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雲、劉強東、俞敏洪的「高考往事」中,我發現了一個共性

2020-07-08     電商報

原標題:從馬雲、劉強東、俞敏洪的「高考往事」中,我發現了一個共性

生於非典期間,高考於新冠期間,這是大部分2020屆考生的年輪軌跡。而相對於往年,這屆考生度過了史上最長的寒假,同樣也是距離倒計時衝刺100天最近的一次。只能說,2020年的高考生確實是很不容易啊!

其實,在過去,因為高考,許多人都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包括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業界大佬,他們都受益於高考,以至於如今能成為中國經濟的扛鼎人物。

而今天要講的就是我們熟知的馬雲、劉強東、俞敏洪。

當然,小孟也是藉由大佬的高考往事,期待能讓大家有所觸動。希望所有考生,無所畏懼,金榜題名!

馬雲經歷3次高考,第一次數學只考了1分!

為了圓夢,馬雲當初到底付出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辛酸呢?

從小學開始,馬雲的成績就出奇的差,尤其是數學,一塌糊塗。用現在的話來講,妥妥的「學渣」無疑了。

差到了什麼程度?

初中畢業,馬雲不敢報一流的高中,因為自己的數學實在是太差了,心裡沒底。所以只報考了水平一般的高中,但是結果仍大跌眼鏡,連考2次都沒被錄取。最終上了一個三四流高中,就此作罷。

到了高中之後,不出意外,馬雲的數學成績依舊很爛,但是英語成績在班上是名列前茅,這極大地鼓舞了當時的馬雲。因此,在第一次高考的時候,他在志願表上極其自信寫下了「北京大學」4個大字。

當時的老師和同學還笑話他,說馬雲是在做白日夢,沒弄清楚自己到底幾斤幾兩,但馬雲根本不以為然。沒過多久,高考成績出爐,馬雲數學成績只有1分,這在1982年所參加的高考學生中,位列整個浙江省的倒數前三名。

第一次高考失利,馬雲是十分沮喪,但生活還得繼續,於是選擇和表弟外出打工。不過由於自己與眾不同的長相再次被酒店管理人員拒之門外,最後還是依靠父親的關係找到了一門蹬三輪送書的活兒。

本以為自己的餘生就要在這三輪車上度過了,有一天,馬雲在送書的路途中偶然讀到了路遙的《人生》,頓時幡然醒悟:我馬雲可是要出人頭地的,在三輪車上得過且過可不是我的風格。於是,又再一次踏上了高考之路。

這一次,馬雲準備的很充分,信誓旦旦準備迎戰高考,但是數學終究還是拖後腿了,這一次高考只考了19分,再一次與大學失之交臂。父母都勸馬雲,老老實實找份工作吧,你不是讀書的那塊料。

二次失敗,確實很傷。但是當某天馬雲看到《排球女將》中永不言敗的主人公時,馬雲又再次站了起來,決定三戰高考!

1984年,馬雲再次踏入了高考的考場。這一次,由於把數學的幾個常規題型死記硬背了下來,這次數學終於是破天荒的考了79分,但是,單科線沒過,基本上也已經判了死刑。

好在上天的眷顧,當年杭州師範的本科錄取名額沒滿,而馬雲的英語成績實在又是太出色,最終是被破格錄取了!

人們常說:「再一再二不再三」。但是馬雲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千萬不要信所謂的命,因為自己的人生永遠都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宿遷少年劉強東,窮小子的高考之路

相比馬雲,劉強東可就算是學霸中的學霸了,但是,從另一面來看,劉強東的家境是遠不如馬雲。

我們要知道,蘇北早年以貧困著稱,1973年出生的老劉家更是窮的響叮噹。他和妹妹從小就在外婆家長大,頓頓都是紅薯,每年只有一兩次能吃到豬肉。除此之外,由於父母常年在外跑船,從小劉強東就擔當起了照顧妹妹的角色。

當時,對於農村娃來說,讀書是件異常奢侈的事。為什麼?在當地的鎮上,只有一個初中,但是裡面有一半的名額是留給鎮上領導的孩子。所以另一半分配到鎮下的每個村,平均下來,只有5個名額。因此,當時劉強東想上個初中,跟高考難度沒什麼大的差別。

但是,劉強東從小就很自律,成績也很優秀,因此他也是順利就考上了鎮上的初中。

在他15歲那年,劉強東帶著自己積攢下來的50塊錢,毅然決然踏上了前往大城市的旅途。

在此之前,劉強東從來就沒有出過遠門,以致於看到南京的高樓大廈,一時之間讓他覺得是多麼新奇: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宿遷更大的城市,而這裡的一切都在劉強東內心深處紮下了根。於是,他開始幻想,上海、北京、乃至紐約又會是什麼樣子呢?

