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們,請不要辜負那些才華橫溢的成熟女演員

2019-07-30     北京商報

「市場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當觀眾看膩了"鮮花鮮肉」,有一天他們也會意識到,被歲月洗禮過的臉龐擁有另一種魅力。」

原標題:「導演們,請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機會吧!」

近日在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中國女演員海清代表「中年女演員」發聲,懇求導演製片們給予出演機會,姚晨、梁靜表態支持。

「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28日凌晨,馬伊琍、海清、姚晨、宋佳,四人的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行動」,似乎預示了這將會是個不同尋常的一天。

她們在微博上不僅發的是同一張合照,連配文也都是「女演員」三個字。

這到底是老友相聚,還是四人即將合作新劇?粉絲們好奇不已。

直到當晚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的一番「女演員宣言」揭開她們「起義」的原因:呼籲青年導演編劇多給予中年女演員機會。

晚會上,海清頒完獎後沒有立馬下台,先是叫住台上的周冬雨別走,再把在台下的姚晨叫上台,最終,還包括宋佳和梁靜在內,總共五位女演員齊刷刷的都站在了台上。

海清正了臉色,掏出手機,念起早備好的演講稿。

「我們是一群非常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

市場、題材……各種局限常常讓這些中年女演員遠離優秀的作品,甚至從創意之初就被隔離在外。

為了打破這樣的瓶頸,她們乾了點啥?

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

為了證明自己年輕,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

梁靜轉行做投資,一邊問老公管虎導演有沒有好角色可以演……

晚會的主持人,中國男演員胡歌,近日從電視劇轉戰電影市場,一開場就抖包袱向在座導演製片人求電影出演逗笑全場,「請不要忘記一位又好又便宜的演員,他叫胡歌。」

海清也把這句「金句」信手拈來,「歲月賦予我們經驗、皺紋、閱歷、寬容善良、善於溝通……我們沒有傳說中那麼不好合作。」

」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希望大家給我更多機會!」

姚晨和梁靜隨即表態,一個說「我只想好好當一個女演員,請導演給機會」;

另一個則說,「做製片人是曲線救國,我們到了一定年齡,需要年輕導演來扶持。」

幾人發聲之「卑微」,差點讓人忘了她們都是什麼段位的女演員——

馬伊琍,白玉蘭視後和華鼎獎視後;

宋佳,金鷹和白玉蘭視後;

姚晨,金鷹視後和華鼎獎視後;

而海清是飛天視後和金鷹視後。

閉幕式後,三人在個人微博上再發言,姚晨也提到類似的職業困境不僅局限於影視圈。

劉若英、吳越、陶昕然等諸多中年女演員轉發支持「女演員宣言」,稱其「說出女演員心聲」。

男演員李宗翰亂入……

在此之前外界都不曾發現,原來不僅各種二三線演員難有春天,就連她們這些一線女星也在面臨「夾縫求生」。

海清的大膽發聲獲得不少網友肯定。

也有人認為海清等人此番所為像是「賣慘」,有實力不用天天「跪求資源」,反覆強調中年女演員「可憐」令人反感。

海清在演講中對於「宋佳為了顯年輕不結婚」的舉例,更被指讓人尷尬,飽受詬病。

不過有網友強調,公眾的關注點還是應該專注這些女演員大膽發聲的訴求,而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挑剔海清的措辭。

曾參與電影《李獻計歷險記》、《匹夫》等的中國編劇、影評人張小北,特地翻出了一篇自己的舊文,分析中生代女演員遭遇的「職場瓶頸」,支持海清等人。

如何讓優秀的中生代女演員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多的銀幕形象可能?他認為有兩方面:

一是,繼續提升電影的市場影響力,能夠支持更多的電影細分化類型的創作;

二是,從創作層面積極拓展更多的女性銀幕形象的可能性。

他認為,國內電影創作給女性角色提供的空間確實太單一狹窄。

只有當電影類型足夠多樣化,不同年齡段的女演員才能擺脫「少女感」的禁錮,並有足夠的機會在銀幕上飾演足夠豐富多彩的女性角色,給這些虛擬的銀幕形象賦予真實的靈魂和深切的情感共鳴。

但要想做到這一點,電影人仍需努力,需要和觀眾、市場共同成長。

編劇史航倒是開闢出了個「新思路」——不如中年女影視圈人「抱團取暖」怎麼樣?


網友們也舊話重提,「是真的希望《淑女的品格》有面世的那天了……」

網友腦洞電視劇《淑女的品格》

延展:市場給中年女演員的機會太少了

最近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的詠梅的一席話,道出了無數國內女演員的無奈。中年女演員,除了裝嫩或「演媽」,正遭受著鏡頭的漠視和市場的辜負。

「對於現在中生代女演員的狀況,我很憤怒。她們形象都很好,人生閱歷又豐富,又會表達,可市場上給我們的機會太少了,究其原因,還是一個審美問題。很多觀眾不願意看一個很美的中年女性,他們看不懂,只看年輕漂亮的。」最近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熊獎的詠梅的一席話,道出了無數國內女演員的無奈。中年女演員,除了裝嫩或「演媽」,正遭受著鏡頭的漠視和市場的辜負。

中年女演員

尷尬:女演員35歲後可能無戲可拍

如今,運氣好一點的中年女演員,還能在商業片里當花瓶「打醬油」,在家庭劇里演大媽。今年46歲的李冰冰,從2012年開始交出的大銀幕答卷,全是《巨齒鯊》《變形金剛4》《生化危機5》等大片里的「醬油」角色。至於家庭劇里的媽媽專業戶,可以列出一長串名單:潘虹、張凱麗、何賽飛、王姬、陳瑾……這些女演員仍然保持著優雅的身段和氣質,經過多年磨練的演技也日臻純熟,然而只能位居配角,出演「鮮肉鮮花」們的長輩。

