字。明柱上鑲有一副對聯:「殷雷激電滋百穀以盈百寶;甘露和風鼓萬物而洽萬民」。裡邊懸掛的大匾寫著「廣濟龍王菩薩」,在匾的右側寫著「有求必應」四個大字。
傳說中五爺喜歡看戲,人們就在五爺廟對面修建一座戲台,這就是五爺廟戲台,也是五台山唯一一座戲台,有時能夠在這裡看到當地戲曲表演。五台山是佛教聖地,為什麼會供奉龍王還建了五爺廟呢?這裡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據說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區並不是清涼勝境,而是酷熱難熬,當地百姓深受其苦,專門為人排憂解難的大智文殊菩薩便從東海龍王那裡巧妙地借來一塊清涼石,從此五台山變得涼爽宜人風調雨順,成為避暑勝地。而這清涼寶石原本是龍王的五個兒子播雲布雨回來驅暑歇涼之物,當他們發現歇涼寶石被文殊菩薩帶到五台山後,便尾隨而來大鬧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討回清涼石。
但文殊菩薩畢竟法力無邊,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龍王,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台頂。這五龍王(相傳五爺是東海老龍王第五子,名字叫聖衍。)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專管五台山的耕雲播雨。五龍王居於殿內正中,左側為大龍王、二龍王、龍母,右側為雨司、三龍王、四龍王。據說,五龍王以前是黑臉,但為什麼我們所見卻是金臉呢?這是因為佛教傳言,說王爺性子暴烈,伺奉稍有不周,就要發脾氣動恐。臉由黑色變為金色,就使五爺的脾氣變溫和多了。
第二種傳說描述五爺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佛法無邊,曾救過大清聖主皇帝康熙爺,也曾施恩救過眾生。百姓傳說五爺有無窮無盡的智慧,有廣闊無際的胸懷,五爺憐憫眾生,慈悲世人,善男信女供奉五爺,求官得官,求生得子,求財得財,無所不應。供奉五爺,能趨吉化凶,華蓋錦旗,盛世妙景,供奉五爺,樂善好施,開智長慧。
還有一種傳說,說五爺還是東海龍宮的財神,總管天下人間收成,世人供奉五爺,為了風調雨順,世人供奉五爺,為了財源廣進,興旺發達。
總之,這五龍王在民間深受世人崇敬,五龍王對眾生慈悲為懷,有求必應,世人對五龍王朝拜絡繹不絕,五龍王被世人親切地稱為五爺。人們為了感激他為五台山地區造福,為五龍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