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灣,一生寂寂,卻用一句詩名揚千古

2020-06-07     微博旅者志

原標題:唐代詩人王灣,一生寂寂,卻用一句詩名揚千古

來源:詩詞世界(shicishijie)

在中國古代,不乏那樣一些詩人,他們的一生都是在平淡中度過,既沒有當過大官,也沒有干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他們沒能成為李白、杜甫,卻能憑藉一首詩,乃至一句詩,在燦若繁星的詩壇留下一席之地,有些甚至能夠傳誦千古,至今為人稱道。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王翰的《涼州詞》、張繼的《楓橋夜泊》都是如此,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灣以及他的《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次」是旅途中暫時停宿,這裡是停泊之意。北固山,在如今的江蘇鎮江北,三面臨水,倚長江而立。這首詩應是王灣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所作。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以對仗開頭,既是寫景,也是對行程的交代。詩人在這裡用了俯視與仰視兩種不同的觀察角度。

詩人立在船頭,他抬頭去看,但見北固山一片青翠蔥鬱,巍巍然聳立;他低頭去瞧,江流水清澈,滔滔滾滾,一浪逐著一浪。當時應還是早春時節,北方尚且隆冬飄雪,而江南卻是水色山光,一派盎然生機。

一路舟車勞頓、從北至南的詩人,驀然見到這樣一幕,內心的驚喜早已耐不住般在詞句間跳將出來。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則是由岸寫到帆,由遠寫到近。隨著新春的來臨,浩浩蕩蕩的潮水將長江漲滿,江面便愈發顯得開闊浩渺。

一江之上,白帆高高懸起,乘著勁吹的春風,一路駛向遠方。「潮平」遂「風正」,「兩岸闊」而「一帆懸」,大江之上,是孑然天地的一帆,那種雄闊蒼茫的意境,不由得令人生出心靈的震顫。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全詩最有名的句子。殘夜將退,江面之上是一輪欲升的旭日;舊年將近 ,新的一年將會在春日裡來臨。

「生」、「入」二字用得極好,若是沒有它們,這便僅是普通的寫景。可是因著這兩字,原本沒有感情的「海日」與「江春」卻仿佛具有了人的意志與情感,於是它們 一個努力驅盡黑暗,躍躍欲試,給人間帶來光明;一個則將寒冬提前趕跑,帶人們步入生機蓬勃的新春與新年。那種字句間所自然流露出的積極向上的精神和永恆的生命力,也正是它傳唱千古為後人所激賞的重要原因。

據說唐代宰相、著名詩人張說就尤其喜歡王灣的這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曾親手抄寫下這句詩,貼在辦公的政事堂上,讓朝內的其他讀書人仔細觀摩學習。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由寫景轉入抒情。那滿目鮮活的春色,不由得引起了詩人濃郁的思鄉之情。他於是想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家書中,盼著那長空中的大雁,一路飛到遙遠的洛陽,向家人捎去自己的祝福。

「何如海日生殘夜,一句能令萬古傳」,但有詩人嘔心瀝血,那些才華便終不會被埋沒。歷史雖然無情,歷史卻又極其公正,只要你留下的痕跡足夠深,只要你踏下的腳印足夠堅定。

  • 來源:詩詞世界(shicishijie),如涉版權請聯繫小編QQ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datjHIBfGB4SiUwHWJj.html






此身,許國

20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