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鮑某明性侵"養女"事件,想要保護孩子,家長應該注意哪幾點?
4月9日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雜誌《南風窗》官方微博一則"總裁父親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的報道橫空出世,並引起軒然大波。
李星星的噩夢
2015年4月李星星母親通過網友介紹與鮑某明相識,因為鮑某一直說自己一直想要有個孩子並且想要與母女倆組成家庭嗎。
後面僅僅用了半年時間鮑某就取得李星星母親的信任,星星媽媽覺得鮑某事業有成女兒跟著他會得到好的教育,而且鮑某也對自己和女兒比較好,讓孩子跟著他挺好的。
就這樣,在母親與鮑某並未結婚的情況下,李星星作為鮑某明的"養女"落入"養父"的網中。
同年11月鮑某明帶著"女兒"李星星來到北京上學,此時李星星剛滿14歲。16年鮑某明在煙台出任一家跨國公司的副總裁兼首席法務官,18年兼任國內另一家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這樣高智商、高學問、高素質的"養父"就這樣把一個花季少女的人生毀了………
在長達三年的監禁里李星星曾多次自殺未遂,學業也呈半荒廢狀態,在自己與鮑某明只有兩人的圈子裡苦苦掙扎。
15年12月在老家天津"爸爸"鮑某將燈關了並開始撕扯李星星的衣服並告訴她"穿衣服不健康",對李星星進行了侵犯。
在隨後的時間裡鮑某明對李星星說"大家都這麼做,你看電視里的人也一樣"並持續哄騙著這個年幼無知的孩子。
直到16年初網上一位"奶奶"的出現,"強暴"這個詞才出現李星星的世界裡。
類似李星星的悲劇在持續上演著,現在及將來,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可能會存在著。2019年度《上海市婦女兒童權益司法保護工作白皮書》中指出,在上海法院系統審判的性侵犯罪中猥褻兒童占比達到58.8%。
面對這樣一份數據,我們不禁膽顫心驚,中國每年遭受到迫害的兒童成千上萬,而這樣的悲劇一直在上演,我們目前要做的只能是規避,教會孩子們如何保護自己。
家長難以開口的兒童性教育也許正保護著我們的孩子們
1) 家長們不要羞於言齒
可能在我們看來"性"這個東西是敏感話題,只要涉及到這類問題大人們就儘可能地迴避孩子。
就像孩子們會經常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媽媽會開玩笑地說"你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你是媽媽買彩票中的",為什麼你不能坦誠認真的告訴孩子你就是媽媽懷胎十月生的。
又或者是當成長期的小女孩第二生理特徵發育的時候孩子會因為不理解自己怎麼了會來問爸爸媽媽,你會以"這是正常的,沒什麼"的藉口敷衍孩子。
父母可能由於沒有系統的學習過性教育,又或者沒有經驗,這些可以理解,但父母必須要去了解這些知識並以孩子們可以接受的方式告訴孩子身上的生理生育特點。
要增強孩子的保護意識,尤其是女孩子。一定不要覺得不好意思,你的不好意思可能會在將來害了孩子。
2) 在生活中自然地滲透,及時地教育
小樂今年在上初二,對生理問題很好奇,在問了父母並被訓斥拒絕回答之後小樂並沒有放棄,只是在心裡暗自琢磨著。
班上的小芳漂亮,學習又好,小樂在班上也屬於樂觀積極大方,很受別人歡迎的孩子,這倆人互相都有好感,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沒有經受住誘惑,偷嘗了禁果。
13.4歲的孩子對於男女之間的事很好奇,當孩子在問你時要及時地回應孩子,不管你是不是知道的全面,一定要回應,要不然小孩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他們衝動熱血又懵懂無知,在這個年紀需要大人的指引。要讓孩子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3) 父母自身的行為規範
父母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啟蒙老師,良好的道德品質會在生活中影響著孩子,父母間情感穩定、美滿幸福在簡接地養成孩子熱愛生活的好習慣,面對性問題也能正確對待。
4) 避免出現性朦朧
有的家長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給男孩子穿裙子、扎小馬尾辮,這樣會讓孩子形成錯誤認知,自己到底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
在起大名和小名時也應該避免女性化名字的出現,孩子出生不管性別如何,也不應與父母的期望做出調整,不能你喜歡男孩子卻非要給孩子穿的小垮褲、梳著短頭髮、這樣也只是滿足了你自己的慾望,於孩子沒有一絲好處。
5) 責任感不可缺少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著或多或少的感情問題,我們運用家庭教育告訴孩子性知識的同時也要強調責任感,教育孩子懂得以責任感去處理性及感情問題。在感情問題上孩子是有決定權的,但是這種決定權是建立在為他人、為自己負責任的基礎上。
在性教育方面除了家庭教育,學校和社會也承擔著一定的責任
像我小時候並沒有生理課,在初中時會有生物課,每當講到子宮、精子、卵子時,同學們都會小聲笑著,也許是害羞,老師會對這方面知識一筆帶過。
而且生物課在初中時是副課,時常會因為主課老師被占用。青春期的初中生們敏感、好奇,在這個階段學校和老師一定要重視,可以一周安排一節課講述這方面的知識。
社會應該給予孩子們更多的幫助,國家制度方面也應該完善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嚴厲打擊這類事件。
對於李星星我們是同情的,為了減少、避免更多孩子遭到迫害,需要各方人士的努力。父母對孩子教育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