如果中年女演員不想演長輩,還可以賣力扮嫩演小姑娘,然而由於鏡頭越來越高清,這樣做的代價可能是面臨觀眾無情的吐槽。比如,六十多歲的劉曉慶不斷挑戰扮演18歲少女,因讓年輕男主演叫她「傻丫頭」而獲封「丫頭教教主」稱號;周迅演技再好,《如懿傳》里的少女扮相依然被觀眾吐槽像「黑山老妖」;還有《正陽門下小女人》里的蔣雯麗和倪大紅談戀愛,很多觀眾直呼看不下去……

如果「演媽」和裝嫩都接受不了,中年女演員就只能進入半退休狀態,等待少得可憐的合適劇本。在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里,楊蓉、王媛可、斕曦曾集體控訴中生代女演員的尷尬處境,說只要年齡一到,就會無戲找上門。楊蓉還直言,明明觀眾和自己都不喜歡,她還出演一些少女角色,就是怕被市場淘汰。就連擁有國民知名度的宋丹丹也透露,自己35歲之後近十多年的時間裡竟然沒戲可拍。

困境:中年女性影視題材嚴重匱乏

「電視劇這方面稍微好一點,還是有不少好的中年女性人物。電影方面,商業片以講英雄主義的題材為主,主角一般都是男性。只有當市場發展成熟了,才會逐漸出現女性主義作品,比如近兩年的《神奇女俠》《驚奇隊長》。文藝片往往講普通人的生活,視角不會特別分男性女性,所以出現中年女性的頻率還是挺高的。」導演方剛亮認為,中年女演員被漠視,主要還是因為國內影視觀眾主體比較年輕,大家都更希望看到自己那個年齡階段的生活,所以中年題材的影視作品本身就少,再加上這類題材往往以男性角色為中心,女性角色便只能靠邊站。

製片人瞿曉認為,在國內,各種類型片還未形成固定成熟的觀影群體,導致講述中年女性故事的電影很難擁有市場,因此難以獲得投資方的青睞和創作者的關注。「我們35歲以上的觀眾就很少看電影了,他們去影院要不是陪孩子看動畫片,要不就是看頂級大片或者《我不是藥神》這類的話題作品。中年女性題材必然是小眾,每年一百部電影里能有幾部就很不容易了,而且我們也缺乏成熟的分線放映制度。」

「健康的市場是什麼類型、什麼年齡段主演的作品都應該有。關於這個問題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但簡單說,一些資方、平台和編劇、導演們也有點責任。」導演伍仕賢坦言,不少編劇筆下的女性角色存在很大問題,「經常是男性角色寫得很豐富,很有爆發力,女性角色就寫得比較弱或表面,尤其是商業片。其實有很多很好的中年女演員,正好有生活閱歷,按說更能把不同人物演繹得很精彩。可是許多劇本把年齡大點的都寫成比較沒意思的賢妻良母這種模式化、套路化的角色。」

儘管女演員中年發展瓶頸是一個全世界的問題,但由於市場和文化的原因,國內要比好萊塢甚至日韓更為明顯。梅麗爾·斯特里普、瑪麗昂·歌迪亞、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等中年女演員是好萊塢的中流砥柱;去年的熱門韓劇《迷霧》中,年近50歲的演員金南珠展現了一個有著複雜人性的女性形象;日本不少70後女演員如宮澤理惠、天海佑希、菅野美穗等依舊是日劇的主演擔當。社會學家李銀河認為,中年女演員被漠視,背後有長期積澱下來的文化因素,整個社會要求女性年輕漂亮,反映在影視作品中便是中老年女性的邊緣化甚至「消失」。

改變:創作者多設計成熟女性角色

「很多『大叔』演員相繼迎來了演藝生涯的第二春,但成熟女性演員的表演空間還是很有限。青春當然是很美的,但成熟女性的美同樣是不容忽視的,觀眾甚至也是有需求的。」編劇游曉穎感慨,「我們確實有點辜負那些才華橫溢的成熟女演員。」

「一方面我們要等待觀眾逐漸成熟,我相信等現在這批觀眾人到中年的時候,一定會對中年題材作品感興趣。另一方面,影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也應該更加完善成熟,比如資本不要太急功近利,創作者多做題材上的嘗試,建立好多線放映制度等。」瞿曉說。編劇何冀平也表示,市場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當觀眾看膩了「鮮花鮮肉」,有一天他們也會意識到,被歲月洗禮過的臉龐擁有另一種魅力。

「市場都這麼大了,是時候有一點突破了,你看國際上哪兒有說人家大多數電影里的女性角色像咱們這兒那麼強調要年輕小姑娘演?」伍仕賢建議,資方開發項目時或編劇在創作時可以在這個問題上有意識地改進,「比如商業片可以想想,能不能把男性角色改成女性角色,或者多設計幾個不同年齡段的女性角色,不要清一色都是二十幾歲的。寫女性角色的時候,儘量不要被市場數據綁架,可以多花點時間和精力寫得更豐富一些。」

此外,方剛亮表示,女演員也要靜下心來勤練內功,用精湛的演技令觀眾折服。「我曾經跟陳瑾合作過,她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創作道路,從不嫌棄小角色,每一次都認真努力地完成表演。有些事情自己改變不了,但可以選擇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新華網)

來源:北京商報網綜合 觀察者網、新華網、中新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Ol_RGwB8g2yegNDzwui.html














「法巴」魅影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