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鎮地處蘇、皖兩省三縣交界,是泗洪縣西南邊陲中心城鎮,因30年前率先在全省進行農村改革實行「包產到戶」,成為江蘇省「大包干」發源地,上塘鎮墊湖村亦被譽為「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新中國成立70周年省(區、市)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江蘇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婁勤儉充分肯定上塘鎮「敢想敢做」的改革創新精神。
近年來,泗洪縣公安局上塘派出所圍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目標,傳承上塘人「敢想敢做」的創新精神,以黨建、防控、民意「三個引領」,全力打造「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為新時代「楓橋經驗」豐富完善注入新鮮血液。
黨建引領 做到「平安不出事」
上塘派出所按照「班子強、隊伍優、機制暢、實績佳、反響好」要求,將黨支部班子建設成最紅黨支部,班子成員率先示範當表率,衝鋒在前做標杆,為民警樹立榜樣。並且該所定期組織黨員民警開展扶貧幫困、環境整治、紅色義工、送法下鄉等紅色志願服務活動,進一步融洽黨群關係、警民關係,切實把黨支部打造成堅強戰鬥堡壘。
2019年6月,上塘派出所黨支部被中共上塘鎮黨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為全面加強派出所內部環境建設,全力打造「全市最美基層派出所」。年初,上塘派出所先後完成派出所辦案區、戶籍窗口接待區、警營公園休憩區、民(輔)警生活區等標準化、精細化改造,營造溫馨、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該所注重廉政文化建設,利用所內辦公樓道、景觀石、圍牆等部位,建造「忠誠築警魂」、「公生明、廉生威」以及先進典型展示廉政文化牆,讓民警在潛移默化中涵養廉心、樹立廉品。目前,上塘派出所被評為「全市公安機關文化育警示範所隊」。
上塘派出所以「警察清正、警隊清廉、警務清明」為目標,為全所民警、輔警逐一建立廉政檔案,並通過觀看教育片、通報身邊典型案例、逢會必提、信息推送等多種形式,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紀、以案釋法。同時,該所也定期通過開展民警家訪、家屬聯誼活動、簽訂《家庭助廉共建書》等方式,動員民(輔)警家屬吹好「枕邊廉潔風」,築牢民(輔)警廉政防線。
防控引領:確保「矛盾不上交」
上塘派出所積極推進「網格+警格」雙網融合,建立健全多部門協調,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糾紛多元化、常態化防範化解機制。
該所深化與綜治辦、司法所、法院的聯動機制,統籌社區民警、鄉賢、調解員、綜治網格員,推動成立百姓議事會、道德評判團等自治組織,完善警調對接、警企聯調等多元化調解機制,深入排查化解因征地拆遷、安全(交通)事故、勞資借貸等引發的矛盾糾紛、涉穩隱患。
今年年初,王某等3人因其妹妹、妹夫之間情感矛盾,為幫妹妹「泄憤」,便竄至其妹妹公公沈某家中,砸壞電視機等物品,引發雙方多人打鬥,造成多人不同程度受傷。事發後,雙方意見相左,調解一直陷入僵局。
為此,社區民警聯合該鄉鄉賢、調解員、綜治網格員共同參與調解,在充分聽取雙方當事人意見,調解員們合理運用情、理、法對雙方當事人進行引導,經過努力,最終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今年以來,上塘派出所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1件,其中疑難涉穩矛盾19件,化解成功率達95%,未發生一起因化解處置不到位而引發的民轉刑案件或群體性事件。
民意引領:承諾「服務不缺位」
上塘派出所積極打造「15分鐘服務圈」,落實「最多跑一次」改革承諾。該派出所戶籍大廳升級規範服務,提供WIFI接入、手機加油站、借用雨具等免費服務,優化派出所窗口服務和自助服務,為辦事群眾營造溫馨舒適等候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滿意度。
為將便民服務向警務室延伸,上塘派出所在墊湖警務室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受理新居民登記服務,免費提供休息場所和就業招聘信息,向群眾提供代辦、約辦、上門辦、自助辦、容缺辦等便捷周到服務。
「小張警官好啊,一個電話就能讓他上門為我拍攝證件照,這就是「零跑次」上門服務。」上塘鎮大李村二組5戶村民86歲的張奶奶興高采烈地說。原來,身為孤寡老人的她每個月都要憑藉身份證才能領取低保錢,5月初她發現自己的身份證不見了,又要急需辦理身份證領取低保錢,所以便電話報警求助。
接警後,戶籍民警張成在了解到張奶奶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情況後,當天下午,張成便帶上背景布、照相機和電腦,如約來到了張奶奶家為其拍攝照片並辦理身份證。看到民警到來,坐在門口等待的張奶奶遠遠地招了招手。張奶奶家沒有地方懸掛背景布,民警邀請周邊鄰居臨時當起了人肉背景板,再給張奶奶擺好姿勢,「咔擦」一聲,張奶奶面帶微笑的照片便拍攝成功了。
據統計,今年以來,上塘派出所定期組織民警走村入戶,徵集社情民意,幫助部分群眾解決生產、就業等困難7件,提供「零跑次」上門服務11次;開展各種主題的「送法下鄉」活動49期,宣講普及法律知識,提升民眾懂法守法意識。針對電動車自行車登記備案工作,考慮到大李、棗林等村路程偏遠,該所主動把服務送到村委會、鄉村企業,讓2000多名群眾省去來回跑20多公里的麻煩,真正將服務送到群眾心裡。
今日的上塘公安民警,正繼承和發展著老一輩的光榮傳統,在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道路上譜寫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