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寧馨兒)
【1933年9月22日】86年前的今天,不要武力統一,主張「聯省自治」的陳炯明去世
1878年1月13日,陳炯明出生於廣東海豐,原名陳捷。陳炯明出生的當天,恰逢父親陳曦庭鄉試中榜的捷報到達,因此起名為陳捷。
(中為小時候陳炯明)
1898年(20歲),陳炯明考中秀才。1906年(28歲),入讀廣東法政學堂。兩年後,以「最優等生」成績畢業。畢業後,陳炯明回到家鄉,倡辦海豐地方自治會、戒煙局。
1909年7月(31歲),陳炯明當選廣東咨議局議員,提出了《籌辦城鎮鄉地方自治案》、《禁絕一切賭博案》等提案。同年,在上海加入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入會證書)
1910年(32歲),參與廣州新軍起義。起義失敗後,經香港回海豐,期間參加過劉師復組織的「暗殺團」活動。
1911年3月(33歲),陳炯明參加黃花崗起義,擔任敢死隊第四隊隊長。起義失敗後,陳炯明回海陸豐籌備武裝力量,並占領惠州。這期間,他結識信仰無政府主義的劉師復,深受影響。
(左一為陳炯明)
1912年(34歲),中華民國成立,陳炯明任廣東副都督,代理都督。1913年7月(35歲),陳炯明參加二次革命,宣布廣東獨立,討伐袁世凱。
二次革命失敗後,陳炯明逃亡新加坡。期間孫中山重組中華革命黨,要求畫押宣誓效忠孫中山個人,陳炯明拒絕宣誓。
1916年(38歲),陳炯明回到廣東東江地區,組織廣東共和軍,反對稱帝的袁世凱。袁世凱死,黎元洪出任總統後,陳炯明同中央政府妥協,被封為「定威將軍」。
1917年,張勳復辟後,孫中山南下組織護法軍政府。陳炯明任閩粵軍總司令,將二十營警衛軍改編為「援閩護法粵軍」,擊敗了福建軍隊。
1918年8月(40歲),陳炯明占領閩西南的漳州等地,開展漳州新政。在陳炯明的努力之下,漳州成了全國的首善之區。閩南26縣成為「模範小中國」,被時人譽為「閩南的蘇俄」。
期間,蘇俄曾派人送列寧親筆信與陳炯明聯繫,並諮詢是否有合作的可能,但陳炯明未予理睬。
(漳州陳炯明將軍府)
1920年11月(42歲),陳炯明攻克廣東就任省長,並邀請孫中山回到廣東,成立軍政府,陳炯明任粵軍總司令。
1921年(43歲),陳炯明在廣東全省92個縣推行自治,各縣推行民選縣長、議員。省議會通過《廣東省憲法草案》,並邀請陳獨秀到廣東主持教育全局,創立公辦教育,實行免費教育。
(陳炯明發起的民選投票和自治銀票)
同年,孫中山就任非常大總統,主張武力北伐,統一中國。而陳炯明主張聯省自治(即民選議員和地方長官等),以南北和平的手段來謀求統一。
(廣州軍政府,第一排左四為陳炯明)
1922年4月(44歲),陳炯明與孫中山的矛盾激化。由於孫中山執意北伐,隨即撤掉其援桂總司令、廣東省省長的職位,不得已陳炯明撤回惠州隱居。
6月2日,直奉戰爭中奉軍戰敗,徐世昌宣布辭職,黎元洪復職。北方各界以護法運動目的已達為由,紛紛希望孫中山下野,以求打破兩個總統的僵局。
(第一次直奉戰爭)
粵軍中的葉舉(陳炯明舊部)等人也聯名發電要求孫中山下野。此時,粵軍將領鄧鏗遭暗殺,孫中山與粵軍互相指責。6月16日,葉舉出兵圍攻總統府,鳴炮警示孫中山離開廣東。
(孫中山在中山艦上)
於是,「陳炯明率部叛變」的消息,傳遍了廣州。孫中山轉移到永豐艦(後改名中山艦),還擊轟炸廣州後,離開廣東。9月16日,陳炯明被擁立為總司令。
1923年1月4日(45歲),孫中山通電討伐陳炯明,由滇軍、桂軍和粵軍,組成東西兩路「討賊軍」,合擊陳炯明。1月15日,陳炯明宣布下野,次日撤出廣州退守惠州東江。2月21日,孫中山重回廣州。此後,支持孫中山的部隊圍攻惠州,陳炯明的粵軍死守,雙方保持僵局。
(中年陳炯明)
1924年(46歲),廣州發生廣州商團事變,廣東各界轉而支持粵軍。陳炯明也已經策劃好反攻計劃,然而此時,孫中山的部隊獲得了蘇聯的支持,得到了大量優勢武器。
1925年(47歲),孫中山派蔣介石率黃埔軍校學生軍兩次東征,徹底打垮陳炯明部,尤其是在第二次東征中,蘇聯派將官直接指揮部隊行動。陳炯明被迫解散軍隊,退居香港。
(黃浦軍東征)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陳炯明曾手撰一副輓聯:「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
同年10月10日,其前身為洪門秘密會社的「美洲致公堂」,正式改組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被推舉為總理。
(中國致公黨成立大會)
1931年(53歲),九一八事變後,有日本人送他八萬元支票,陳炯明在支票上打叉退還。10月,中國致公黨在香港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陳炯明繼續被推舉為總理。
1933年9月22日(55歲),陳炯明病逝於香港,靈柩存放於香港東華義莊,無錢下葬。1934年,他的舊部發起募捐活動,社會各界紛紛捐資,包括汪精衛、陳濟棠、蔣介石等人,4月3日,終葬於惠州西湖旁紫薇山。
陳炯明去世之時,有報紙評論:「陳氏為人剛毅果敢沉默寡言,其私人道德,可為南北權要之模範。」
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用12磅大錘猛擊陳炯明墓3米多高的花崗岩大碑未成,打算第二天用炸藥炸平墳墓,幸好被村民以害怕危及周邊房屋為由保護起來了。
(陳炯明墓)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479篇作品,營員「寧馨兒」的第42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