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市場繼續呈現小漲局面,除創業板指外,各大指數又是收出一根小陽線,不知不覺已經是四連陽了。個股漲跌比幾乎是1:1,漲停家數30餘家,跌停5家,個股平均漲幅0.07%。板塊上,上海自貿、青蒿素、航天軍工等漲幅居前,ETC、豬肉、黃金等跌幅居前。兩市成交額又小幅縮小至3500億水平,北向資金凈流出近10億。
本以為三連陽之後,市場情緒應該會有所提升,結果好像還是繼續這種不溫不火的窄幅震盪。不過,話說回來,雖然連漲了4天,但整體來說其實還是在這個區間反覆的來回
從7.8日全面大跌下來之後,這種窄幅的震盪行情已經持續了快一個月了,滬指基本就是在2900-2950之間上上下下,偶爾會給你來一出似乎要向下跌破的感覺,而每次上演這種假象的時候,總會有人被嚇出去的,俗稱洗盤。
如果我們把7月以來的內外因素簡單剖析一下,市場走成這樣好像也挺在情理之中的。外部方面,反正談的再好,雖然很多國家已經紛紛提前寬鬆了,但美聯儲的影響始終是最大的。
內部方面,6月經濟數據並沒有如期的繼續復甦,反而還有點輕微的下滑;時至中報披露,投資者也紛紛擔心各種爆雷的發生,都抱著等一等的態度;再加上科創板的超預期火熱,主流的遊資、投機資金也被分流了很多去往科創板炒作。
這自然就會導致很多題材、概念個股出現連續下跌的走勢。原因很簡單,沒有資金關注了。而他們上漲的唯一理由就只有資金炒作這一個因素,業績、估值這些對他們來說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外部不明朗、內部不清晰,市場走的越發不清不楚,反過來也會導致參與者更加的採取觀望、離場的動作,從而兩者進一步互相影響,就造成了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局面。好在這種狀態持續了這麼久之後,距離打破這種平衡的時間也越來越近了。
下周,中報預披露基本已過大半,不確定性正在慢慢消除;科創板將回到20%漲跌幅限制,短期投機氛圍肯定會有所減小,從而不會對原來的主板造成更大的資金分流。
隨著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落地之後,市場也大機率會根據這些事件的結果做出自己的選擇。無疑,我肯定是看多的,這點我不說相信大家也應該能明白。所以,下周應該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變盤轉折點,我們在關注這些事件的進展之時,做好以業績為導向的持倉配置即可。回顧老么的近期戰況:
22號晚上提示的中信出版,23號低吸入了,24號高拋,+11%,止盈了
23號中午提示的名雕股份,23號低吸,25號高拋,+19% ,不貪心
天天有肉,肉不能停
有圖有真相
老樣子,關注三天驗證,沒有一個漲停板算我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