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平時經常寫一些評測,拍些產品圖的朋友應該能體會,拍完圖片之後,還有很多步驟要做。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點小技巧。
1.批量調整
Lightroom是個好東西,毛子也很強,全系列都已經「優化」,直接下載即可,懂的自然懂,還沒太明白的評論區見。
Lightroom是專為相機設計的一款軟體,集圖片管理,批量操作等N多功能於一身,真要單獨拿一張出來處理也沒有問題。當然了,如果要做到像素級的後期,還是建議上PhotoShop。
對於同一次拍攝的產品圖片來說,經常會遇到同一個問題,比如太亮/暗,白平衡沒調好等。這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批量操作進行調整。
如果覺得太粗獷,也可以單獨對一張圖片進行微調,調整好之後,直接複製它的設置,然後把同樣的設置同步到其他圖片上,非常方便。
Lightroom對圖片的所有操作,都是不影響原始圖片的,它會建立一個資料庫管理圖片。所以在圖片操作之後,我們需要導出處理後的圖片。
導出的時候也可以批量銳化、調整大小等。因為相機拍的圖,像素都很高,少則兩三千,多則五六千,一般我們把它縮成1080P或者720P的大小就差不多了,還可以批量添加水印和其他後期處理。
當然,這種工具支持RAW格式也是肯定的,通過安裝插件就可以通殺各種相機。而且還可以直接和Photoshop聯動,畢竟是自家產品嘛。
使用過程中,也有一點心得跟大家分享。如果你打開Lightroom,發現它卡住了,則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1.打開軟體的時候,儘量不要連接手機、相機等。它會自動去讀裡面的圖片,本意是好的,但是卻很容易卡死(特別是插著手機,卡死的機率奇高)。
2.如果真卡住了,強關之後再開,提示目錄被占用啥的,只要找到這個目錄下後綴為.lrcat.lock的文件,刪掉再開就行。
Lightroom是一個好東西,值得研究研究。
2.批量改名
在導出圖片文件之後,默認情況下,圖片文件名與源文件是相同的。
當然,Lightroom在導出的時候是可以設置序列化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並不需要Lightroom後期處理圖片,或者需要處理其他類型的文件,比如視頻、WORD文檔等,怎麼辦呢?
ReNamer這個工具,免費版只能保存五種預設方案,基本不影響使用。
重命名時,可以設置非常複雜的條件,支持正則表達式。同時提供修改後文件名的預覽,比如與現有文件衝突等情況,都可以提前處理。
處理文件名的必要性是什麼呢?因為平常拍攝、截圖所得的文件名,數字都是無規律的,經常用著用著就不知道哪張是哪張,而序列化之後就很好辯認,又可以省下一些來回找圖的時間。
3.修補瑕疵
平常在拍攝一些產品圖的時候,由於產品本身並不一定就是非常完美的,所以經常會有一些瑕疵,如果有強迫症的朋友,或者有特殊需求,就需要修補這些瑕疵。
最典型的就是劃痕和灰塵。
如上圖,我們直接來看劃痕,能搞定劃痕的也能搞定灰塵,因為灰塵可以看成是一道很小的劃痕。
方法有很多,這裡以PhotoShop CS5為例,介紹兩個比較好用的工具。
第一個是塗抹,適用於比較長的劃痕,並且周圍顏色變化不劇烈的情況。
由於有的圖片是原圖大小(比如6000X4000),有的是壓縮過的大小(比如1280X720),所以這裡的畫筆大小僅供參考,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比劃痕更粗一圈的畫筆。
塗抹的作用是把周圍的顏色混起來,搗個漿糊。所以如果周圍的顏色很複雜,這種方法就不適用。
好處是,劃痕再長,也可以快速的搞定,具體細節不滿意也可以用加深/減淡工具微調。
第二種方法是自帶的污點修復畫筆工具。
從使用方法上來說,這個工具顯然更簡單。不過,它的原理是智能識別周圍的圖案和顏色,然後把被塗抹的地方填充上「它認為」應該有的顏色,所以可調性會比塗抹低一些,而且一次性抹太長的話,很容易出現顏色交叉的情況,所以推薦用於灰塵、小劃痕的使用。
周圍的背景顏色越簡單,塗抹區域越小,污點修復畫筆工具的效果就越好。像那種手機螢幕或者殼上的小灰塵,一抹一個準。
這個工具和塗抹各有千秋,如果用污點修復工具一次修不好,建議就不要再用,顏色只會越塗越混亂。
4.錄製GIF
看到上面的GIF,肯定有小夥伴會問的,來吧。
這個工具就叫ScreenToGif,免費開源工具,嘿嘿。
錄製方法很簡單,就跟螢幕錄像似的,選擇區域,快捷鍵開始錄製,然後停止。
