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到心悸,但這國產良心排片這麼少?

2021-05-21     24樓影院

原標題:美到心悸,但這國產良心排片這麼少?

24樓影院」 進入新頁面,點擊右上角「...」 點擊第一欄「設為星標「。記得把我們設為「星標 」哦~

《白蛇傳》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另三個通說為《牛郎織女》《孟姜女哭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的故事定型於明朝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白娘子永鎮雷峰塔》一章,之後便逐步成為了中國的一個標誌性的文化符號。

從小說、評彈、話劇、現代舞、歌仔戲,再到影視作品,《白蛇傳》歷經了各種版本的演繹和改編,歷久彌新。

光是影視作品就有《新白娘子傳奇》《青蛇》《白蛇·緣起》等,堪稱「孫猴子「之外又一大古典IP。

白蛇不僅是在與時代共舞,更是與藝術媒介和科技融為一體。這不,最近,又有一部「白蛇」相關電影上映了——

《白蛇傳·情》

本片由張險峰執導,是一部粵劇戲曲電影。沒錯,是粵語,而且還是戲曲電影。

戲曲電影在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甚至可以被稱為是中國電影的源頭。

中國電影發軔於傳統戲曲,第一部電影就是京劇《定軍山》。我國的首部彩色電影《生死恨》,同樣取材自戲曲。

新世紀到來之後,戲曲開始大量進行有意識的跨媒介創作。

比如作為「京劇經典傳統大戲電影工程」的首批試點劇目,經典名作《霸王別姬》在 2013 年第一次被拍攝成 3D 版本,成為中國戲曲片歷史上首部 3D/ 全景聲電影。

再比如2015年下半年,藉助數字化傳播手段的「上海戲曲3D電影工程」啟動,一些列現代戲曲電影乳腺,如歷史新編戲《搜孤救孤》等。

2018年,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製作了3部3D戲曲電影,京劇《曹操與楊修》、崑劇《景陽鍾》和越劇《西廂記》。

這一次的《白蛇傳·情》,更是中國首部4K全景聲粵語電影。

本片在各式國際電影節上進行了展映(比如威尼斯),還摘下加拿大金楓葉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戲曲歌舞影片獎」。第二屆海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技術獎也被其收入囊中。

在第三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它還斬獲了觀眾票選榮譽· 類型之窗·最受歡迎影片獎。

影展組委會的授獎詞是「片子有很高的美學層次,以及對戲曲和傳統文化的表達,最令人讚賞的部分是完美的平衡。導演以極強的掌控力和分寸感,在戲曲與電影、文戲與武戲、西方特技與東方審美之間達到了完美的融合。」

《白蛇傳·情》不僅在業內備受認可,它在年輕人中也十分受歡迎。

B站上的預告片,截至今天已經有超過221萬的播放量,幾乎是滿屏誇讚:NB、國粹、文化輸出、戲曲創新、文體兩開花.......

實際上,當觀眾已經對白娘子的故事耳熟能詳時,劇情上留給《白蛇傳·情》可發揮的地方並不多,只剩下演員和形式。

而這也是現代戲曲電影拍攝最大的難度之一。

坦白講,當我帶著先入為主的期待坐在電影院中時,一開始並不適應這部電影。

首先,在國內大部分觀眾都不說粵語,不是戲迷的情況下,觀眾其實很難一下子就適應片中人物的的唱腔和身段,會覺得這些頗有一種矯揉造作的姿態。

其次,本片在拍攝唱段的時候,依舊採用的是經典的「舞台藝術紀錄片式」拍攝,仿佛鏡頭只是將戲曲唱段拍下來了。

尤其是開片的段落,像極了被無數觀眾詬病的「春晚現場」。

而開頭段落人物與周圍環境的反差過於巨大,使得先進的技術並沒有很好地展現出來,反而讓人覺得是「五毛錢特效」。

但是,隨著我對於這種粵語戲曲形式的漸趨習慣,我才終於意識到《白蛇傳·情》的優秀。

這種優秀不代表沒有缺點,而是它最大程度上地將戲曲用電影的技術手段呈現在了普通觀眾的面前,而且呈現得相當出色,平衡了戲曲的寫意和電影的寫實。

這無論對於中國電影人,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首先,是形式上的漸入佳境和匠心獨運。

《白蛇傳·情》的畫面,好像將我們一下子帶進了宋代的水墨文人畫卷之中,將東方美學的精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荷塘錦鯉戲於蓮葉之中,沉沉霧靄之下是山川險峰,更有神鹿白鶴立於崑崙山頂。

影片以傳統的「折」分段,仿佛古書被一頁頁翻開,情意綿綿。

而每一折的效果並不是常見的電影中利落無情的快切,而是漸隱和消融,充溢著中國精神的「混沌」。

同時,片子的轉場是由情緒和感情指引的,而不是西方電影中常見的基於邏輯和蒙太奇效果的轉場剪輯。

比如竹林中一片竹葉悠悠落下,是白素貞心頭落寞的思緒;再比如從小河到茶杯的轉場,所有這些,都分明是中國書畫之中蕩漾的精神。

中國古代大畫家石濤就說過:「山川脫胎於予也,予脫胎于山川也。搜盡奇峰打草稿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所以終歸之於大滌也。」

