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是養雞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元素,加強維生素的補充,可有效提高雞群免疫力和身體抵抗力,同時還可以改善雞群生產性能,從而提高雞場經濟效益。
維生素在養雞過程中的作用
1.雛雞最容易缺乏B族維生素,除應在飼料中按標準添加復合維生素外,尚需補充B1、B2、B6和B12。此外,由於維生素C具有抗過敏、解毒功能,並可提高免疫力,每日添喂維生素C100毫克,可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
2.蛋雞在開產前其卵巢迅速發育,從開產至產蛋高峰期間,雞體處於一種高負荷狀態,對各種維生素的需求劇增,特別是維生素A、D、E、C和生物素的需求明顯增加。雞體缺鈣會導致產軟殼蛋,嚴重時眼球上翻,足趾搐搦。用鈣劑治療的同時,加服維生素D,可使疾病早愈,加服維生素C,可減少破蛋率。
3.強制換羽對雞體影響較大,使其體質變得虛弱。應在停水停食後的15-20天加入水溶性維生素,可增強雞的體質,並可提高換羽後的產蛋量。
4.免疫接種、轉群、分群、斷喙、熱應激等一系列應激反應都需要維生素來緩合。免疫接種時可在接種前後的3-5天內連續添加復合維生素,部分維生素(如維生素E)還可提高免疫效果。挑選、分群、轉群時可在前後3天在飲水中加入0.1%的水溶性維生素。斷喙前後3天內在日糧中加入維生素K和A,斷喙後3天內還需要補充復合維生素。夏季高溫造成的熱應激對雞的生理狀態和生產性能有較大影響,應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高於正常劑量的復合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的量要增加2-3倍。另外,維生素A,D,C,可以增強雞體抵抗力,抵抗為增強,也會適當減少應激反應。
5.雞在患病時期對維生素的要求更大,可在飼料中補充維生素C和E,免疫力可增加2-3倍。在雞患傳染病期間,特別補充維生素A、C、E和K,可增強其抵抗力;雞患球蟲病需要長期應用抗菌藥物特別是磺胺類藥,這時應特別注意維生素A和K的補給,維生素A和K可以有效減少球蟲病感染率。雞患感冒等傳染病,在常規藥物中添加維生素C片,可強化藥物的功能,縮短病程。雞患胃腸病時,在常規藥物中添加維生素B1片,可防治食欲不振等症狀。蛋雞患泄瀉等疾病時,每日添加維生素C300毫克,可改善卵巢代謝功能,提高產蛋率。
6.夏季雞舍溫高於32℃時,採食量和產蛋率都會下降。在34℃高溫下,在蛋雞每公斤日糧中添加維生素C200毫克,產蛋率可提高8%;添加維生素C300毫克,產蛋率提高10%。冬季溫度較低,光照也少,雞飼料中添加維生素D,可防治籠養雞光照少所致維生素D缺乏症。
維生素使用禁忌
種類不同的維生素之間是有相互影響的,在搭配使用的時候需要了解其相生相剋的關係。
泛酸鈣在酸性條件下容易失效,因此不能與煙酸同時添加。泛酸鈣可以增強維生素B12的效應,維生素B12能激活葉酸的生物學活性,雞缺乏葉酸時可應用維生素B12輔助治療,維生素B12與維生素C合用,可促進雞生長發育的效果顯著,但維生素C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會使維生素B12破壞失效,所以兩者不可同時製成一個飼料添加劑劑型。泛酸鈣和氯化膽鹼都具有較強的吸濕性,添加適量的氯化鈣,可以防止吸濕,保持良好的流動性。氯化膽鹼還有較強的鹼性,可破壞水溶性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泛酸、維生素PP及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K等。另外,氯化膽鹼與蛋氨酸有協同作用。
維生素C與維生素A有拮抗作用,與維生素B1、維生素D有協同作用。維生素E能防止維生素A的氧化。維生素B1與維生素B2、維生素A、維生素D有拮抗性。缺乏維生素B1時,可因維生素A過剩而使症狀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