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滎陽市委統戰部第一時間吹響「集結號」,全體幹部職工毫不畏懼、衝鋒在前,用初心使命、擔當職責、「五心」服務,築守疫情防控的家庭防線,繪製了一幅「心手相連、共戰疫情」的感人畫卷。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謝謝啊!謝謝啊!忙成這,還又來給我送東西,光給恁都添麻煩了!趕緊進來歇歇吧...........」富春花園小區的業主王改大娘動情地對工作人員說。
王改大娘,今年70多歲了,一直一個人生活,居家自我隔離政策實施以來,因為兒子工作不便,自己又不識字、不會使用手機,日常生活用品的採購成了大問題,統戰部副部長王新文聽說後,立即安排監測點工作人員為她購買蔬菜、饅頭等生活用品,送到老人家中。
大年初二開始,王新文多次帶領工作人員入戶排查登記,對各家情況做到瞭然於胸;他集思廣益,創新服務方式、優化服務內容,手繪小區居住戶示意圖,一目了然、隨時修改,實現動態化管理直觀高效;為及時解答群眾疑問、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緩解群眾枯燥的隔離生活,他組織建立小區微信群,在群內及時傳達疫情資訊、講授防控科普知識、推送正能量的小故事,和群眾互動,密切了鄰里關係,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成了大家的貼心人。
王新文常對同志們說,「咱得換位思考、想想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上缺啥、心理邊想啥,情緒上有啥,孤、殘、老、幼這些人咋辦,咱都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都可能有啥狀況,咱多想想,這樣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要求可能就更近些!」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以實際行動守護群眾平安
華宸美景小區是無主管樓院,在對家屬樓院進行封閉式管理後,市委統戰部新社會階層辦公室主任張照普等10名同志,作為監測點值守人員,就開始24小時為小區212戶居民「看門守院」。
雖然當時疫情防控宣傳鋪天蓋地,但是對於每天進出自家樓院都要嚴管,還是有部分居民排斥、不理解,更是不配合。張照普說「這麼冷的天,大過年的,坐著冷、站著累,從早到晚,我們也辛苦,但是我們不怕,大家都不容易。」
為加強動態管理,張照普帶領工作人員多次入戶排查,累計排查重點地區返鄉人員共計10戶26人,他一邊認真落實居家隔離觀察管理服務責任,一邊穩定小區居民情緒,通過張貼溫馨提示等,請大家互相監督、互相照顧。在小區微信群里,他們公布商超信息、社區工作人員、社區醫生、社區民警電話,便於群眾溝通有事聯繫,對未脫離隔離期的人員採取送貨上門熱情服務。張照普和同事們的堅守,小區里的群眾深有感觸。「大過年到現在,沒歇過一天,啥忙都得幫、啥活都得干,都是為了咱院的居民好!必須支持他們工作!」
張照普說,「疫情防控任務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做好防控就是守初心、擔使命,我們一定將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實際行動保護群眾平安。」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實行24小時值班後,統戰部駐祥和小區防疫監測站沒有休息室,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瑞在實地考察後,協調祥和小區樓院長聯繫到小區門口一套商鋪的房東,房東第一時間將防疫工作人員租用房屋值班一事告知了租戶鄭女士,她聽說後,第一時間趕到打開房門。據鄭女士說,她年前才接手這套商鋪進行設計裝修,準備做中醫理療館,本是打算過完年添置些家具就開業呢,現在工作人員既然需要,將免費提供,也算是為防疫作份貢獻。在工作人員的堅持下,象徵性的收取了三分之一的租金。工作人員在業主微信群里發出借用摺疊床的消息後,業主尚藍俱樂部老闆第一個回復,立即將家裡的摺疊床送到出租房,還給工作人員送了綠茶、麵包等食物。同志們對他感謝時,他動情地說:「你們統戰部的同志們很辛苦,你們在這兒,小區的住戶安心、放心,我做這點兒,也算是我為戰疫獻點心。」
回想起疫情防控初期,剛來值班的情景,值班工作人員朱春霞說:「那時,有些居民在家待不住,我們站在寒風裡不停地勸阻,有時聽著難聽話,也可生氣,但我們知道我們肩上的責任,我們把委屈放在心裡,把眼淚流在人後,在這非常時期,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值守在防疫的最基層。」
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責任擔當,讓他們從那時起,就堅守在大門口、繁忙在樓院裡、活躍在微信群里,苦口婆心地進行勸阻工作,耐心細緻地普及防疫知識,用微笑和柔情、用細緻和真心,充當疫情防控的「千里眼」、「順風耳」,克服了無主管樓院防控力量薄弱的不足,築牢了全民防疫的鋼鐵長城。
黨員孫德一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就是要衝在前,守在前,織密「防護網」築牢「防控牆」。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必勝!」
疫情無情人有情。出入上班的群眾經常對他們噓寒問暖,採購回來的群眾,總要給他們留下些;看到體溫計電池即將耗盡,轉眼就送來;到了飯點,家裡做了飯的居民還會給值班人員送來熱飯熱菜.......團結合作、攜手戰「疫」的氛圍在這個小區里愈加濃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sWeR3AB3uTiws8KS-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