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平樂 | 扶貧一線|他是平樂鎮裕豐村的一束光

2019-12-09     平樂發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隨著全縣進入脫貧攻堅戰決戰之年的目標的確立,42歲的陳德松因在工作中優秀的表現和負責任的態度,他於今年4月,被所在單位縣融媒體中心選派為平樂鎮裕豐村委駐村隊員,他毅然把在小升初之際的孩子託付給親戚,加入了扶貧大軍的隊伍。


12月3日,記者跟隨縣融媒體中心駐村扶貧隊員陳德松,用鏡頭記錄下這位共產黨員的扶貧之路。




食不知味,夜不解衣

他是扶貧路上的踐行人


接到駐村扶貧任務後,陳德松背起行囊,毫不猶豫地奔赴平樂鎮裕豐村。他與村干一起走門串戶,進行貧困戶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入戶資料的登記。




在走訪貧困戶時,他們碰到了軟釘子,貧困戶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田間地頭勞作,幾乎家家都是鐵將軍把門;有些村民對他們愛搭不理。面對困難,他們並不氣餒,通過查閱以前的扶貧資料,走上田間地頭與貧困戶一起勞作交流,打起手電筒深入貧困戶家中夜訪,再回來整理資料,常常白天黑夜連軸轉,食不知味,夜不解衣,三過家門而不入。在緊張忙碌了一個月後,他們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全面了解熟悉全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



裕豐村總人口1850人,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1戶167人。發展產業是脫貧關鍵,通過前期調研,入戶走訪,陳德松深知,要想實現造血型扶貧,必須切切實實把產業扶貧「扶」出質量。通過宣傳扶貧政策、鼓勵貧困戶發展月柿種植等產業,2019年裕豐村實現預脫貧16戶,共43人,累計脫貧50戶,165人。




不畏艱難,勇於擔當

他是村民眼中的貼心人


2019預脫貧戶賁定書感慨道:「小陳跟我們宣傳國家政策,鼓勵我們發展產業,今年我光曬的5000斤柿餅就有2萬塊的收入。」



陳德松還積極與縣住建局聯繫對接,和專業人員深入貧困戶家中對居住環境、面積、房屋現狀等實地核查,現場宣傳相關惠民政策、解答群眾疑問、完善危房改造資料。全力助推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實施,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9預脫貧戶潘建強說:「現在政策好了,幫我們把房子建起來,基本上困難都給解決了,我確實感謝政府感謝黨 。」


肩負使命,捨棄小家,顧全大家是他的真實寫照。不畏艱難,勇於擔當是人們對他中肯的評價。小到修繕,大到發展產業,村民的每一件事都牽動著陳德松的心,他用真心與群眾交朋友、結親戚、助脫貧。



裕豐村委組織委員賁啟飛對陳德松稱讚連連:「自從小陳哥來到我們村上,給我們村上乾了很多實事。有這麼好的駐村,我們村的貧困戶都有信心共同致富,把我們村建設的越來越好。」



以村為家,默默奉獻

他是妻子心中的堅守人


駐村扶貧以來,陳德松以高度的使命感,以村為家。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只要脫貧工作需要,他都默默地堅守在裕豐村。女兒的學習、父母生病,為了扶貧陳德松缺席了無數個家人需要他的場合。



陳德松的妻子談及丈夫,她這樣說道:「我在外地工作,他沒有駐村之前,家裡一般就是他在照顧。他剛接到駐村任務的時候,剛好小孩小升初,就只能親戚幫照看一下。現在讀初中了,就住校。說心裡話,還是會有一些歉意的,但舍小家顧大家,我和孩子還是很支持他的。因為脫貧攻堅是大事、好事、實事,希望他能繼續堅守崗位,好好工作。」


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有大批像陳德松樣的駐村隊員,不待揚鞭自奮蹄。在工作中始終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無私付出。用自己的行動彰顯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風采。


對此,陳德松表示:「貧困戶的每件小事,都是我們工作隊員的大事,我希望通過我們的駐村工作,能鼓勵和幫助貧困戶,扶貧扶志,讓他們致富奔小康。」




來源:平樂縣融媒體中心( 隋雋麗 王紅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V9U6W4BMH2_cNUguJ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