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水城—納雍地區發現稀土與鈧鈦礦層,圈定4個中大型規模靶區

2019-10-31     陝西地礦科技楊為先

原標題:貴州水城—納雍地區新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與鈧鈦礦層

來源於《中國地質調查成果快訊》

摘要:在貴州水城—納雍地區峨眉山玄武岩頂部風化殼中新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鈧鈦礦層,圈定4個具中大型規模的稀土—鈧鈦礦找礦靶區。礦層嚴格受地層和風化殼控制,是風化離子吸附型稀土、稀有礦的新成礦類型。對峨眉山玄武岩風化與成礦理論進行了補充和完善,潛在經濟價值和科學意義均較大。

1.項目概況

稀土、稀有礦產是中國急需的戰略性礦產資源。「貴州省豬場—百興地區礦產地質調查」子項目,歸屬於「揚子陸塊及周緣地質礦產調查」工程下設的「湘西-滇東地區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承擔,實施單位為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二地質勘查院。工作周期為2017—2018年。主要目標任務是通過礦產地質調查工作,對區內錳、鉛鋅、稀土等礦產資源潛力作出總體評價,為後續礦產勘查提供基礎資料,加快烏蒙山貧困地區脫貧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撐產業規劃、扶貧開發提供資源保障。項目實施後,提交具有大型規模的峨眉山玄武岩風化離子吸附型稀土—鈧鈦礦床1處。

2.成果簡介

(1)圈定找礦靶區4處,新發現礦產地1處。新探獲風化殼礦體沿走向長約30km,寬0.3~1.3km不等,厚1.5~20.2m,平均厚度約8.2m。該區稀土氧化物(TRE2O3)含量0.014%~0.193%,平均0.056%;二氧化鈦(TiO2)含量1.42%~8.33%,平均5.42%;三氧化二鈧(Sc2O3)含量0.0025%~0.0106%,平均0.0062%。鑭、鈰、鐠、釹、釤、銪等輕稀土氧化物含量102×10-6~1519×10-6,平均515×10-6;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釔等重稀土氧化物含量30×10-6~408×10-6,平均125×10-6;浸出相稀土總量101×10-6~894×10-6,平均232×10-6;浸出率一般在10.1%~62.4%,平均24.6%。稀土總量及鑭、鈰、鐠、釹、釤、銪等元素均達到「稀土礦床單元素組分評價指標」。估算(333+3341)資源量:稀土氧化物(TRE2O3)19.70萬t,共生金紅石(TiO2)383.22萬t,共生氧化鈧(Sc2O3)2.21萬t。

(2)進一步研究總結該區域稀土礦成礦規律。本區稀土礦主要產於上二疊統峨眉山玄武岩組頂部風化殼地層中,岩性主要為峨眉山玄武岩全風化形成的紅黏土、強風化形成的亞黏土地層中(圖1-a~d)。分布普遍,穩定連續,伴(共)生有巨量鈧、鈦等多金屬,為區內主要礦種。貴州省西北部廣泛分布同類型的峨眉山玄武岩風化殼,同樣具有較好的找礦前景。

圖1 (強風化)杏仁狀玄武岩及離子吸附型稀土野外快速測試

a—氣孔狀玄武岩;b—強風化玄武岩(殘留氣孔);c—野外快速簡易測試(硫酸銨+草酸);d—風化殼野外露頭

3.成果意義

中國西南地區特別是滇黔地區峨眉山玄武岩第二、三、四段地層及其噴發間斷形成的古風化殼和宣威組底部鐵鋁碎屑岩-黏土岩地層分布廣泛,出露面積達3.8萬km2,區內年降雨量大,年積溫高,大部分區域地形起伏較平緩,離子型稀土礦成礦條件十分優越,「玄武岩」型稀土礦找礦潛力巨大,並伴有巨量鐵、鈧、鈦、鈮等有用元素。因此,滇黔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區是我國重要的稀土、稀有金屬找礦遠景區(圖2),有望發展成為我國新的稀土、稀有資源接續基地。該成果還為烏蒙山區,特別是依賴煤炭資源的黔西北地區礦業結構調整提供新方向。

圖2 貴州省西北峨眉山玄武岩分布示意圖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第二地質勘查院 侯海峰 杜慶安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ChzH24BMH2_cNUgid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