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滅種,日韓盛行的「大車」(上)

2020-05-26     爽爽侃車

侯社長講座No.6

之前社長講到,美國地廣人稀,路很寬闊,所以有各種的大皮卡,大SUV,包括大MPV。

其實,美國最為獨特的產品之一、也是馬上即將要滅絕的物種,並不是這些皮卡、SUV或MPV,而是「大型轎車」

縱觀歷史,近代汽車市場是由轎車而興起,但慢慢發展到今天,隨著油耗下降,油價下降,以及平台架構技術的更新,慢慢地,SUV成為了更加全面的家用車產品,這也導致轎車這個品類,在美國逐步呈現衰亡的趨勢。

其他尺寸的轎車,比如緊湊級車(思域(參數|圖片),卡羅拉(參數|圖片)之類),由於適應性廣,可以在多地繼續銷售。而中級車,像雅閣(參數|圖片)天籟(參數|圖片)一類,也是在中國非常熱門的產品。

而美國獨特的大型轎車,則由於一些適應性的原因,漸漸走向了衰亡。

日 系

Maxima與Avalon

日產的Maxima(參數|圖片)和豐田的亞洲龍,是美國市場兩款典型的大型轎車,而且有趣的是,他們也都在中國國產了。

國產之後的Maxima銷量非常平淡。雖然Maxima有著更加運動的外觀,但與天籟相同的2.5L四缸發動機,並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運動能量,所以銷量平平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在Maxima的老家美國,它搭載的可是著名的3.5LV6 VQ系列發動機。可以想像產品的差距有多大。

另外,雖然Maxima的中文是「西瑪」,但對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會知道,「西瑪」其實指代的是當年日產的頂級車「Cima」,後來變成了英菲尼迪Q45。

而另一邊的亞洲龍,似乎銷量還可以,但主要因為一汽豐田缺少一台「凱美瑞」定位的產品,而將亞洲龍頂替在這個位置上。而銷量可以理解為,如果一汽豐田有個凱美瑞,會比亞洲龍賣得更好。

社長沒開過這一代亞洲龍,但在美國試駕過上一代。發動機平順安靜,動力十足,空間很大,但唯獨底盤和操控非常不穩定,開高速反而很令人不安心。

接下來我們看看 美系車

美 系

福特 – 此金牛座非彼金牛座

中國的金牛座,和美國的金牛座,並不是同一款產品– 中國的產品是基於全新蒙迪歐增大的平台開發的,可能和林肯大陸等產品共享車身架構。

而美國的金牛座,則是和上一代Explorer,以及福特Flex這個奇葩車型共享生產線的。

這是一款5米多長,2米多寬的大尺寸轎車。但社長坐進去才發現空間其實並不很大。

不過,這輛車有很多獨特之處,比如動力非常澎湃,以及座椅很厚實– 能夠充分承載美國人超重的體重。因此,這台車也被美國政府用來作為警車等公務用車。

值得一提的是金牛座的SHO版本,使用365馬力的3.5T發動機,可以說是一款高速截擊機了。下圖是社長在聯合國前面偷拍的FBI用車,也是SHO型號。不能拍太多,怕是會被請去喝茶。

可惜的是,金牛座今年已經停產了。我們可能再也感受不到這樣獨特的產品了。

道奇 – Charger,獨特的縱置後驅

美國三大的克萊斯勒,使用的是一款縱置後驅的平台。這主要是因為克萊斯勒沒有合適的平台,所以也只能借用當年和戴姆勒合併時候,得到的奔馳E級平台進行開發。本質上,這車就是個克萊斯勒300c了。

但這輛車是真的帥。車頭的兇悍造型,尾部的連貫尾燈,獨特的美國車韻味,入門V6 3.6L,高配V8 5.7L,完美詮釋了什麼叫肌肉車。

只是有一點…當你坐進車艙內,看到可怕的內飾質量的時候,你也要承認,這也才是肌肉車的本質。

雪佛蘭 – Impala,黑斑羚

Impala是雪佛蘭里唯2的,有自己單獨車標的產品。一個是克爾維特,另一個就是Impala了。在C柱上有一個橢圓形的羚羊標誌,而在早期車型,這個羚羊標誌是掛在車頭上,代替雪佛蘭車標的。有沒有想起豐田埃爾法?

末代帝王Impala,使用的是君越的平台 – 來自歐洲的Epsilon,配合3.6L的發動機,著實是一台非常不錯的車。空間充裕,價格合適,又有出色的底盤性能,可以說是最為均衡的一台大型轎車了。但可惜也已經停產。

別克君越 – 理論上不是主流品牌

一般來說,主機廠喜歡將豪華品牌與主流品牌區分開來對比,所以君越這輛車就比較獨特。

在北美,君越的定位相對要高一些,算「准豪華品牌」,對標奧迪和雷克薩斯。雖然銷量沒法比,但位置是這個位置。

所以,相對於中國的君越,北美的君越也更加高級– 比如有真木飾條的內飾,更大且表面帶有高級塗裝的輪轂,更重要的是 – 帶有3.6LV6的發動機,四驅,以及更加舒適的五連杆後橋。

有了這些內容,君越也可以稱為一個準豪華車了。但在中國,由於別克品牌相對定位下調一些,導致車輛更像一個大尺寸轎車。目前也說不上能比亞洲龍銷量和價格好多少,但本質上,這輛車還是個准豪華車的基礎的。

有趣的變化 – 歌詩圖

大家看完發現,哎?好像本田沒有做這樣的車嘛? 其實是有的,那個車也國產過,就是– 歌詩圖!

其實本田一開始想進入大型轎車這個市場,但看來看去,就覺得這個市場風險很大,大家好像辛辛苦苦都賣不掉多少台的樣子,所以如果單純做個轎車,也沒什麼獨特的競爭力。

所以本田就腦子一歪,做了個Crossover出來,也就是歌詩圖了。

歌詩圖的尺寸也是非常大,而且大家記不記得,一上來歌詩圖是只有3.6L的,這也是完美契合了美國市場的需求。到了後期,才慢慢跟進了2.4L,再把3.6L改成了3.0L。

但很悲傷的是,不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歌詩圖幾乎都賣不出去。

具體原因可能是因為,雖然做了一個crossover車型,好像既獲得了轎車的駕駛感受,又獲得了SUV的通過性,似乎是一舉兩得。

但反過來的問題是,這種交叉車型,駕駛穩定性上不如轎車,而空間又比不過SUV,投資較大又導致價格不比SUV便宜多少,結果就涼涼了。

最後想說:

看完了這些,是不是對美國的大型轎車有了深刻的印象?但這裡社長還沒講完,其實大型轎車,在這個世界的一個地方,還有一點點市場。這部分我們留著下次進行講解

原創 | 侯社長

校對 | 木根兒

編輯 | 佩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Eo5UHIBd4Bm1__Y8nI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