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故事:3000多年的她,如今又「驚艷」了

2019-12-29     魅力新鄉

朱新國 相約新鄉


「毖彼泉水,亦流於淇」——《詩經·國風·邶風·泉水》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詩經·衛風·竹竿》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萬古留山阿」——元好問《涌金亭示同游諸君》

「百泉蓋水之尤物也……雨霏霏而細也,草搖搖而碧也,吾神酣也。」——袁宏道《游蘇門山百泉記》

……

(百泉湖噴泉和彩燈 航拍 創影視覺)

這是3000多年來,她贏得的無數禮讚之擷英,也是她魅力獨具的歷史見證。如今,隨著新鄉生態城市建設和全域旅遊的深入推進,輝縣市應時而動,實施百泉復興工程,謀劃推進百泉湖提升改造,把百泉湖打造成古今文明交相輝映、新老景觀各展風采的城市「龍眼」。

(百泉湖提升改造後燈光美景 製作 朱新國)

「珍珠」千年 「涌金」萬方

百泉,這個中國最古老的泉,承載了數百萬新鄉人兒時的記憶。因泉水自湖底石隙噴涌而出,累累不絕似串串珍珠,陽光照射,顆顆金光閃耀,如金似玉,又有「涌金泉」「珍珠泉」的稱謂,「甘泉之父」的美譽。

(百泉涌金 攝影 朱新國)

從新鄉市區驅車,沿229省道蜿蜒而行,穿過輝縣城區的稻香路,便可望見秀麗的蘇門山,再前行幾分鐘,即可到達蘇門山腳下的百泉。

這處早在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就開鑿修繕,成為皇家園林的泉水,連綿不斷,噴涌匯聚達3.4萬多平方米,形成一個天然的巨池。又因池水清明如鏡,四季碧透,消冽純凈,冬溫夏涼,歷朝歷代都對其十分珍視,不斷加以修繕利用,至清乾隆時期繞岸砌石,乃形成南北長100米、東西寬40米的長方形湖面,再加之歷史遺存的嘯台閣樓廟宇碑廊,以及後世新增的亭台奇石,遂成勝景。元代詞人王磬在《詠百泉靈源泉》中贊曰:「濟南七十二泉,散在坡迤百里川,未似共城祠下水,千窠並出畫欄前。」

百泉數千年的噴涌不息,在蘇門山前形成了百泉河,一路旖旎,在新鄉縣的合河,與焦作方向過來的大沙河、清水河匯合成衛河的上游,最後奔流前行400多公里後,從天津注入海河,並成為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見證了千年的繁華與滄桑。

於是,就有了1750年9月乾隆北京取水道南巡時,從北運河入衛河,然後逆流而上遊覽百泉的記載,也便有了對百泉「早知有百泉,何必下江南!」的盛讚。於是,便有了後來乾隆皇帝仿照百泉湖建造的北京頤和園,也就有了百泉「中州頤和園」的美譽。

燈火璀璨 映照古今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百泉的清澈甘甜滋養了周邊萬千居民。因此,自古人們就引百泉水灌溉,唐碑《百門陂限脾銘》中就有「吐納堤防,周流稼穡」的記載。元代時開挖河道,增闢稻田;明代更是建設了五道閘門,用以灌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隨著農業灌溉用水、工業和生活用水量激增,百泉的地下水補給乏力,幾經斷流,近乎枯竭,讓這個昔日的園林勝景一度失去靈性,成為新鄉人心中的憾事。


近年來,輝縣市不斷加強百泉補水和整修力度,使一度消失的湖水又重現生機。而為了讓泉水永駐,讓城市更加生態宜居,2018年8月2日,輝縣市政府開工建設百泉湖防滲及引水工程,通過國有資本輝縣市三和砂石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投資2741萬元,全力推進百泉湖修復、引水工程和湖面動態泉眼工程。

(百泉湖湖底清淤現場 供圖 輝縣三和)

通過對百泉湖湖底原有淤泥清理、破損處理、逆止閥設置、砂墊層和防滲膜鋪設,建設全長6.66公里引水管道,以及設置79處噴泉、242盞彩燈等舉措,讓古老的百泉重現原始湧泉的生機,成為新鄉人新的打卡地,引得眾多網友盛讚。

(百泉湖湖底燈光施工現場 供圖 輝縣三和)

夜幕四合,百泉湖上燈光璀璨,泉水噴涌,灑金潑玉,二百多盞彩燈不停地變幻著色彩,將這座山水園林裝點得如夢似幻,美不勝收。

在這燦爛的「泉水秀」中,我們似乎可以聽到晉代名士孫登那「鸞鳳嗚啼、裊繞於岩谷」的長嘯,似乎可以看到竹林七賢、北宋大文豪蘇軾、中國理學大師邵雍、明末大儒孫奇逢等等眾多歷史名人的身影,他們和我們一起,在新時代的榮光里,共同演繹出奇異瑰麗的人文傳奇。

百泉,這個賡續了3000多年夢華的太行閨秀,以數以十萬平米碧波蕩漾的胸懷,以薈萃多個朝代近百處古建珍品的氣質,迎來俊傑名仕,笑待八方來客。

我們也相信,隨著百泉整修工程的不斷提速,植被綠化和聲光電設施的持續完善,百泉這個山水輝映的「龍眼」一定能夠「復興」,再度閃耀成為輝縣的文化之魂,新鄉的文旅名片!

現在,趁冬韻正好,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信步百泉的園林亭台樓閣間,徜徉百泉的拱橋曲水旁,看斑駁的碑碣,望滄桑的古柏,吮吸山水的芬芳,體味歷史的厚重,欣賞燈光泉涌的璀璨,感悟百泉數千年的魅力!

本文攝影:朱新國 創影視覺

百泉湖施工資料提供:輝縣市委宣傳部 輝縣市三和砂石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B1SUW8BMH2_cNUgiIac.html