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懷集到廣州要坐車、乘船,折騰五、六小時

2019-12-24   肇房網

龍騰懷嶺

作者:李立群

周六上午,我來到城郊的高鐵站,送一位親戚乘坐動車返回東莞。

夏日的天穹很藍,曠遠處,白雲堆疊,如綿如絮。藍天下,那座樓頂豎著「懷集站」三個紅色大字的現代建築,壯觀而雄偉,亮麗而新穎——這就是貴廣高鐵懷集站。

親戚說,車站很漂亮,宛如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

這座2013年末動工興建的白色建築物,主體為一層局部為二層,主站房建築面積2999平方米,中間高呈半圓狀,兩邊向外伸展如雄鷹展翅。

站前是個大廣場,不時有乘客拖著拉杆箱三五成群走向車站入口。廣場綠化樹的圍基上聚坐著三三兩兩的遊客,他們在樹蔭下躲避著炙熱火辣的太陽。站樓的播放器不時揚出甜甜的女音,向乘客說明將要開出的班次和注意事項。一輛公交巴士從遠處徐徐駛來,司機一個腳剎,車輛穩穩地停靠在站點,看來是準備接載乘客入城。

位於城西南的懷集站與城區相隔2.5公里,一條新修的大馬路與之相連接。這條原來是六車道的馬路,轉眼就成了寬敞筆直的十車道,我感嘆懷集交通建設的速度,也感嘆懷集的發展變化。

懷集近年的交通路網建設突飛猛進,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尤其是高鐵的開通運行,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方便。從懷集乘高鐵動車往南約1小時即達廣州,再到深圳;往西北途經賀州、桂林,3小時可到達貴陽。乘汽車行二廣高速可南達廣州,西經賀州,直達桂林,北接連州,入湖南;上汕昆高速可直達汕頭或昆明;懷陽高速連通陽江。懷集實現了與粵東粵西的「無逢對接」,交通四通八達,相當便利。

前不久深圳還加開了一趟往返懷集的跨線動車組,列車經停東莞、廣州東、廣州、佛山西、肇慶東和廣寧。親戚就是乘坐開往深圳經停東莞的D7553次動車。他向我投來讚許的目光說:「懷集的交通發展很不錯。」我說,自從2014年12月貴廣高鐵開通,懷集高鐵站投入營運以來,懷集就進入了高鐵時代。他仰望著站樓沉思著點了點頭。

我進一步向他解釋說:懷集的公路網也十分發達,群眾出行十分便捷。沿著懷集境內的省道,可東達穗、港、澳,西越桂東而及大西南,南抵肇慶城區,北過連山而入兩湖。二廣、汕昆、懷陽三條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在懷集縣城交會貫通,「三高一鐵」連接了珠三角與大西南。使懷集形成了「承接珠三角,貫通粵桂湘,輻射大西南」的立體交通體系,成為粵西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現在,懷集的公路如蜘蛛織網越織越密。現代化的路網建設,客運車次的增加,運載工具的改善,為人們出行和貨物運輸提供了快捷、方便的運行方式。我每次回鄉下老家,都喜歡行一段二廣高速,既享受到在寬闊高速公路行車的愉悅感,又節省了行車時間。

以前,公路等次低,客運班次少,運載工具單一落後,制約了人們的出行,也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懷集的公路都是砂石土路,有的甚至是坑窪不平,汽車行駛在路上顛簸得猶如跳芭蕾舞,不停搖擺。懷集至廣州的公路也是砂石路,汽車後面的「滾滾紅塵」如影隨形。

七十年代,每天往返廣州的只有兩趟客車班次,分別為「一班」「二班」,成人每票5元5角。客車到了四會馬房渡口,旅客還要下車等船,人車上船過渡後才能繼續前行。懷集到廣州要折騰五六個小時。現在,乘大巴行高速只需兩個多鐘頭,乘高鐵動車一個多鐘頭就到了。

以前縣內各鄉鎮每天多是一趟客車班次,居住在邊遠山區的民眾要乘車出縣城,有的要提前到圩鎮住晚,有的要凌晨出發趕往圩鎮,才能趕上乘車的時間。現在全縣各鄉鎮基本實行了客運公交化,每隔十幾二十分鐘就有一趟公交車。

以前,家鄉通往圩鎮的是一條彎曲窄小高低不平的泥土路,自行車兩個車輪在泥土路里搖擺穿行,像是玩雜技。後來有了土公路,可以駕摩托車回家了,但又是「雨天一身泥,晴天滿身塵」。

經濟要發展,道路要先行。

1991年,懷集開始動工建設水泥公路。

1992年12月,懷城至廣西35公里的二級水泥公路建成通車,這是懷集縣的首條水泥公路。後來,水泥公路、瀝青公路不斷上馬,高速公路建設進程加快。

2010年10月,二廣高速懷集段貫通,懷集境內有了首條高速公路。而由貴陽至廣州的貴廣高速鐵路,過境懷集段有58公里,途經藍鍾、馬寧、崗坪、冷坑、懷城、坳仔6個鎮,懷集有了首個高鐵列車站。

懷集境內的省道縣道鄉道村道不斷開工建設,不斷完工通車,使懷集的路網建設有了新突破。我曾目睹施工人員鋪設水泥路面的艱辛,他們平路基、裝模板、扎鋼筋、灌注水泥漿、蕩平路面……人人手勤腳快,乾得汗流浹背,但工作卻是有條不紊,新路面一米一米地向前伸延著。

至2017年,全縣公路通車裡程達到2877公里,並實現了硬底化,300多個行政村甚至一些偏遠的小山村都已通了水泥硬底公路。我曾到過距離縣城80多公里、靠近清遠邊界的一個小山村,驚嘆那裡不但樓房漂亮,而且也有水泥路通達村口。

早年我曾站在鄉間小路上作無邊遐想:如果能修一條從家鄉到圩鎮的水泥路那該多好。現在這個「夢想」果真實現了。

近5年來,懷集對交通設施建設的投入就達4.5億元,道路建設里程達263公里。便利暢達的交通促進了懷集經濟的發展。不但吸聚了不少外地企業到懷集落戶,也為懷集產品特別是時令農產品的外銷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為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肇慶(懷集)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最近縣裡還舉行了農副產品集散基地交易博覽中心項目簽約儀式,項目總投資22.89億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公路、鐵路建設一日千里。有數據顯示,解放初期,全國公路能通車的只有8.08萬公里,鐵路營運里程也只有2.18萬公里。到了2018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84.65萬公里,高速公路突破14萬公里,全國鐵路營運總里程13.1萬公里,高鐵營業總里程2.9萬公里,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我國建成了「四縱四橫」高鐵網,成為世界上唯一高鐵成網運行的國家。

一位外國朋友乘坐中國高鐵動車穩豎硬幣的畫面,讓人們印象深刻,也讓世界對中國高鐵和動車技術刮目相看。這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詞——「千山萬水最美中國道路!」

作者:李立群

本文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主題徵文獲獎作品

來源:懷集視界、網友@立之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