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絡上的消息,很多球迷,尤其是外地球迷都特別討厭「京媒」,究竟是什麼原因說不清,但有些解說員真的讓北京球迷都覺得討厭。
比如,國安輸給上港之後,經常到北京電視台出境的某位嘉賓的就在自己的微博上發表了自己對比賽的看法,其中在評論國安同上港的第二個失球時,將失球責任甩給了呂鵬。其稱:「眼看著艾哈強行超車」。
上港的這次反擊中,呂鵬和張稀哲是國安最後的回追者,兩個人回追距離都至少達到70米,從視頻回放中看,呂鵬並沒有減速,也沒有停下,從顏駿凌發球的一瞬間,呂鵬就開始高速往回跑。
很顯然,這位嘉賓所說的「眼看著」,並不存在。
至於呂鵬為什麼沒有追上艾哈邁多夫,這裡當然有呂鵬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呂鵬跑的不夠快——如果回追的是胡延強,就沒問題了,是吧。
事實上,從慢鏡頭來看,顏駿凌手拋球的時候,艾哈邁多夫已經甩開呂鵬大約1到2米的距離。此時,艾哈邁多夫正在高速前插,而呂鵬一邊回追一邊左右尋找隊友的位置。
其實,踢過球的人都知道,在反擊的時候,防守球員往往是吃虧的一方。因為首先,防守球員是背對本方球門,反擊回追的時候,防守球員需要轉身,而進攻球員則是面對球門直接加速。其次,防守球員還要考慮到進攻球員的跑位,相對處於被動的位置。
可以說,呂鵬對顏駿凌手拋球,艾哈邁多夫快速前插準備並不算充分,但要說「眼看著」,顯然太不客觀。更何況,呂鵬後來一直在盡力回追,這份努力首先就值得肯定。
很奇怪的是,這位北京台的嘉賓將這個球的責任甩給呂鵬在零點幾秒內的判斷,而不去關注呂鵬後來70米的衝刺回追。同時也沒有將這個失球的責任歸咎於顏駿凌手拋球時的無人干擾。
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難道說他覺得認為,是否干擾守門員快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回追球員提前選位、落位,且防守球員要反應快、速度快、判斷准。
很顯然,這是用一個難度很大的課題(電光火石之間的判斷以及身體優勢),去解決一個難度很小的課題(干擾門將發球的主觀意願)。
事實上,只要站在顏駿凌身旁不足半米的于大寶對顏駿凌稍加干擾,呂鵬、張稀哲、王剛、金玟哉都沒有必要去回追7、80米。更不用提判斷、速度、選位這些深奧的問題。
這個評論,很明顯是避重就輕,避談于大寶態度上的問題,而把重點放在呂鵬能力上的微小失誤上。並用「眼看著」這樣的形容球員態度的詞,來放大呂鵬的問題,將態度不佳的帽子,從於大寶身上扣到呂鵬身上。
這樣的「京媒」人,讓人討厭。
無獨有偶,國安足協杯決賽上同山東魯能的比賽後,對於佩萊打入的絕殺球,另一位「京媒」常見嘉賓也在微博上發表了他評論,其評論更加露骨,直接指責于洋「不能用」。
上賽季還是里皮看中的國腳,在這位知名足球技戰術分析大師的眼中就是「不能用「。
原因就是周海濱在國安禁區左側拿球,當時周海濱身旁並沒有國安球員貼身限制,于洋位於周海濱正面大約2-3米的位置,池忠國位於周海濱左側2-3米的位置。池忠國在移動的同時,于洋也上前頂人,結果被周海濱在夾縫中直傳身後,給了魯能傳中的機會。
這個球說起來,國安在禁區前沿對周海濱的限制不夠是主要問題,至於責任人是誰,其實是後腰。因為周海濱無人防守持球的位置,是國安後腰的位置。當時施密特剛剛在半分鐘前同時換掉了首發的後腰金玟哉和呂鵬,同時換上池忠國和李可,兩個新上場的後腰顯然對比賽節奏和位置還沒有完全適應。
從結果論來看,于洋的上頂確實是造成失球的原因之一。但足球比賽不是慢鏡頭回放。
換句話說,于洋當時只不過是在一瞬間做出了並不算完全正確的判斷。說「正確」的判斷,是因為于洋上頂的理由有二:第一,防止對方遠射;第二,協同後腰夾搶持球對手。說「不正確」的原因也有二:第一,池忠國橫向移動能夠起到池忠國的效果;第二,兩個人並沒有完成夾搶而是被對方搶先一瞬間傳出。
這個失球,于洋只是在對與錯之間進行了一個判斷,他選擇多移動一步去頂防,而不是「眼看著」,只是足球場上多一步未必是對的。
但這樣一個錯誤被這位「知名足球技戰術分析大師」抓住,於是去年還被裡皮看中的國腳于洋,就成了他口中的「不能用」。
這兩位「京媒」人,在這個評論中的共同問題在於:第一,對球員技術意識上的微小失誤進行誇大,認為呂鵬「眼看著」——態度不端正,認為于洋「不能用」——能力不達標。這是典型的「對人不對事」。
第二,他們對於球場上真正出現的態度問題、整體問題,可以糾正的細節問題,都大而化小,甚至避而不談。比如對同時換上換下兩個後腰,導致後腰位置在短時間內出現銜接上的短路問題避而不談,比如對於無人干擾顏駿凌的事情避而不談。
但實際上,干擾守門員快發球和不要同時換所有後腰(或所有中衛)這兩點都是足球場上最基本的常識,是球員和教練員的基本功。也是這兩個失球最根本的本源。可這兩位「京媒」人,卻避而不談,避重就輕,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一位是資深媒體人、足球評論員;一位足球評論員、足球戰術分析師。聽起來都很高大上,吾輩所不能及。而且據說兩個人都是踢足球的出身,這經歷更是球迷和自媒體小編們所汗顏。
但這兩位「京媒」人,是不是給我們球迷講點接地氣的東西。比如,最基礎的,守門員快發球的時候怎麼辦?教練員能不能同時把球隊兩個後腰都換下去?這種封閉性的問題,球迷聽得懂,學得快。至於球員技術意識上的使用和判斷失誤,你教給我們,我們也聽不懂,聽懂了,到球場上我們也不能想起來您教的那些話。
更何況,這二位避重就輕的目的是什麼,總覺得不那麼簡單。找呂鵬背鍋、黑競爭對手于洋,潛意識是什麼,可能是我等P球迷小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