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說難也不難,中國家長請記住八個字:及時獎勵,延遲滿足

2019-11-18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教育中的獎勵手段,一直都是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大家對於教育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但是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的家長依然摸不著頭腦。

總是會覺得每次要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孩子都是不願意做的,而且總是無法掌握到孩子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又發現現在的孩子隨著年齡不斷的增大,胃口也變得越來越大。

之前可能很小的一個東西,就可以促使他們去做一件事情。但是現在想要讓他們去做一件事情也是越來越難,而且他們的態度也會非常的強硬。其實在教育孩子這方面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重點在於家長是否能夠掌握到和孩子交流和接觸的那一個技巧

前不久朋友來家裡找我玩,就倒了一堆的苦水。朋友的孩子現在上小學了,但是發現他的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差。前兩天,朋友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孩子把家裡弄得一團亂,沙發上面全都是零食屑。而且沙發墊也被他弄到了地下。

看到這副樣子,朋友瞬間覺得非常的生氣。就想給孩子一個教訓,讓孩子自己把自己弄的東西給收拾好。但是沒想到孩子的脾氣竟然那麼的犟,死活都不願意動就站在原地。

最後朋友就直接威脅他說讓不把房間收拾好的話,晚上就不要吃飯,本來以為這樣的一個威脅能夠讓孩子收斂一點,馬上去收拾房間。

但是沒有想到孩子硬是在那邊站到了晚上的12點,最後朋友也沒有辦法,只好妥協讓孩子先去睡覺。對於這一個狀況,朋友覺得非常的頭疼。本來之前孩子在他心裡還是一個非常懂事乖巧的孩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變得越來越不懂事,越來越難以捉摸。

這樣的一個現象,想必也是很多家長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打動,其實家長不妨可以試一試即時獎勵,延遲滿足的方式,或許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那麼到底什麼是及時獎勵,延遲滿足呢?

獎勵對於一個人的驅動性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這是很多人都所提倡的一種獎勵機制。

但是在獎勵的過程當中,大家也引起了兩方的爭論,比如獎勵會讓孩子缺乏內驅動力,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做作業等行為都和獎勵相掛鉤的話,對於自我能力的培養也是沒有任何作用的,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的貪婪和懶惰。

而所謂的延遲滿足則指的是將滿足感給推後,而不是推後去滿足孩子的要求。比如,孩子在小的時候你給他一顆糖,他非常高興的去認真的完成作業,非常乖巧的在旁邊不打擾你工作。但是到了長大之後給他一個糖,就完全不會記起任何的作用。

所以這個時候就要根據孩子需求的新高度重新去滿足他們的要求,讓孩子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時候是一種開心的感覺,而不是一種抱怨說怎麼現在才得到。

所以說所謂的即時獎勵和延遲滿足就是正確的發揮獎勵的積極作用,以及推後孩子的滿足感。在平時的獎勵可以給孩子一些細小微小的獎勵,讓孩子養成了一定的習慣之後,給一個稍微大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二者相結合,既能夠在自己的能力條件之下去完成,同時也不會讓孩子養成獅子大開口的性格。


及時獎勵延遲滿足的方式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的,那麼家長又應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1. 以孩子的發展特點為基礎。

孩子因為現在所處的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所以他的自控能力是個比較差的,對於情緒和慾望的處理相對相對於成人來說都會比較薄弱。很多的小孩在看到了別人玩的玩具,是自己也很想玩的時候,一般就會選擇動手去搶。

所以家長應該做的是根據孩子這種性格年齡特點去滿足他們的需求,對他們的教育加以引導,讓他們養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如何去更好地控制住我的情緒和自我的行為。

2. 家長合情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長覺得想要讓孩子去認真學習做作業的話,就必須要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這樣的一種方式其實對於孩子是一種溺愛,而不是去幫助他們更好地提升自我的能力,也不是去給他們提供動力。而且隨著時間的發展,這樣的一種方式可能會讓家長自己也無力承受孩子所提出的要求。

所以家長應該在自我能力範圍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以及年齡所應該需要的東西為基礎,合情合理的去滿足孩子的需求。

3. 在細節之處給孩子實際性鍛鍊。

任何的理論都是必須要經歷過實踐之後才可以發揮效應的。家長想要教育孩子,給孩子講多少的理論方法都是沒有任何作用的,孩子都會選擇左耳進右耳出。

所以不妨多給孩子創造一些細節活動,讓孩子在這個活動過程當中積累經驗,同時也不斷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比如想要培養孩子自控力,那麼在孩子生活當中經常會出現的和別人搶玩具,看到別人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忍不住想去搶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讓他們換一個思路去想想為什麼一定要搶呢?不如拿個玩具跟對方換。

讓孩子在實際的過程當中體會到以及經歷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處理,那麼他們的自控力就會不斷地得到提升。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一直提倡要及時獎勵,延遲滿足,這樣的一種方式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會有怎樣的好處呢?

1. 讓孩子有充足的動力去約束自己和改善自我的新習慣。

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比較差的,而這個時候完全的依靠他們內驅力去改變自我不良行為並不是一件非常有效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選擇及時的獎勵,通過獎勵的方式去提高孩子的動力,那麼他們改變自我習慣,而約束自我的行為也就會更加的有效。

比如孩子如果挑食不願意吃蔬菜胡蘿蔔的話,那麼家長就可以選擇用孩子所喜歡的東西當做獎勵。要求孩子必須要在吃完蔬菜之後才可以吃甜品這樣的方式去幫助孩子改變自我的習慣,改變自我挑食的壞毛病。

2. 可以緩和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每一個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去改變自己身上那些壞毛病,從而約束自己,但是大部分的家長在採取的措施上面都是硬的態度,直接強烈的去批評和指責。

這樣的一種方式其實只會引起孩子逆反心理,而且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並沒有受到尊重,也就很容易產生矛盾。

而提供動力讓孩子從自身去改變自我的行為習慣的話。那麼這個動力是從內部去發出的,不僅最後可以改變自我的習慣,同時,和家長之間的關係也可以處理的很好。

3. 孩子對於獎勵有著憧憬的話,就可以長期有效的堅持下去。

在給孩子提供動力的時候,最想要的就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長期不斷的動力。而這種延遲滿足即時獎勵的方式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孩子如果很喜歡貼畫的話,家長可以一下買幾十張的貼畫,要求孩子如果每天都能夠認真乖巧的把作業完成,不哭不鬧的話,那麼就會獎勵他一張貼紙。這樣子堅持了幾個月下來的話,孩子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改變了自我的行為。

同時孩子也會因為有的對貼畫的嚮往也會不斷的去約束和控制自我的行為,這就成為了一個良性循環。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會養成不需要獎勵,也可以約束自我的習慣。

教育孩子其實也是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掌握的必修課,而這一門課程想要最後完美的收官也是有很多的技巧和方式的。所以家長在抱怨孩子為什麼這麼能教育的時候,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方法用錯了。那麼對於這種即時獎勵延遲滿足的方式,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ccffm4BMH2_cNUg0j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