在自然之中,中國藝術家化實為虛,虛實相生,最終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鳶飛魚躍,淵然而深的至靈之境。

《白蛇傳·情》中為我們刻畫的,就是這樣一個靈境。

而片中的高潮段落,即「水漫金山」大戰段落,每一幀都像極了宋代文人畫,色彩簡約,大片留白,人物渺小如一小點。

而白素貞、小青揮舞長袖掀起驚濤巨浪的場面,猶如生命的絕美之舞。這舞是不甘,是抵抗,是敢於天公試比高的傲氣。

在那空白之處,絕不是一無所有,而是那磅礴無邊的海,是浩蕩奔騰的生命。

虛室生白,超以象外,得其寰中,這正是中國藝術的造境。

而這個段落的一氣呵成,正是在4K技術的加持和中國美學精義的和舞造就的。

其次,是內容上的「情深意切」。

白素貞修行了千年,眼看著就要入道成仙。但從一開始,她的道,就是許仙。

千年前,還是一條小蛇的白素貞與許仙的匆匆一面,就早已情緣深種。

她愛戀許仙,貪羨人間美好,寧願毀千年道行於一世,也要與許仙共渡那千年中的轉瞬即逝。

值嗎?很多人說不值。但值不值,其他人說了不算,只有白素貞說了算。

從橋上相遇,到喜結連理,再到懷有身孕,白素貞怎麼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所觸碰的,是天庭的禁忌,是忤逆了上天。

但她還是做了。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吾輩。」

修仙也好,成佛也罷,都抵不上在愛人身邊的須臾一世。

是的,白素貞和小青是妖,是世人每年都要專門設一個端午節來驅趕的蛇,可她們做錯了什麼呢?

不過是太重情罷了。

就連在寺廟中與眾僧人打鬥時,白素貞也從未痛下殺手,她只是用揮舞的長袖,將鋪天蓋地的男人們撥開。

最重的,不過是用袖子捲起燈,砸在僧人的後背。

反而是那些口口聲聲念著阿彌陀佛,慈悲為懷的僧人們,圍城一圈,手裡持長棍,恨不得將白素貞打回原形。

什麼佛,什麼妖,什麼人,不過是個虛名。

這一段打鬥,剛柔並濟,真實而又動人,這分明是戲曲與電影魅力的雙倍加持。

小青也依舊敢想敢說:「我呸,人家你情我願,礙了誰人的眼,關了哪佛的事,逆了哪裡的天。「

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有意思的是,相比於之前固執如磐石的法海,這一次的法海,居然在打敗了白素貞之後,也被情所觸動。

徒弟放走許仙,他並沒有懲戒責備,只說:「仁者有心,也難怪於你。」

人性的猶疑轉變,被《白蛇傳·情》展現了出來。

情與理的矛盾,重點是許仙。

法海的徒弟曾問他:「她是蛇妖,你真不計較?」此時,目睹了白素貞拚死相救的許仙,終於說出了那句話:「人若無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一切的爭鬥和盤旋,都走向了一個「情」字,這也是《白蛇傳·情》片名的含義。

最後,這部電影的優秀,還來自於劇組人員的專業精神。

白素貞的飾演者是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曾小敏,她舉手投足間,滿是名角的魅力。

水袖舞得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斷橋讓傘時,那手勢與眼神的搭配,透著一股婉約痴情之態。

救許仙時的那個段落里,她無論是表情身段還是姿態,無一不感染著觀眾的情緒。

文戲柔,打戲颯,白素貞立住了,《白蛇傳·情》就立住了。

技術上,本片請來紐西蘭、澳大利亞和中國深圳的三支頂級特效團隊保駕護航,超過90%的鏡頭為特效畫面。

拍攝前,主創團隊為了將宋代畫風融入,形成自己的美學風格,三易其稿,畫了600多幅分鏡圖,做了210幅概念設計和10個置景空間。

除了這些,片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貼合人物的服裝。

電影中共設計30多款,每款合計上百件,還創新地採用植物暈染,每一件都看得出用心。

總的來說,《白蛇傳·情》並不完美,但它用真誠和匠心讓我們看到了戲曲電影和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巨大力量。

然而遺憾的是,電影院出於市場考慮,給予這部戲曲電影的排片少得可憐。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願意看,但由於沒排片看不了。

看來中國的藝術電影想叫好又叫座,還需要中國電影人和觀眾彼此磨合,慢慢摸索。

1、 神劇9.3分回歸,依然好看到飛起!

2、 又被韓國搶先了,為什麼我們還沒拍出這種電影

3、 8.8分神劇,熬夜也要一口氣刷完

點贊、在看、分享,一鍵三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bMhj3kBef-y2NoCxXP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