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是中國最著名的大型專業相聲社團之一,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2003年更名為德雲社。以「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2011年7月3日,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闢新形式,用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表演相聲劇等,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德雲社」是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社團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張文順、郭德綱於1995年創建,經歷了二十四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德雲社所屬的「北京相聲大會」每周都在天橋樂茶園等地演出五、六場。
北京德雲社以天橋劇場為總部,在北京還有三里屯劇場、三慶園劇場、新街口劇場、廣德樓劇場和湖廣會館劇場,以及東北的黑龍江德雲社、吉林長春德雲社,位於南方的南京德雲社。還有首個海外分社德雲社墨爾本分社。 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
2016年8月,郭德綱收歐弟為徒弟,將其名字列入德雲社家譜。
所以說德雲社,在外人眼裡就是一群說相聲的,
在文玩人眼中,那可是一幫頑主,
于謙、孫岳、欒雲平、個個都是廢刷子的主。
今年最火的一個詞盤他!
就是來自德雲社的相聲《文玩》。
其實不單是德雲社,
像東北二人傳的趙家班,
這些人也都基本上都是正經的玩家,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這其中的淵源呢?
其實郭德綱曾經在一次訪談中說過,
相聲藝人之所以喜歡文玩,
是因為在後台候場的時候,
手裡拿個玩意算是有點事干,
盤盤核桃,扯扯閒篇兒,
時間也就不那麼無聊了。
在過去藝人都是苦出身,
有錢人家的孩子都送去讀書,
養不起孩子的人家才會送去學藝。
這些人從小勤學苦練,
雖然學的是說書唱戲之能,
但也算是識博古通今之輩,
我們都知道說書的先生,
放到當時相當於今天的語文老師的作用,
以前絕大多數人是不識字的,
什麼三國水滸,
管他武松關羽,
這些故事都是通過他們之口在民間流傳,
用一方醒木,一把摺扇,一塊手帕,
就可演繹人間萬象。
自己雖然身居草房陋室,
但心在廟堂之上。
因為身份地位始終是下九流,
不受人們的尊敬,
但是他們自我心內中,
還是非常渴望自己能夠被社會認同,
在舊社會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所以當自己成名成角之後,
用使用佩戴最上等文玩的方式,
表示自己的對命運的不屈服,
在收藏界,專門有人收藏知名藝人使用過的文玩,
用今天的話說,全是尖貨,
有名人效應,升值空間也大,
郭德綱就曾經非常遺憾的錯過了梅蘭芳先生的扇子。
到了現今,社會中已經破除了陳舊的觀念,
藝人的地位已經比科學家還高,
成為了全民崇拜的偶像,
文玩也從過去的書香門第,
成為平常百姓都可以把玩的時尚小品。
要論相聲界誰的本事最大,
這個咱們不敢瞎說,
但要比相聲界裡誰的文玩最NB,
那肯定非德雲社的台柱子,
王老爺子之子于謙了,
他除了抽煙喝酒燙頭被人熟知,
還有許多文玩收藏被玩家津津樂道,
最有名的那件那肯定要數郭德綱栽贓給他的那件包著長頸鹿的琥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