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富順融媒,第一時間了解富順要聞。
富順縣位於川南沱江下游,居於自貢、內江、瀘州、宜賓四市中心地帶,有「川南腹地」之稱,全縣幅員1342平方公里,轄26個鎮鄉、319個行政村,總人口108萬,是全省首批擴權強縣試點縣之一。富順縣始建於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是中國井鹽發祥地之一,曾因鹽業、農業並盛而富甲四川,被譽為「銀富順」。同時,富順縣還是一個人文薈萃的「才子之鄉」,歷來文風鼎盛,才子輩出,歷史上曾出進士232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紅岩英烈之「江姐」江竹筠、天下奇書《厚黑學》作者李宗吾等都是富順歷史上的著名人物。2007年,富順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評定為「千年古縣」。富順豆花品牌傳播久遠,是「鹽幫菜」最重要的一支代表,加之富順人民對吃豆花習俗的得力傳承,富順又有「豆花之城」的美譽。
近年來,富順縣堅持把文化建設作為提升縣域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縣委縣政府實施了「弘揚傳統文化、樹立『三化』新風」專題活動,以傳統教化培育時代新風,以典型感化引領時代新風,以文化潤化彰顯時代新風,全面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群眾文化繁榮、精品文化創作、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制度創新「六大工程」,努力為全縣創新突破、跨越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實的文化支撐。其中,縣委宣傳部、縣文聯對全縣各協學會及優秀文藝人才實施了「以獎代補」機制,調動了文藝人才的創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確保了各文藝協學會的常規常態工作有序推進。而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品牌方面,富順縣持續抓好「端午詩會」「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開筆禮·成人禮」「韻味端午」「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七一歌詠會」「西湖之韻二胡音樂會」等幾大傳統創意文化活動品牌。
「千年古縣」「才子之鄉」「豆花之城」,這些響亮的名號需要有更多文化載體的支持,尤其需要有底蘊深厚、特色鮮明、別具風格、讓人耳目一新的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在這些方面,依靠地方傳統文化優勢,擦亮重大文化活動品牌,富順縣敢做敢想,敢為人先。
一、以傳統節日為抓手,著力打造富順文化品牌
「端午詩會」是富順縣每年舉辦的傳承最悠久、最富人文氣息的傳統文化活動品牌之一。自1984年端午節舉辦首屆端午詩會開始,除卻2003年「非典」公共衛生事件沒有舉辦外,今年已成功舉辦至第35屆,成為富順文人墨客吟詩作賦、端午雅聚的金色文化品牌。已故巴蜀文化名人伍松喬、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張新泉、星星詩刊副主編李自國、自貢市作家協會原主席李華、知名劇作家廖時香、青年作家聶作平等富順籍詩人作家,都曾是富順端午詩會活動的常客,富順文聯、富順文學作者協會、富順作家協會、富順詩詞楹聯學會等諸多會員展示了出色的組織協調能力與參與合作能力。他們以縣文化館堅守了四十多年的館辦刊物《富順文藝》為陣地,攜手《富順詩詞》《富順文學》等刊物,將每年端午詩會的詩稿結集刊發,為端午詩會添薪助力。自2018年起,富順端午詩會與大型民俗活動「韻味端午」融為一體,展現出全新的活力與魅力。端午詩會成為富順才子詩意盎然、揮毫潑墨、發揮想像的文化承載平台,富順「才子之鄉」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一斑。
「韻味端午」大型民俗活動,這是富順縣近年來傳承傳統文化的新舉措,是富順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的創意再現。自2018年統一策劃組織「韻味端午」活動以來,將以往散漫雜亂的各種端午節慶活動整合在一起,形成品牌效應。活動包括端午祭祀禮儀、端午民俗展演、端午詩會、端午有獎猜謎、端午中醫義診、端午傳統美食匯、非遺傳統技藝展等一系列內容,每年直接參與活動的演職人員超過200人,活動吸引接納遊客近萬人次。「韻味端午」活動還通過富順融媒體中心網絡在線直播等平台傳送傳播,成為富順人民節日歡聚的盛會,也承載了富順人民的家國情懷與濃濃鄉愁。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最生動亦是最傳統的富順民俗文化活動色彩紛呈,令人流連忘返,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二、以傳統項目為載體,營造富順品牌文化氛圍
富順豆花是富順美食最響亮的品牌,已經在這塊沃土上存續上千年。改革開放以來,天南海北的中國城市幾乎都可見「富順豆花」的餐飲招牌。「品富順豆花、游千年古縣、賞民俗文化」,這是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的策劃宣傳語。從2002年首屆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開始,截止2017年已舉辦至第七屆,成為傳承打造地方名牌美食的一次群眾性文化旅遊盛會,也是在新形勢下以文化旅遊為重點、以特色民俗為名片、加快發展城市經濟、增強我縣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舉措。活動一般性安排程序包括主題舞台展演、富順豆花名店評選授牌、經貿招商洽談會、返鄉人士座談會、文化名人故鄉行、鄉村民俗旅遊、美術書法攝影展……等。家鄉著名歌手譚維維多次獻唱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譚維維代言的富順「美樂」香辣醬品牌於2013年喜獲中國馳名商標。2015年12月,以「美樂」香辣醬為代表的富順香辣醬再獲榮譽,上榜國家地理標誌產品50億價值品牌。富順豆花,僅富順縣城的「豆花名店」等豆花餐飲店已達上百家,全縣豆花餐飲店更是多達四百餘家,已經成為富順縣域最響亮、寄託富順人民最多情感的民俗文化現象。以豆花文化旅遊節為平台,「富順文化名人故鄉行」「富順文化守望者」等極富文化內涵的系列活動,集聚了漂泊在外的富順文化名人,也集聚了富順縣域最大的節慶人氣,使得文化旅遊節熊熊大火越燒越旺。2007年,富順豆花製作工藝成功申報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此為契機,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富順民俗文化活動等諸多大型文化活動,都閃現著富順豆花的美麗身影。富順豆花文化旅遊節,期待各位遊客熱情的觀光與真誠的參與。