從此,他在心底暗暗起誓:我一定要去中國最大的城市上學。本就學習優異的劉強東,再加上後天的勤奮和努力,高考終於是以680分的高分圓夢北京人民大學。

以至於劉強東後來回憶道:可以說高考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因為上大學,我才有了看得更遠,走得更遠的機會。今天,我依然在努力學習,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沒有周六日。堅強的人不是沒有眼淚,而是含著眼淚奔跑。

同樣三次高考,俞敏洪英語最低33分!

談到俞敏洪老師,相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新東方創始人,中國教育界的標杆,英語教育的最佳代言人。這一系列的標籤都是用來形容俞敏洪的,但是殊不知,在當年高考,他也是英語曾考過33分的人。

俞敏洪出生於上個世紀60年代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日子過的也是緊巴巴的。

按照當時的政策,貧下中農子女,一家只有一人能上高中。然而,俞敏洪的姐姐已經上了高中了,這就意味著他沒有機會了。

但是,俞敏洪的母親特別為他著想,四處跑公社領導為他求情,不過都不了了事。恰巧隔壁村女孩不願意上高中,這時候母親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俞敏洪塞進了高中。

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俞敏洪是異常珍惜,每天基本上都學習到很晚。但是,要知道,英語這門學科,在當時,一般農村的小學初中都不會涉及的,所以,俞敏洪是直接到高中才接觸到英語。

1978年,第一次參加高考,果不其然,俞敏洪的英語僅僅只考了33分。名落孫山的他還是跟之前一樣,回家開起了拖拉機。

但是俞敏洪始終是不服氣,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他得到了第二次的高考機會。不過,他再次失敗了,心中頓時是五味雜陳。

不過,就像中國合伙人里的成東青一樣,俞敏洪始終都不放棄。這一次是在母親堅持不懈懇求外語補習班中的一位老師後,才換來的最後一絲希望。此後,俞敏洪每天天不亮就開始起床學習,晚上也是經常點著煤油燈挑燈夜戰。以至於後來他曾感嘆:我從來沒有想過我自己能把一整本英文字典的單詞背得滾瓜爛熟,但是我用了三年的時間實現了。

最終第三次高考,俞敏洪成功考上了北大。

三者之間的共性:不認命,不服輸

回過頭來,在對待高考這件事上,我們從這3位大佬身上,都能發現他們身上有著一個共同的特質:不認命,不服輸。

首先,我們要明白,高考作為人生當中的第一場大考,所有人是一定需要去重視的。不單單只是說學歷,考上大學對於個人學識與見識的增長都將會是巨大的幫助。從馬雲、俞敏洪三戰,再到劉強東的堅持不懈,就可以看出高考對於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是多麼重要。

另外,對於他們3人而言,不認命、不服輸是他們當時高考成功最重要的關鍵點。如果認命服輸,那馬雲、俞敏洪大可在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後,就徹底打消二戰的念頭。劉強東也不必從小學考入宿遷中學,長大之後踏踏實實子承父業,靠跑船為生計,這難道不是更好的出路嗎?

但是,事與願違,在當時,當同齡人早早就放棄學業,回家務農務工的時候,別人就作出了與眾不同的決定。因為他們深信:在那個年代,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再者,作為過來人,高考這扇門,也許並不是你人生當中所謂的終點,相反,它僅僅只是一個開始,一個奔赴下一站人生的開端。但毋庸置疑,高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你接下來人生的走向。

美團創始人王興,畢業於清華大學;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畢業於浙江大學;網易創始人丁磊,畢業於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小米創始人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很多。所以,高考多麼重要不用我多說了吧。

最後,十年寒窗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願所有的考生,跟今天提到的三位大佬一樣,我命由我不由天。抱著不認命、不服輸的態度,乘風破浪,落筆無悔,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作者:王小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mqaLHMBiuFnsJQVRQ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