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項目成本控制中,如何平衡鋼含量和砼含量

2020-02-14     明源地產研究院

含鋼量、含混凝土量一直作為開發商限額設計的重要指標,是所有限額設計中最早出現的標準,也是房地產成本控制初期階段最為成熟的內容。隨著房地產成本控制進入價值創造階段,各種限額標準逐漸形成成本控制的組合拳,含鋼量、含混凝土量的漸漸的成為廣大業內人士「詬病」。

控制含鋼量、含混凝土量被認為是降低安全儲備的「優化」,各種討論甚囂塵上,結構優化是否等同於降低安全儲備。我們一直認為優化=合理化,尤其在地產進入橫盤時代下,成本控制一直重中之重。

為什麼重視含鋼量、含混凝土量

結構的限額設計通常採用含鋼量和含混凝土量兩個指標來衡量,其基本內容包含地下指標、標準層指標兩大塊限額設計,以標準層指標控制為主要內容,基本定義為標準層含鋼量和含混凝土量=上部標準層的鋼筋重量(混凝土的立方量)/(計容面積+不計容面積),上述面積為結構面積,與建築面積的基本區別在於建築面積中有些不計容的部位結構面積統計時都需要統計進來,如下圖所示。

註:有些開發商為了簡單計算統計,直接用建築面積來衡量含鋼量

建安成本中,知曉含鋼量和含混凝土的成本占比有多少,有助於我們知道開發商為什麼要控制這兩個指標,我們以濟南某項目具體案例來說明上述問題。

案例一:濟南7度設防,住宅項目,地上11層(層高2.9米)、地下1層,剪力牆結構、天然筏板地基,2016年開工,2017年竣工,地上含鋼量28Kg/m2,地下含鋼量161Kg/m2(含二次結構砼),地上含混凝土量為0.25m3/m2,地下含混凝土量為1.750m3/m2,簡裝標準。

備註:商砼按平均330元/m³,鋼筋按平均3500元/t

1)整個項目建安成本為1572元/m2;其各分項建安成本占比如下:

2)主體工程中包含二次砌體、混凝土工程及鋼筋工程,其成本占比為:

混凝土工程及鋼筋工程成本約260元/m2,占整個建安成本的16%~17%。

案例二:濟南7度設防,住宅項目,地上33層(層高3米)、地下1層,剪力牆結構、鑽孔灌注樁,2017年開工,2018年竣工,地上含鋼量33Kg/m2,地下含鋼量372Kg/m2(含二次結構砼,綜合地上地下),地上含混凝土量為0.348m3/m2,地下含混凝土量為8.4m3/m2,簡裝標準。

備註:商砼按平均330元/m³,鋼筋按平均3500元/t

1)整個項目建安成本為2046元/m2;其各分項建安成本占比如下:

2)主體工程中包含二次砌體、混凝土工程及鋼筋工程,其成本占比為:

混凝土工程及鋼筋工程成本約400元/m2,占整個建安成本的20%左右。

對於毛坯住宅(公區簡裝),其主體結構成本占建安成本的比重最大,而含混凝土成本及含鋼量成本又占到主體成本的比重最高,含混凝土成本及含鋼量成本占建安成本的20%左右,這些成本因素決定了開發商不得不重視含混凝土及含鋼量的成本控制,成本永遠是開發商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而這幾年,國家政策、規範的調整,都無疑增加了含混凝土及含鋼量的成本。2016年6月1日,新版《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正式實施,七度區面積占比由49%提高到58%,八度區面積占比由12%提高到18%。結構荷載分項係數提高,成本增加與否?荷載分項係數提高,以及裝配式建築對含混凝土及含鋼量增量的影響。

各大房企含鋼量、含混凝土量限額

含混凝土及含鋼量作為開發商限額設計的最基礎數據,基本上人手一冊,無一例外,只是各大開發商關注的角度有所不同,優秀的開發商如萬科、中海等含鋼量、含混凝土量控制精細化,還有一些開發商對上述指標沒有做到精細化,但是也從大面上做到了限額設計。

筆者也一直關註上述指標的統計,但是各大開發商在數據統計、計算方式等千差萬別造成了很難橫向對比,但是為了清晰的認識上述兩個指標的差異,我們不妨簡單對比看看,強調一點:只做分析使用,忽略掉了各家開發商的差異性,不做為開發商控制成本的好壞依據。

註:以下數據均來自網絡公開渠道

一、碧桂園2017建造標準參考指標-技術指標

二、當代地產節能限額指標標準單V3.0

三、復地集團住宅項目結構含鋼量及含砼量限額設計指標表

四、金地集團住宅產品配置、量化設計及成本限額標準(版本2.0)

五、《藍城二代高層產品配置標準及成本限額指標》

六、綠地集團產品配置限額成本指標控制表(試行版)

七、結構設計限額指標(住宅)2016 -鑫苑

八、中海地產結構設計限額控制指標-南京公司

各大房企含鋼量、含混凝土量限額對比

對比的基本前提:

1)考慮7度區0.1g指標,住宅標準層;

2)忽略掉是否統計二次結構,有的開發商指標中含二次結構含量;

3)忽略掉結構面積/建築面積的計算差異,以各大開發商限額指標統計;

4)各個高度區間內的含鋼量/含混凝土量指標取平均值;

根據第二部分統計數據

一、建築高度28米~60米區間內:

二、建築高度60米~80米區間內:

(三)建築高度80米~100米區間內:

如何控制含鋼量、含混凝土量

方案設計階段:

控制建築層數,尤其是結構敏感高度。如24米、60米、80米、100米

控制建築可售比,提高可售比指標

控制地面不可售面積,包括非必要的架空層面積、配套用房面積、減少此部分建安成本。控制住宅內部不合理的偷面積,避免過度贈送;高層產品遏制過度偷面積造成的非常規戶型,別墅及洋房產品避免過度建造地下室,變相拉低單方售價。

控制層高-根據產品檔次

層高對成本的影響 來源:碧桂園

地下控制

主要包括地下柱網、樓蓋選型、層高、覆土厚度等要求。

對住宅項目降低結構轉換

普通住宅項目慎用轉換層

選擇好的設計團隊、方案階段結構參與設計、裝配式建築方案的選擇;

其他如:單體高寬比、建築體形係數、布牆率、建築贈送等等;

施工圖設計階段:

結構布置形式,剪力牆布置方案控制、設計精細化等;

來源:萬科地產

以人為本,服務建築,提高溢價

案例(來源騰遠居委匯):某項目入戶玄關,原設計玄關兩側都是剪力牆,最好兩側都不做結構牆,但靠近廚房側去掉難度較大,只去掉了下側牆。

案例:萬建林

適當使用大開間剪力牆的長牆方案,減少邊緣構件數量,降低成本提高品質。

橫廳布置:

原設計標準層剪力牆布置

邊套戶型為4室2廳2衛,客廳寬度4米。對於大套戶型,當業主有大客廳的訴求,怎麼辦?

優化方法:

1)把紅色圈出的剪力牆取消,在分戶牆處設剪力牆

2)廳和臥室間的隔牆200厚優化為100厚

3)採用大板,不設梁

優化設計標準層剪力牆布置

來源:胖棟有話說(ID:RealEstateDesigner)已獲得授權,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I7_QXABjYh_GJGVv1Q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