三、以歷史文化遺存為依託,打造富順特色文化品牌
富順文廟是我國保存完整的29座文廟之一,以其建築精美、保存完整申報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依託這一珍貴的文物資源,富順縣積極挖掘傳統文化元素,激活現傳統文化優質資源,喚醒富順民眾的文化傳統基因,每年相繼在富順文廟及縣域學校等地舉辦了開筆禮·成人禮等傳統文教禮儀,吸引了學校、師生與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與點贊。在儀式感極強的文化氤氳里,傳統文化因子在富順民眾的血脈里汩汩流淌,浸潤著千年古縣的文化基座,濡染著才子之鄉的文化風範。開筆禮·成人禮等文化品牌活動傳承,這正好與《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精神相吻合,也符合國家倡導的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本要求。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富順千百年來的歷史文化傳承,是富順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富順縣非遺工作從2005年開始啟動以來,截至2019年6月,共有省級非遺4項,市級非遺10項,縣級非遺48項,共計非遺名錄62項,涵蓋了傳統技藝、傳統口頭文學、傳統美術、音樂、舞蹈、曲藝和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禮儀民俗、傳統體育等諸多方面。富順縣人民政府先後公布了八批縣級非遺名錄,體現出縣委縣政府對富順非遺傳承工作的高度重視。2013年12月,由縣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局主辦,縣文化館、縣民間文藝家協會承辦的富順縣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在縣城釜江廣場舉行。2018年5月,富順縣第四屆「非遺節」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在時代廣場隆重舉行。持續舉辦的「非遺節」及各種傳承展示活動,為富順非遺工作的全面發展找到了有力支撐,對傳承富順非遺文化起到了極大的宣傳推動作用,有益於挖掘富順深厚的傳統民俗文化底蘊。
四、以機關鄉鎮為依託,築牢特色群眾文化基石
富順縣堅持每年舉辦慶祝建黨「七一歌詠會」,已連續舉辦三十多年,歌詠會還陸續增添了經典詩詞朗誦,成為凝聚富順精神的一個現象級文化事件。在「七一歌詠會」上,縣四家班子代表隊、各機關代表隊、相關鄉鎮代表隊一一登場亮相,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均親自登台獻唱,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使富順的紅色文化與傳統文化相得益彰。
為調動全員參與群眾文化活動,富順縣隔年分別舉辦鄉鎮文藝匯演和機關文藝調演,已連續舉辦十多年。各鄉鎮與機關積極準備,要求單位領導與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參與,社區與村組文藝代表隊一同登台獻藝,展示機關文化與鄉鎮鄉土文藝的豐厚滋養,更是引領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契機,讓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了精神生活方面強烈的獲得感。
五、以高雅藝術為引領,提升富順特色文化品牌
富順縣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尤其是傳統音樂藝術底蘊深厚,已故著名作曲家王錫仁、黎英海,當代音樂人譚維維都是富順音樂才子的代表與驕傲。在縣委縣政府及各級領導重視支持下,富順贏得了「巴蜀二胡之鄉」的稱號。富順傳統音樂品牌「西湖之韻二胡音樂會」已經持續舉辦了十二屆,成為富順人民享受傳統高雅藝術的絕佳平台。在這一品牌活動中,相繼邀請到中國二胡泰斗王國潼大師、有「北蔣南閔」之稱的蔣才如老師、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等全國頂級音樂家閃亮登場,繁榮了富順縣的音樂文化舞台。
當然,在這些傳統文化品牌活動的背後,我們也應清醒看到,位居川南腹地的富順縣畢竟是傳統農業大縣,新興文化產業遠遠不能夠滿足富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全國層面叫得響亮的文化品牌還顯得很薄弱,在傳統文化品牌運營打造方面的投入還很不夠,在各級各類文藝人才的培養、推送與提升方面還有很大差距,在追求文化高原與文化高峰的征程上,還有很長的路子要走。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本土傳統文化復興之路,期待大家的共同努力與積極參與。
酒是陳的香,文化當以創新傳統為新氣象。隨著富順文廟·西湖AAAA景區的建成,有著1400多年建縣史的千年古縣,必將展現出勃勃生機,富順優秀傳統文化重大品牌活動正迎來提速升級的契機。以文化旅遊為抓手,以特色活動傳承為載體,增強縣域核心競爭力,富順文化品牌活動正蓄勢待發,迎來了新一輪大好機遇。有了新目標、新擔當、新作為,方不辜負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
作者:徐玉財
編輯:方文俊
編審:羅懷成 楊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