有一點要提一下的是,默認的存儲格式,在有的軟體下顯示會有異常。雖然這是軟體問題,發出來一般是正常的,但是看起來肯定不舒服。
如果你有強迫症,或者需要用慣用的工具預覽,我們便需要規避這一點。
方法也很簡單,我們在保存的時候,編碼器要選擇FFmpeg,1.0和2.0經我實測都有可能在某些軟體中顯示不正常。而「系統」則是未壓縮選項,文件將會大到無法使用。
這個選項需要使用FFmpeg.exe,如果沒有,可以直接點擊下載,也可以指定自己機子上已有的文件,版本高低倒是不大重要。
指定完之後確定,保存GIF便可。
5.優化GIF文件
剛才的工具只管螢幕錄製,如果需要具體的優化工作,就得依靠更專門的工具。
如果你需要功能最強大的專業處理GIF的工具,Ulead GIF Animator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只需要優化GIF的話,GIF Movie Gear也是很好用的。
說到優化GIF,大部分情況下是文件過大。這時候,最好的優化方法有倆:減少大小,以及抽幀。
減小大小顧名思議,縮減圖片的長寬,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抽幀。每一幀就是一張圖片,減少了圖片的數量,當然就能有效的減少文件大小。
另外兩個優化方法,因為使用之後不可逆,並且會造成剛才介紹的抽幀、縮大小不再可用(很容易出現異常色塊),所以除非萬不得已不推薦用,要用也必須最後在用。
一個是全局優化,這個功能會優化GIF幀,只保留幀與幀之間顏色變化的部分,類似於視頻文件的壓縮原理。但由於GIF沒有關鍵幀,一旦優化,後面的每一幀都是基於上一幀變化而得,不再能夠抽幀,而且縮大小也基本不能用(因為精確到像素,而縮大小之後單個像素很容易被縮至沒有)。
另一個是減少顏色,顧名思議,原來的256色減少一半,甚至再減少一半,對於顏色變化較少的文件比較有效,但如果是顏色豐富豐富的文件,就很難起到作用,就算強行優化,也會出現非常明顯的色塊。
具體的用法一萬字都寫不完,先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有需求的小夥伴可以評論留言。
6.視頻轉GIF
視頻轉GIF,可以搜到不少工具和方法,離線在線的也都有。有的朋友會說,某國產播放器就行。
是這樣的,由於不喜歡全家桶和彈窗廣告,所以我不用某某播放器。而且我希望自己有更多的調整空間,所以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套更完整的。
我不喜歡來回車軲轆話湊字數,或者複製一大段軟體介紹之類的,直接切入正題。
Potplayer,或其他你用得順手的播放工具,有連續截圖功能的都行。
視頻->圖像截取->連續截圖。菜單名稱和位置可能根據版本不同而變化,本質是一樣的。
由於GIF圖片要顧忌大小,這裡我們可以根據視頻幀數來設置幀間隔,或者直接按時間設置。
比如視頻是每秒25幀,設置幀間隔為5,就是每秒5張,與每200毫秒一幀等同。但是如果視頻是其他幀數或者可變幀數,效果有時候就會出現偏差,所以這裡我推薦花幾秒鐘算一下視頻幀數。
另外,如果原始視頻太大,這裡不要選擇「截取為原始尺寸」,可以先縮一次大小。
這個方法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簡單的精確控制頭尾,畢竟視頻截成GIF,一般只需要幾秒,最長也就十來秒。
先找到要開始截的地方,暫停,然後進連續截圖介面,點「開始」,這個開始是指開始準備截圖,然後視頻繼續播放,就會自動截取。截到需要停止的地方,再暫停播放,就搞定了。比那些什麼工具選擇範圍之類的要來得靠譜得多。
之後,我們會得到一堆完整的jpg文件,把它們導到GIF Movie Gear裡面,再根據實際需求去優化文件大小就行了。
這個方法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只要能播放的文件,都能截。網上找的現成工具或者在線工具,都很挑視頻容器和編碼格式。
有時候,我們導入GIF之後,會發現存在異常色塊,那是RGB顏色映射到256色之後出現的調色板偏差,將選項改成「合併與當前全局新的調色板」,以及勾選下面的「抖動時顏色映射」,可以有效避免色塊、色環現象。
由於前段時間壞過SSD,系統盤和工具盤都重置了,現在有些素材一時找不著,這次先跟大家分享一部分。下次再整理一些出來。小夥伴們如果有什麼想了解的也不妨留言。
感謝大家觀看,我是波導終結者,喜歡的請點個關注和贊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